2011/12/06

小河流流台版貢多拉



以往噶瑪蘭族(Kavalan)都被歸類為平埔族的一支,直到2002年才被台灣官方認定為第11個原住民族。首見於歷史的記載是在西元1632年,當時佔據淡水一帶的西班牙人,有一艘商船在航行中被颶風漂流至「蛤仔難」平原,蛤仔難也就是今日的噶瑪蘭。

十八世紀末漢人大舉入墾以前,噶瑪蘭族是在蘭陽平原上活動的主要族群,也因此「噶瑪蘭」這三個字不僅是宜蘭的古名,也成為宜蘭的代表。以前蘭陽平原河道縱橫,噶瑪蘭人多依水而居,或居於平原上凸起的高地。在漢人的勢力進入後,噶瑪蘭人抵不過漢人利用各種巧取豪奪的方法侵佔,祖傳土地不斷流失,迫於環境及生活壓力,噶瑪蘭人陸續遷移至花蓮豐濱新社地區。時至今日,真正居住在蘭陽平陽上的噶瑪蘭人己經很少了,他們散居各處,沒有比較大的聚落,漢化也比較深,許多傳統生活禮俗都已經失傳,反而遷居花蓮的噶瑪蘭人保留較多習俗,成為噶瑪蘭人文化維繫的最後灘頭堡。

宜蘭五結鄉的流流社是噶瑪蘭族溪南16社之一,「流流」的意思是地形細長或水流沖積之地,在冬山河還沒淤積改道截彎取直之前,噶瑪蘭人以船隻作為行駛淺水區的主要交通工具,可用來載貨或趕鴨,所以又叫鴨母船。冬山河休閒農業區,打造了6艘鴨母船,打算推出遊河之旅,從五股圳划到利澤簡的流流社,行經區域以冬山河舊河道為主,不僅可以遊覽沿岸風光,更可透過船伕兼耆老的解說,了解噶瑪蘭的歷史。


遊河沿岸有許多民宿,宜蘭合法登記民宿600多家,將近一半都聚集在冬山河沿岸,是旅遊住宿的亮點


搭乘鴨母船行水在舊河道,頗有在義大利威尼斯搭乘鳳尾船貢多拉的感覺,如果船伕能夠穿上噶瑪蘭人的傳統服裝,那麼肯定更吸睛


流水緩緩,流流不再,一個民族也如同流水般消逝與稀釋


流流社的登船口


噶瑪蘭ㄟ古厝的樹屋民宿,住在樹上的感覺應該不錯


民宿主人準備的點心,左邊是噶瑪蘭人的麵粉煎,加入黑糖和番薯粉,甜Q口味:而右邊是漢人的麵粉煎,口味是鹹的,邊吃邊喝用麵包樹、欖仁及土肉桂熬煮的噶瑪蘭茶。


古井依舊保存


靠水吃水,噶瑪蘭族亦有捕魚文化


「流流社」因馬偕到訪,開始接觸基督教信仰,設立聚會所,並在聚會所前栽種一棵大葉山欖,這棵樹不僅是當年馬偕落腳宜蘭的歷史見證,也是宜蘭縣政府的保育老樹。新宗教傳入瓦解了傳統的信仰,當我們歌詠馬偕時,不知道噶瑪蘭的祖靈怎麼想?


最能展現噶瑪蘭特色的,要算是利用香蕉絲作成的織品。將香蕉樹皮一層一層地剝下,再撕成十公分左右的寬度,然後以刀片刮除肉質,只留薄薄的表皮,刮除時必須非常小心,否則有澱粉殘留容易腐爛。處理好的樹皮先放在陰涼處晾乾,一直到完全乾燥後再剝成細細的線,香蕉纖維做成的衣服,沒有花紋,縫製成長袖滾黑邊方衣,夏天穿起來非常舒適。

2011/12/05

認得幾個字?吃過幾口米?



一個文化中,對於單一東西的字彙愈多,代表這樣東西對於文化的影響性也愈大。比如說住在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對於「雪」的字彙多達20幾種;台灣的原住民在以前種植小米時,所有的生活、祭典都是伴隨小米,因此也有不同的字彙形容不同的小米。

南米北麵,在南方的台灣以米食為主,雖然氣候不同有一穫至二穫的差別,但稻米是延續我們飲食乃至於日常生活傳統的重要角色,舉凡滿月到發喪都有它的影子出現,當然以此相關的字彙也就特別多。我在「五結YUMMY芽米金色旅遊」中參訪了二結穀倉,穀倉裡一處布置了許多與米有關的字彙,看到這些字,雖然沒有影像,但也勾起我小時到現在許多關於米食的記憶。米食從來就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可惜的是許多人為了怕胖或是受到西方飲食影響而少吃飯,而在全世界把糧食自給率當作國安問題的當下,台灣似乎老神在在,眼看休耕的稻田與國外進口的米也愈來愈多,我們像是被放進逐漸加熱的鍋中而不自覺的青蛙。


你認得幾個字?

這座1928年興建的建築,是利澤簡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相當今日農會)辦公室,而為了收集從日據時期來自二結庄所產的米,在七年後加建了可存放50噸稻穀的穀倉十座,如今功成身退,經過整建後成為地方文化館,展列著五結鄉悠久且優良的稻米產業歷史。


昔日利澤簡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辦公室


二結穀倉


具有特色趣味的水牛與白鷺鷥


穀倉內部已作文化陳列

稻米又可分為粳稻、籼稻及糯稻,粳稻就是俗稱的蓬萊米,籼稻也就是在來米,糯稻當然就是糯米了。我們今日能夠吃到種類多元好吃的米,要感謝許多育種的有名與無名英雄。中午的用餐是到孝威社區吃割稻仔飯,這是以前農業時期大家互相幫忙,彼此協助換工收割,作為主人的都要準備一天三餐外加兩頓點心,慰勞大家的辛苦,因此中午用餐時都會用扁擔挑著午餐到田邊,而大夥也就拿著大碗公蹲在田邊吃就起來。社區媽媽們用在地加豐米行所種出的香米(台粳71號),還有他們用愛心所煮出來的割稻飯國宴版款待我們,在廟前的榕樹下拿著大碗公吃飯,這樣的感覺實在不錯啊!特別推薦社區媽媽自釀的豆腐乳,光拿豆乳配飯就能讓人多扒幾口飯。


孝威社區媽媽做的紅龜粿,很好吃咧!


孝威國小的掌中劇團


廟前大樹下看戲吃飯超有fu


割稻飯之宜蘭棗餅


簡單的菜脯蛋,好吃又好看,但中間的龍船花是裝飾可別一起下肚!


少了這一味就不是割稻仔飯了!


粉乾?不會啊!滷得恰到好處的粉肝


滷鯖魚,都是下飯菜


一碗怎麼夠?再來一碗

好吃的米是簡豐裕、張素雲夫婦發願栽種出好吃的白米,在五結鄉公所和中國生產力中心協助下,今年朝向建立自有品牌邁進,自行開發「家風穀稻」品牌,種出的越光米品質不輸日本。和大部分的農人一樣,幫我們介紹產品的簡媽媽有著農人的憨直與害羞,但這樣不加修飾的特質卻容易感動人心,只不過建立品牌是條漫長的路,需要靠大家吃好道相報,讓更多人知道五結出好米,還有米文化可以讓我們回顧,猶如咀嚼飯粒,愈嚼愈能嚼出甜蜜滋味。


笑容可掬種出來的米一定也是吃了會微笑
想要吃割稻仔飯、買豆腐乳,可找孝威社區曾秋萍總幹事,電話0912298529
買好米找加豐米行,電話0921131690

2011/12/04

秘「蜜」鴨賞



鴨賞、膽肝、蜜餞號稱宜蘭三大寶。這些食物其實都是因為先人惜物愛物的美德,在冷藏不發達的年代,為了能夠讓食物保存較久,於是就用鹽巴或是糖漬,將食材美味封存起來待以後慢慢享用。

尤其宜蘭多雨,早期沼澤河道多,這樣的先天條件造就了養鴨的環境,因此直到今日,養鴨產業都是宜蘭重要畜產。以前養鴨就在河岸邊,現在隨時代改變講求環保,養鴨都必須符合衛生標準,但不能變的是製作鴨賞的傳統工序。

作鴨賞最好的鴨種是土番鴨,這是公番鴨與母菜鴨繁衍的後代,肉質鮮美但不具繁殖能力,必須將鴨隻宰殺去除內臟後醃過,用竹支撐開鴨身,以木炭生火乾燥,讓水分收乾,約三到四小時完成;而接下來的步驟也需同樣時間,將白甘蔗點火燻烤鴨隻,甘蔗糖分均勻的將鴨身上色,呈現焦糖般的蜜色,令人垂涎三尺。但別猴急,還得經過蒸熟之後放涼,才是我們吃的正港古早味鴨賞。


木箱子裡面藏著驚奇


煮熟的鴨子飛不了,下面正用甘蔗在燻製


如蜜般的顏色

現在市場需求大且講效率,所以如此耗工費時的製作過程簡化,炭火轉為乾燥機,甘蔗轉為砂糖,時間大幅縮短,但味道試過才知分曉。古法製作的鴨賞不死鹹,還有甘蔗與煙燻的香氣,直接與蒜苗混合,滴上香油就是配粥或是下酒的好搭檔。

還有人在做傳統鴨賞嗎?參加「五結YUMMY芽米金色旅遊」之後,才知道位在五結鄉的冬山河親水公園斜對面有間凸桑鴨賞,老闆賴文男就是這樣守著從父親阿萬師沿襲下來的好味道,不怕麻煩,用時間做出精釀,沒有豪華占地廣大的賣場,但卻有鹹香的幸福滋味,等待識貨的人來鑑賞。

我很慶幸台灣還有些人願意不追隨工業化、效率化的腳步,專心一意的以古法製作好東西,當我們吃鴨賞配啤酒時,吃下的絕對不只是食物,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下酒菜的最佳選擇


要感謝像賴文男這樣的達人,堅持不放棄,專注不妥協,我們才能感恩的吃下鴨賞

2011/11/26

結婚趴踢



在旅行途中,我跟婚禮似乎很有緣份,參加過突尼西亞、伊朗、寮國、菲律賓等地的婚禮,並不是和新人熟識,也並非要上台致詞的名人,純粹是當個好奇寶寶,再加上慈眉善目看來不像是來搶婚的小三,所以往往就被邀請一起參加。

在土耳其更是參加了三場婚禮,同樣的招數在土耳其更是好用的不得了,請注意!我並不是去騙吃騙喝,事實上我參加過的許多婚禮,並不像台灣這麼重視吃與排場,在意的是來自親友的參加與祝福,不會找來一些有的沒的政治人物致詞,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競選場合還是結婚場子。我喜歡先坐在旁邊觀察婚禮的流程與大家臉上的表情,尤其是餐後大家一起跳舞,更是進入高潮。


乍看不像辦喜事,反而像…..

傳統的婚禮當然還是在家中進行,不過隨著都市化,許多人也在飯店或餐廳舉辦,土耳其是個政教分離的國家,所以各個來賓有的穿歐式禮服,有的則是穿上伊斯蘭教的服裝,沒有硬性規定,看個人與家族的喜好。


也有夢幻版的泳池邊婚禮


不管在哪裡舉行,現場樂團是必要的


歐風版的小女孩


伊斯蘭版的小女孩,都同樣可愛


無所事事的小花童舔著棒棒糖

婚禮通常有三場活動,一是指甲花之夜,新娘會穿上傳統土耳其紅色新娘服,也就是新娘告別單身之夜,可惜無緣參加。二就是我參加的婚禮,還有一個是迎新娘儀式,通常會開車大按喇叭招搖過市,接受眾人的祝福。

婚禮現場通常會邀請樂團演出,配著歌曲跳舞,而跳舞也是有順序的,首先是新郎和新娘單獨跳舞,接著大家都圍上去繞著他們跳,然後是新郎新娘一起和雙方父母跳,接著是新娘朋友,最後是新郎朋友。跳到一個段落,結婚蛋糕就會推上來切給大家分享,每個人輪流給新人禮物,在婚禮上新娘收到的禮物算是新娘自己一個人的財產,丈夫是不能動的。


新郎與新娘開舞


下場與賓客共舞


結婚蛋糕出場囉!


親友獻上禮物,盤子裡有戒指、剪刀、手表


看看收到多少的禮物?脖子的圍巾是紙鈔,還有金戒指別在帶子上

土耳其人的熱情、好客在婚禮上展現無遺,許多賓客好奇的跟我們握手,詢問我們來自何方,更拿飲料水果請我們吃,我們很怕我們的出現搶走了新人的丰采。當然獻上我們的祝福是一定要的啦!


玩起氣球的小女孩


與賓客合影

2011/11/25

土耳其喝茶這件事



土耳其人喜歡喝茶,一天總來個6杯以上,特別的是裝茶的杯子,一定是造型優美,曲線玲瓏的鬱金香杯。為何一定要用這種杯子呢?原來原產地在中東的鬱金香,是土耳其的國花,為了展示自己的愛國心,連杯子也作成這樣的形狀,這應該跟我們當年推動的梅花餐有異曲同工之妙。


鬱金香杯裝的濃醇紅茶

不管認不認識,你都有可能接受一杯來自土耳其朋友的茶,茶不僅是日常國飲,更是表達友善與熱情的媒介。其實台灣早期也是,路邊的奉茶隱含了這種人與人間的零距離,雖然見不著面,可是隨時會關心別人,想到別人的難處,但是如今就算路上有人奉茶,搞不好還沒人敢喝,因為人與人間的信任正快速崩解,當然也就形成了冷漠。

正因為每天都要喝茶,猶如陽光空氣水般的必需,所以也形成了關聯產業。有些店家店面狹小,沒有煮茶的地方,因此會仰賴鄰近的茶店,需要的時候就叫外送,當然外送的區域不可能太遠,步行一分鐘內是最理想的,因為茶涼了就不好喝了。每次喝茶要打電話實在不方便,於是茶店幫老顧客裝上對講機,需要服務的時候按一下鈴,告知杯數即可,就像叫樓上朋友下來玩一樣的方便。土耳其人泡茶都會先沖上一壺又濃又黑的茶湯,要喝的時候再混上開水沖淡,小碟子上不多不少放上兩顆方糖,這是最佳搭配,當然要喝更甜自己再加也可以。

有機會在土耳其喝茶,別只是把它當作解渴的飲料,更別輕易拒絕別人遞上的一杯茶,哪怕遞茶的是位陌生人。


家人聚在一起也是要喝茶。仔細觀察倒茶的婦人手執兩壺,正在倒的是濃茶,倒三分之一左右,就換右手的開水再沖淡調和出適合的濃度


在店內或店門口裝上對講機,要叫茶外送就方便了


看到沒?茶店除了泡茶的器具外,最顯眼的就是那一排的電話,直接連到對講機


茶泡好要「快熱送」,拿著手拎的托盤趁熱送達,讓客人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