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8

理想的晚上
分類:旅行生活



舒國治認識是在去年農委會水保局為了出版【沿著台灣去旅行】一書,邀請作家共同出遊中認識,我忝為其中一員。那次認識不少作家前輩,但至如今還有聯繫且投緣的,當屬舒國治。

那次的旅行並不十分適合我,與其說旅行,不如說是成果視察,水保局展示著他們在各農村的成果,繁文縟節搞得我是渾身不自在。那次最大的收穫,並非了解多少的施政成績,而是認識同為室友的舒國治。

我尊稱他為舒老師。他清癯高瘦的外表活脫像是武俠小說中仙風道骨的高人,個性也是。當我不耐時,為了保持表面和諧,頂多牙一咬就過去了,舒老師則是談笑風生中,表達對這次旅行必要性的質疑。對他來說,這樣上車、下車、吃飯、社交、睡覺的行程,不如他隨意的晃蕩。

是的,晃蕩。舒老師最出了名的就是晃蕩,資本主義社會中被不被歌頌稱讚的行為,就是他的生活寫照,現在流行的簡單生活、樂活,他簡直就是開山教主。當同輩的好友都已經各霸一方,他卻依舊不改晃蕩其樂。他的書同樣呈現了此種風格,陪伴了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雖非他刻意使然,但卻又無形中樹立了一種安身立命的典範,讓思緒能在喧囂中透過他的文字獲得暫時出走,連旅行時也都是,我多麼希望能有他對生活灑脫的一二。

我們昨日相約,原本要吃鼎泰豐,怎奈人多,轉換陣地同樣吃了麵條小點之類,再轉到一家巧克力專賣店,喝茶、吃巧克力、閒聊天。他熱切述說剛回來的旅行所見所聞,以及描繪他所期待與此次考察理想中未來的世外桃源生活。除了店家熟識之外,偶對落地窗外路過的熟人揮手致意,永康街簡直是他的廚房。

他說認識我之後便出了不少書,小賺了錢,所以堅持要請我,哈!我何許人也,我想這是在注重包裝的年代中,大家想要反璞歸真的投射吧!大家無法流浪,卻又潛意識隱藏流浪的血液,舒老師幫大家完成了這樣的夢想,而讀者也持續追隨,這是多麼爽快的一件事。

「希望每個月都能一聚」,舒老師臨別時告訴我,我當然奉陪,持續從他身上汲取對生活的想像。

舒國治作品:
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
門外漢的京都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與睡覺

2006/12/26

到底誰在看部落格之年終放送
分類:旅行生活



我的部落格從今年3月搬家之後,多了計數器。

說實在話,自己不是個重度流連網海的人,除了自己能力有限,有很大部分覺得一旦成癮,就無法自拔,而生活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等待分配時間完成,所以家中沒裝網路就是這個原因。不過我真的很佩服能夠在茫茫網海中彼此串聯,找到新大陸的朋友們,我常是搭你們的便車,潛水觀看網界的廣闊。

我把部落格定位在旅行心得與文章的分享,人數多寡不是我最重視的,與其大家都是不小心路過,我反而希望喜歡看我文章的人固定造訪,不過眼看即將突破10000人次,總是值得紀念的一刻。於是,我想玩個小遊戲。

有遊戲當然有獎品,只要你是進入我的部落格第9998、9999、10001、10002人次的朋友,我就送兩套自己製作的「世紀遺產系列明信片」;剛好第10000名的朋友,贈送我的著作【788分之1的感動:世界遺產紀行】一書。只要把瀏覽人次的完整畫面抓下來寄給我(方法:於左側找到計數器,按滑鼠右鍵,點選「用電子郵件傳送圖片」即可,信箱bason@cc.shu.edu.tw),就能得到獎品,為避免多人同時踏到同一數字,以來信時間為依據。

看到了吧!我的贈品都與世界遺產有關。世界那麼大,每個人在其有生之年都很難完全綜覽,所以選擇主題變成重要的事。世界遺產向來是我的旅行主題,雖是單一主題,但其範圍涵蓋歷史、地理、生物、政治、經濟、觀光、建築,一頭栽進去,才知又誤入另一廣大空間。

在造訪過程中,從頹傾的廢墟中訓練我的想像力;從斑駁的史蹟中讚嘆先人的智慧;從衰落的文明裡學習到歷史教訓;從豐富的生態裡窺見生命的可能。我從世界遺產中獲得許多智慧與養分,幫助我更了解這世界。我樂此不疲,更希望與大家分享。

我嘗試性製作兩套世界遺產系列明信片,向隅的朋友,如果你也願意珍藏這些我去不同國家的世界遺產所拍照片作成的明信片,每套五張,每套50元,歡迎寫信洽詢。讓我們一同繼續分享旅行與世界遺產的美好。

末祝新年快樂

2006/12/22

歲末幸福大串聯
分類:旅行生活



又是歲末。

一如往年,我又來祝福大家了,帶著滿滿的誠心。

朋友定義每人不同,不管你把不把我當朋友,但祝福不嫌多;而我始終相信,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也總需要朋友的祝福。於是我又來了!

今年對我而言是個特別的一年,除了持續旅行與寫作外,也因為考上領隊執照開始帶隊,能夠實踐我對旅行的看法,並和大家分享,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的部落格參加「2006華文部落格大賽」獲得決選入圍,今晚即將揭曉最後結果,在這一方小天地悠遊,我也覺得超幸福。

如果你在今年也有感覺到幸福,歡迎告訴我,讓我分享你今年的收穫,我會透過我的部落格,讓你的幸福跟更多人分享,把這份喜悅傳遞出去。莫以小幸福而不告訴我,幸福也是有感染力的。

我的生活似乎充滿了旅行或和旅行相關的事情,我樂在其中,因為我覺得這才是人生。我不想再祝大家工作順利,我看到許多朋友被工作壓力折磨,心中很是不捨,反而希望大家生活愉悅,多陪家人,多和朋友相處,所以記得別忘了找我啊!

祝大家新年快樂 找到自己的幸福

幸福分享,持續加入中…
【新加坡Yvonne】
I am in Singapore for a business trip and will be back next Friday.
I was quite unhappy few weeks ago but after I came back from Chiang Mai,
everything changes!!

【台北Angie】
雖然粉久沒跟你見面了,不過透過你不斷的clip,好像都還很親近。今年對你來說一定是很豐收的一年,其實我也是,在今年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而我明年也將「移民」去大陸。不過伊媚兒的好處就是無國界,我想等我過去之後,我一定可以有更多時間跟你分享我的生活的。

【新店Gloria】
今年對我們家而言,雖然時有病毒侵襲,但是在照顧小孩這樣平凡的事物裡,我也覺得很幸福,希望這樣的幸福明年可以持續下去,然後病魔遠離。

【旗山玉萍】
前天收到你捎來的耶誕卡覺得有小小的幸福,這幸福來自於因為旅行而結交朋友,我也喜歡旅行,旅行中對生活有不同的體驗是一種幸福與感動,旅行中認識朋友是一種收穫。

【埔里怡沁】
我覺得能平凡且快樂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事,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豐富生命的精彩度,過了2006,讓我們共同期待,有許多好事會發生在2007。

【台北貓小姐】
貓小姐今年最大的幸福,就是認識一群愛玩的怪咖,每個人有不同的才藝、個性,聚在一起就像一場歡樂嘉年華,不見面的日子,透過彼此的部落格分享生活心得。認識怪咖延伸出來的幸福,就是開啟了第一次的自助旅行,雖然短短5天卻可彌補一年工作的辛勞,明年當然還是要努力玩樂啦!

2006/12/20

【世界遺產專欄】澳門vs印度果亞
分類:世界遺產

左為澳門,右為果亞

15世紀大航海時期,歐洲人為了掌控香料,開始一步步沿著大陸邊緣,以武力打出一條通往東方的藍色道路,沿途不但設置許多殖民地,有些更因貿易發達,形成通商大城,而葡萄牙人無疑是海上霸權諸國中的佼佼者。

葡萄牙人在明朝嘉靖37年(1553年),開闢里斯本—果亞—麻六甲—澳門—長崎的貿易航線。其中果亞與澳門,更是殖民者進入印度和中國這兩個文明與物產大國的鎖鑰之地。直至今日,殖民者早已離去,但文化的影響卻在宗教、建築等各個層面留下歷史過往的蛛絲馬跡。

果亞位於印度半島西岸,面向阿拉伯海,具備天然良港與寬廣河道的優越條件,葡萄牙人1510年佔據此地後,便經此地將香料運回歐陸,而同樣藉這條里斯本—長崎的貿易航線,也將日本白銀運載到珠江口的澳門,滿足當時中國對白銀的需求。在1630年時,澳門已是僅次於果亞,葡萄牙在東方殖民的第二大城,兩地在當時國際貿易的地位如日中天。

葡萄牙人將白銀購買中國絲綢、陶瓷帶到日本及東南亞,再將東南亞的香料或物品,通過果亞帶到里斯本。里斯本不但成為歐洲香料的集貨中心,葡萄牙人更因此靠著龐大貿易利益,迅速建立起龐大的帝國勢力。

除了商業利益外,葡萄牙人也將天主教帶進果亞與澳門。明末清初對中國吸收西方文化扮演重要關鍵角色的傳教士,很多都歷經果亞與澳門的傳教生涯,最後才到達中國。但伴隨宗教而來的天主教堂建築,則入境隨俗,分別融合當地文化,形成建築語彙兼容並蓄的特色。

尖拱及簇柱的果亞教堂,內部壁畫藝飾是印度和歐洲文化交流激盪後所產生獨一無二的創作風格;而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如主教座堂、玫瑰堂等建築,是中國最早一批天主教堂;議事廳廣場旁的盧家大屋,受到清末民居及西方建築的雙重影響,中式磚雕、窗櫺搭配西式天花板、鑄鐵欄杆,不顯突兀,反倒混搭出另一種嶄新風格。果亞經規劃的大道及綠意盎然的花園,使得當年有人發出「連里斯本也要相形失色!」的讚嘆;而彈丸之地的澳門,葡式風格依舊具體而微的表現在小廣場空間,乃至於相關建築配件中。雖然兩地相隔千里,但在歷史的同一向量中,竟存在如此多相似之處。

2006/12/18

員山慢遊三【農場】
分類:台灣



許多在員山的休閒農業主人都是頗有理念與想法的。

一走進去就像是到了熱帶雨林的「波的農場」,農場裡共種了40多種、近10萬多株的食蟲植物,種類包括外型像是薩克斯風的豬籠草、隨時都像有露珠的毛氈苔,和如同有著長睫毛大眼睛的捕蠅草等等,讓人目不睱給。老闆問我是否都沒被蚊蟲叮咬到,我這時才恍然發覺食蟲植物的環保意義,原來在園裡早就已經形成一個小型生態系,維持著自然的平衡,而不用藉助化學藥品。

園中除精采解說外,最特別的是豬籠草果凍。當豬籠草果凍往眼前一擺,許多人傻眼不知該如何吃,原來要從豬籠草底部往上慢慢推擠,就能夠吃到。豬籠草葉、根和各種香草熬煮的茶與果凍滋味清爽,有清涼潤燥之效,值得一試。

另一處「勝洋水草」,也是靠湧泉水,但這裡的水質含鐵較多,不適合飲用,卻十分適合水草的生長,養出了全台三分之二的水草。這裡教大家製作生態瓶,小蝦、水草自成一世界,看來不起眼的水草,卻隱含著生態的奧妙。

Data
◎波的農場
電話:(03)9232209 
網址:www.ete.com.tw/pos/
◎勝洋水草
電話:(03)9222487 

捕蠅草

毛氈苔

田字草

萍蓬草

2006/12/12

員山慢遊二【枕山】
分類:台灣



枕山是員山另一個明顯地標山頭,環繞其周邊,像是一個聚寶盆似的,我覺得好像種什麼就能活什麼,四季都有不同作物落地生根並收成。走在鄉道上,蓮霧、梨子、百香果、洛神花、李子,多的不勝枚舉,現在正是紅心芭樂和柿子的採收季,不僅有新鮮水果可吃可採,也讓城市鄉巴佬大開眼界。

而就座落在枕山山腳下的阿蘭城,小社區充分利用泉水與水果兩大資源。清澈冷冽的湧泉水在日據時期就被引至宜蘭酒廠釀酒,更奢侈的是,村內游泳池就是從地底源源不絕冒出的活泉水,泳池底部是天然岩床,小男生像下水餃一樣,撲通撲通的跳下池中暢快戲水;村中的男女老幼也都利用導引泉水的溝渠洗衣服,甚至還有冷水澡堂可供泡澡,看著這樣的光景,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有股懷舊味。

水果除販售外,過剩就拿來釀醋,這個點子頗佳,不僅解決滯銷問題,也趕上了現代人的養生觀念。家政班媽媽們研發了李子、金棗、金桔、檸檬、桑椹五種口味的醋,都是用水果自然發酵,和市面上只是用浸泡的水果醋不同。不管來游泳、泡澡、作醋,你在這裡感覺不像是觀光客,反而像是和他們一起過生活的人,而阿蘭城居民也都不吝和你分享這樣看來普通卻迷人的資源。


阿蘭城居民在溝渠利用泉水洗滌物品


像是時鐘的百香果花


洛神花

2006/12/05

生命換日線特映會
分類:旅行生活



一根手術線,可以縫合、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於一個小時;一根手術線,也可以為不同文化和國籍的人連結起友誼的橋樑。《生命換日線》是一部斷斷續續拍攝六年的紀錄片,從導演的眼光裡,旁觀一群穿著白袍趴趴走的醫療人員,像候鳥般,不斷穿越北回歸線、和國際換日線,進行國際醫療救助。 什麼是義診?改變一個人的外貌、是否可以就此改變他的人生?透過不同的真實故事,本片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文字取自國際園丁認養計劃部落格】


紀錄片是最近流行的片種。它某種程度真實反映事情的真相,當然不可避免的,有記錄就會有觀點,導演的觀點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但要在你看過之後。

羅慧夫基金會的海外援助計劃,一直默默的在柬埔寨進行中,我去了柬埔寨四次,所能做的只有帶衣物和文具,但他們做的卻可能改變這些人的一生。

每個人因為各自的專業與限制,能做的或許有限,有限並不代表卑微,莫以善小而不為,但保持這樣的關注卻很重要。當我們知道有一群人接受幫助,也有一群人幫助別人,這個世界開始美好,你也會發現自己是很幸福的,活著真好!

【生命換日線】這部片,除了來自影片本身的感動外,音樂是我格友海豚飛跨刀配樂,如果你也想要看,12月17日(日)下午2點30分在Y17青少年育樂中心三樓台北演藝廳舉行免費特映會,我們到時候見!

索票方法與網址:http://www.travelrich.com.tw/members/ncf/article.aspx?Article_ID=3949&CheckID=c791cd21-bfea-4ded-8b02-45f03a8a59f2

2006/12/04

員山慢遊一
分類:台灣



北宜高通車後,汽車可以快速呼嘯蘭陽平原而過,交通便利卻也失去耐心欣賞風景。宜蘭的美,在於田野、在於自然,這份悠閒要細嚼慢嚥才能體會。一次一個鄉鎮,你會發現原來有趣的東西真不少。

【員山湖埤】
員山鄉乃因一座海拔43公尺的圓形山丘而得名。山頂上的忠烈祠,在日據時代是神社建築,沿著126階的階梯爬至頂層,還見得到鳥居門與銅馬等日式遺跡。山丘雖不高,但鳥瞰蘭陽平原可是綽綽有餘。

在員山閒晃,山的感覺不多,反倒是水,成為構成員山鄉的重要元素。俗語說:「竹風蘭雨」,宜蘭雨是出了名的,也由於降雨豐沛,使得地下水涵養充足,在從山區進入蘭陽平原沖積扇時,受壓冒出地面而形成湧泉。仔細看泉水,會有許多微小的氣泡不斷往上升,這就是湧泉的證據。員山境內許多湧泉,大的成為埤塘,平時不但供灌溉水源,也是休憩之處,現在更成為外來遊客體驗鄉村之美的好地方,像是大湖、軟埤、太陽埤、雷公埤等等,都是因為湧泉之故而形成的。

規模小的湧泉則成為井水,提供居民日常生活的方便性。在地人沈大哥驕傲的對我說,員山雖然有自來水,但很多人都還是習慣用湧泉水,除了省錢,更有一份對水的情感。

員山眾多湧泉湖埤裡,我最喜歡的是太陽埤,它幾乎四面環繞丘陵,蓊鬱的森林綠意包圍湖面,只有一條小路通往外面,也因為如此,少掉人工設施,保存自然純美。早晨時,陽光灑在湖面上,閃閃發亮,煞是美麗。和其他幾個湖比起來,這裡更能擁有一整個寧靜空間,看點書、想些事,就算是發呆也挺好。

【刊登於95.11.24聯合報E2】

現在的忠烈祠,以前是日本神社

我最愛的太陽埤

雷公埤

2006/11/30

吳哥的真實與虛幻
分類:柬埔寨



天色從黑暗慢慢變為絢爛,在如號角的雞啼聲中,太陽緩緩升起,直至天空大亮,這又是一日的開始。

數百年來,小吳哥的日出伴隨朝代起伏,月有陰晴圓缺,日有東升西落,雖然國勢強弱不一,但太陽依舊會升起。走在黎明前通往小吳哥猶如石地毯的引道上,偌長的引道就像醞釀著音樂爆發的序曲,神秘的漆黑包裹著全身,緩緩醞釀著情緒。我就像一個朝聖者,在日出前趕路,偶爾抬頭望著直插雲霄的塔頂,彷彿是根指揮棒,冥冥中牽引著我的腳步,一步一步。突然一個不留意,第一道曙光露了出來,剎時間光線如樂音般流洩出來,竟毫無阻礙。

天底下就那麼一顆太陽,但小吳哥日出伴隨著宗教的靈性,而顯得與眾不同又能震撼人心。我站在第二道迴廊前的水池旁,仰望著上面的塔頂翦影,也俯視水池中的倒影,一邊是真實,一邊是虛幻,真實與虛幻讓人迷惑,分不清何者為真,何者是假,在真假之間,自有一番自我人生的思辯。

我回頭望,古牆上搖曳生姿的仙女們似乎也躍動了起來,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都因這陽光活了過來。在春分和秋分時節,據說太陽會從塔頂正後方升起,古代的工程精準,常常使人無話可說,只能張大嘴巴讚嘆。

2006/11/27

北宜邊騎邊玩
分類:台灣



媽媽曾告訴我:「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這不僅是安全考量,旅行時好像也適用。只不過大家放假時間都差不多,能跑的地方也有限,要怎麼避開人潮呢?

有人說宜蘭是台北後花園,不論你同不同意,許多人確實會在週休二日到宜蘭,而這股熱潮更在北宜高通車後達到高峰。但每次看到那大排長龍甚至動彈不得的車潮,玩興立刻全消。這樣一趟下來,不死也半條命。

遊玩最怕不順暢,當然包括塞車。因此我棄高速公路,改走被喜新厭舊的北宜公路,而且是騎機車。以前開北宜公路,總是膽戰心驚,餘光不時瞥見路邊冥紙,不斷提醒自己專心開車,根本無法分心;更重要的是以前車流量大,在前後都有車夾攻的情形下,很難在九彎十八拐中找到停車地,就算看到美景,多半驚鴻一瞥。機車隨走隨停,再加上現在車子少,可以好整以暇的輕鬆騎,也成為重型機車和自行車族的天堂。扣掉休息觀景時間,台北騎到宜蘭實際上花了1小時40分鐘,搞不好比假日北宜高還要快。

北宜公路蜿蜒曲折,但也有豁然開朗之地。位在23.4公里處的二格公園,便可展望雪山山脈末端的二格群峰,最明顯的當屬鋸齒狀山形的筆架連峰;而在台北、宜蘭交界之處的碧湖,更是可以居高臨下,俯望整個蘭陽平原,以及蘭陽心靈地標:龜山島。



騎機車好停車,若你認為體力還不錯,可以選擇短程步道,走個一小段,一方面換個觀察方式,也順便休息一下。像是二格步道、坪林的金瓜寮溪生態步道、碧湖的跑馬古道,都是不錯選擇。

車少了,連在公路上與藍鵲相逢的機會也變多了。利用假日來趟北宜公路機車之旅,愜意自在,享受陽光穿過森林灑在身上的暖意,微風吹在臉上的舒爽。你會體會到美國詩人佛洛斯特所說的:「分叉兩條路,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

【刊登於95.11.24聯合報E1】



2006/11/24

【年度最佳生活品味部落格】再過一關
分類:旅行生活



該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交給上帝吧!

「有部落格有什麼了不起?」根據媒體報導,全球的部落格即將突破一億個,在這部落格數量比肉眼可見的繁星還多,人人是作家、個個是攝影師的時代中,擁有一個部落格確實不難,但要經營一個部落格,且能夠持之以恆的話,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了。

說實在話,我對部落格的知識就像面對浩瀚大海,卻只在海灘邊撿拾貝殼的小男孩那般貧乏,電腦語法對我而言像是天書,每每看到別人美美的版面,只能乾瞪眼羨慕。對我來說,部落格是個平台,能夠和喜歡旅行的人分享互動,也就夠了。在這圖像當道的年代,我希望多點文字的描述(雖然不知道自己的文字是否能達到美的境界,努力中),而不是放幾張照片就算了事,旅行是需要想像的,文字可以增添想像空間,照片只是輔助,絕不可越俎代庖。所以我有所堅持,希望勾引出大家對旅行的幻想與熱情,不知各位發現了沒?

很幸運的,在入圍2006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生活品味部落格】之後,我又進入第二輪決選,這次73選27,我又闖過了一關。近三千個參賽部落格,在經過激烈的初審、複審,僅僅剩下132位決選入圍者,最後結果將於12月22日的頒獎典禮中公佈。

我向這些在自己領域精心耕耘的部落客們致敬,不過最後結果如何,至少我們曾在生命中留下雪泥鴻爪,我想,這也就夠了!一千年後,如果人類還存在,不知道後人會不會用我們現在看待古文明的讚嘆,同樣欣賞並了解我們現在所留下關於時代的紀錄?我雖看不見,但是期待著。

2006/11/23

阿曼國運昌隆
分類:阿曼



一晃眼又是一年,又到了阿曼的國慶,今年是36週年,算是個年輕的國家。去年此時受邀參加,今年依舊收到請柬,可惜因為當晚有演講,無法親自出席,所以只好請老婆大人代勞。

在開始之前,我還是特地跑了一趟位於遠企的場地,跟處長Mr.Suliman見面道聲恭喜,順便打個招呼,一年的時間不見,他還記得我是誰。我跟他說明了晚上無法參與,他不斷向我說:「這是個很棒的Party,你不能來真可惜!」其實不用他說亦覺得悵然,無奈這是人生,常常必須在許多衝突中做出抉擇。

在入口處一個大大的冰雕,描繪了阿曼的特色,椰棗、城堡與駱駝,讓我又想起了在阿曼旅遊的二三事,身邊的朋友剛好最近也去阿曼,為我帶回了最新的一些消息。旅行的樂趣在於:明明感覺是個遠在天邊的國度,但因為你去過,似乎又近在眼前,之間的關係就註定這樣被牽連了起來。

延伸閱讀:國慶酒會

2006/11/22

水瓶子的義大利
分類:旅行生活



水瓶子是我的貴人。

說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我對部落格僅有的一點點知識,都是他有耐心的跟我說明(事實上是他看不下去,直接幫我弄)。比起喜歡講一些聽不懂電腦術語的網路達人來說,水瓶子更平易近人,而據我所知,我不是唯一受惠的人,網路上許多部落客也曾蒙受他的協助。

除了網路知識外,水瓶子也是個喜歡旅行的人,他的主題是城市旅遊。他的部落格就是以此為主題,記載了他對各城市的觀察與記載,雖然我和他主題不若相同,但在知性與深度旅行這部分,理念卻是十分相近的,也是英雄惜英雄。

他將在本週五分享搭今年去義大利城市旅行的經驗談,帶大家用朱自清的歐遊雜記,以古今並陳的方式紙上導覽,對於明年即將去義大利的我,以及嚮往義大利的大家,都是不可錯過的,在此推薦給大家。

主題:義大利自由行
時間:2006/11/2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市建國南路2段201號1F 金石堂 我的書房
報名網址:http://blog.yam.com/macroforum/archives/2353415.html
大綱:
1.自由行的準備
2.歐遊雜記--朱自清
3.羅馬帝國
4.文藝復興
5.威尼斯畫派

2006/11/21

旅者的感觸又一篇
分類:柬埔寨



這一篇,也是此次和我一起出遊的團員朋友的回饋,徵得同意後,分享給大家。

「哈囉,這次吳哥窟之旅,有你詳細的講解,行前研讀的資料,才彷彿真正進入我的腦袋,可惜我因拍照而沒有跟上你的腳步,疏漏了很多精彩的片段,但這次旅遊給我很多的收穫,非常的感謝你!以下是我的這次旅遊的感想,與你分享。」

11月13日從柬埔寨返家後,在便利商店瞥見報紙的頭版,彷彿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這次旅遊5天歸來 ,感覺雖稱不上像桃花源記裡的晉朝武陵人經歷奇境一樣,但能從政治激情中抽離,心情也不若以前激動憤慨。或許有些人認為柬埔寨人貧富差距過大,而對那些貧窮人家,特別是小孩,抱著憐憫的心情,但我卻認為憐憫是站在優越的角度來同情他人,但是生活較富裕的我們真的有較優越幸福嗎?

在洞里薩湖中看到划澡盆的小朋友打著激烈的水仗,有人說那是他們故意吸引遊客的目光,以求討賞,但我感受的是他們天真調皮的一面,而湖邊兩旁高腳屋人家,慵懶的或坐、聊天或閒盪吊床裡睡覺,我看到不是家徒四壁、環境貧瘠 ,而是一派悠閒畫面,或許神廟外旁叫姊姊買明信片的小孩子,讓人不忍他幼小的心靈過早學會市儈,但是比起台灣的小朋友,我相信他們的世界更為純真。

缺乏想像力的我對於印度教古神話人物並無太大的興趣,浮雕上是刻劃哪些人物與故事,我亦不想費心去多加研究,但純以建築與美學的角度,吳哥的古文明令我感到讚嘆。從小吳哥最高迴廊仰望天空,看浮雲的流轉,以及大迴廊上光影的刻劃,這些畫面彷如照相地投射在我的腦海裡。

這數天的古文明接觸,參觀了很多的神廟,而這些神廟古城的建立,最直接來自宗教影響,尤其印度教。對於印度教,我除了輪迴與種姓制度外幾乎一無所知。我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每次看到各種不同信仰的人虔誠的禱告、頂禮膜拜,心裡總是非常感動,因為能夠面對神的謙卑與希望託付,讓他們祈禱如此專一,也使佇立或盤坐於前的神更顯莊嚴聖潔,可惜行程中沒有好好停留下來看柬埔寨人是如何的行禮,所以無法引發太多的感觸。因此對神廟遺址的偉大與其後代表的宗教意涵,尚無法進一步體會。所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雕刻很美吧!

對照現今暹粒人的生活,市區道路兩旁有獨棟別墅與河邊湖邊高腳屋人家,周達觀筆下真臘風土記裡的風土人情,對我而言,彷彿像一千零一夜的描寫。對於旅行所見,我不想悲嘆戰爭的無情與貧窮的遺憾,不是鐵石心腸,而是因為無能為力,所以只能告訴自己,不要再抱怨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太大,對於已擁有的,更應珍惜。

我深深記得在達松將軍廟後方,看見二棵大樹攀纏門之兩側,在門眉處合而為一後,矗入空中、挺拔而立的景象,這是一種不預期的驚喜,較塔普倫寺處處可見盤繞巨根的大樹,更令我印象深刻。

在手腳並用攀爬上小吳哥階梯時,彷彿有一種登高山攻頂的快感;在一口氣爬上塔凱歐寺的險峻階梯到達頂端、向下一望時,我真想喊出 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不過這恐怕是對神廟裡神的一種褻瀆!說不定喊出來後,我馬上會受到懲罰,摔的粉身碎骨吧!

我在想,若是我自己規劃的行程,我想大小吳哥,都應該待上一天以上,小吳哥的迴廊要慢慢一遍又一遍走過才能細細體會牆壁上雕刻的精細與故事情景的浩大;大吳哥城適合以散步健行的方式,走過乳海翻攪的長橋,穿越微笑的大佛城門後,漫步在參天大樹的林蔭間,讓陽光細細灑落在身上,看著大象載著遊客搖著大屁股從身旁穿越;更要走近鬥象臺下方 看清楚上面的雕刻,大象是否互相角力而呈現奮力的模樣;一一走近造訪12生肖塔 檢驗他們建築的形式是否都一樣。另外我還想在巴芳寺重建工程散置石頭堆中,玩尋寶遊戲;在遮天的大樹蓋下,感受涼意小憩一番;更想體驗坐在巴戎寺高處,看著微笑的佛沈澱心情冥想,直到滿天落日餘暉時,感受是否會有一股清涼的風吹來,驅走躁熱。

我不知能否把我的心情確實以文字紀錄下來,回來後這幾天如火如荼的加班,有些感觸未及時寫下,或許已被遺漏,有些畫面可能藏在記憶的某一角,將來待某天可能不預期的浮現。但我這幾日一直存在的感覺是,完全不想看電視新聞與報紙的政治社會版,因為此刻這些新聞更顯得荒誕不已,這才發覺原來這些是擾亂心情的負面因素,只能告訴自己心遠地自偏,多想想在吳哥窟外搭乘熱氣球鳥瞰吳哥時,高度雖不高,但那首英文老歌Top of the world的旋律在我腦海中想起,迎著陽光,世界彷彿就在腳下的新鮮心情。

2006/11/17

鐵母雞遊世界
分類:開卷有益



雪美是聯合報的旅遊記者,這是個聽來令人羨慕不已,但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的工作。她最早是跑政治線,所以給我的第一眼印象,是外表看來有種冷靜到不行的表情。而初次認識雪美是在看她的報導之後,因為她報導的主題很多都是便宜又好康的旅行資訊,在報紙眾多字海中,很能吸引我的注意。如果各位需要隨時更新資訊,請鎖定每日聯合報旅遊版。

後來有機會見到並認識她,才發現報導的內容不只是工作而已,而是她自己也身體力行的一種旅行方式。有些從事旅行報導相關工作的人,對於旅行可能一竅不通,他們的「旅行」常常是來自於業界的行銷招待,希望藉由報導能夠佔據版面一角,進而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這樣的旅行報導只是業界傳聲筒,這樣的工作也只不過是來稿照登。

如今,雪美化身「鐵母雞」,將省錢的旅行方式出版成書,對我這個再有錢也要省錢旅行的信徒來說,裡面有些撇步也是令我感到新奇有趣的,在此推薦給大家,希望也對大家的旅行產生實際的省錢效果。重要的是:開始旅行吧!

書名:鐵母雞遊世界
出版社:聯經

2006/11/15

旅者的感觸
分類:柬埔寨



「回到台灣,帶給我無限感動的竟不是叢林中的古城,腦中一直迴盪的是當地生活的人們,走進柬埔寨,我懷疑什麼是人生?我們所謂的夢想,對這裡的人而言也許只是個不能吃的黃土,不懂事的孩子是一雙無邪的眼,為生活奮戰的孩子是無盡貪婪的乞求,我們能給什麼? 冷漠.微笑.同情‧而最好的是一頓溫飽。為此,我覺得好難過…你一定不相信我哭了,真不知道我在哭什麼…」

以上這段話,是這次帶團去吳哥窟的朋友回饋給我的,寫的真好,直透人心最柔軟的那部分。我想,她已經旅行到了內心深處。而以下這段話,是我想要回饋給她的。

「能找尋到這樣的感動,恭喜你已經是一個旅行者了,而不是觀光客。旅行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在一次又一次的過程當中,經由自己感官接觸所得到的感動,可以讓自己省思惜福,確認人生價值觀,讓生命更厚實。你的問題我沒有解答,因為每個人的解答都不一樣,那是每個人在人生當中必須靠自己去尋找答案的。我可以理解你的淚水,因為我也曾經揪著一顆心,在斑駁頹傾的古牆中,看著這群人們,也是一整個無助,不知道自己能作些什麼。我雖然高大,但在那一刻,卻覺得自己很渺小。希望你也能很快的找到自己的答案!」

2006/11/14

旺陽山水
分類:寮國



旺陽(Vang Vieng)吸引人的是那造型獨特,以石灰岩地形著稱的好山好水,但更令旅人流連忘返的,是那兒的純樸風貌、敦厚人心與悠閒步調,彷彿追回一段記憶中的最好時光。

行走在搭建於河面的竹橋上,雖然不時傳來吱軋作響的聲音且巍巍顫顫,卻是來往兩邊的交通孔道。夕陽西下時的竹橋,除了是交通要道的角色外,餘光中橫豎交錯的結構,與倒映在水面上的虛幻波影,成為一天結束,倦鳥歸巢的鄉間恬靜意象剪影。平靜無波的河水,映照著遠方的山,像面鏡子一五一十的忠實反映形象,形成了平衡且均勢的山水景色。。

佛像安靜祥和的睡臥在千錘百鍊形成的石灰岩洞裡面,光線從洞口投射進來,彷彿是來自天界溫和的摩挲,一如旺陽的寧靜。人在石灰岩洞裡,顯得渺小,除了坐著欣賞造物者的傑作,平撫震懾的心情,面對這片大,似乎再也不能作些什麼了。

2006/11/10

演講訊息通知
分類:旅行生活

本周我有兩場演講,歡迎大家一同來分享。


11/16(四)19:00-21:00
當法國麵包碰上寮式咖啡
【講座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3段62號1樓 (金融廣場)

11/17(五)19:00-21:00
周達觀與吳哥窟
【講座地點】 台北市建國南路2段201號1F(金石堂 我的書房)

2006/11/07

第三世界樂逍遙
分類:旅行生活



問起每個人的願望,環遊世界的夢想鐵定能擠進前三名,但大部分人拼湊出的「世界」圖像,多半是歐美國家以及繁華都市,幾乎忘了被稱為「第三世界」的國家,也是地球村一份子,這也是我自助旅行生涯中最喜歡造訪的地方。

我和大家一樣,也是平凡人,但背上背包獨闖天涯時,卻享受自助旅行帶來的不平凡。累積的旅遊經驗讓我覺得,台灣人往往設定太多框框,缺少嘗試冒險的精神,這個不行,那個會怕,時間不夠,種種理由都讓夢想熱情在不知不覺中耗損消失。其實付諸行動後,你會發現自己真是多慮的井底之蛙,因為來自世界各地各年齡層的旅行者都有,唯獨缺少台灣人,甚至觀光條件也並沒有想像的差。

每當告訴朋友要去旅行,得到的反應常是:「那裡不是很危險嗎?」通常我會反問:「你有去過嗎?沒去過怎麼知道很危險?」在印象中,第三世界國家常與貧窮、落後、戰爭與危險畫上等號,其實這與媒體長期忽略這些國家的新聞有關,而每當有新聞時卻往往又是衝突場面,自然形成刻板印象。出門在外都會有風險,這是不分身處何地的,只要適度留心即可。

剛開始選擇這些國家作為旅行地點,除了想避開台灣觀光客常去的地方,再加上有點想要和別人與眾不同。起初也難免有未知與疑惑,但到後來,第三世界國家豐富的民俗人文、原始的自然景觀,以及友善的人際互動,反而讓我深深著迷,所以目前旅行目標都以第三世界國家為主。

目前去過十九個國家,數目上也許不算多,但旅行重要的是態度而非數目,數目可以慢慢累積,只要每次旅行都要跟生活一樣認真,都會讓人回味再三。我喜歡深入和當地人接觸,因為從不同人身上,往往能得到意外的樂趣與收穫,這是旅行迷人之處。

阿曼的電視主持人

我不算有錢人,但這些國家便宜且具水準的消費,可以讓我輕易享受旅行對生命的洗滌及視野的開闊。雖然偶爾也會對現實生活有所抱怨,但看到那些物質生活貧乏,卻仍然樂天知足的人們時,總會特別珍惜自己的幸福,也會反省平時生活的浪費,這是旅行帶來的人生想法改變。

在柬埔寨與一戶人家相識,離開時女主人包了一小袋水果,叫她的小兒子追上來,讓我路上吃。拎著這袋水果,內心澎湃不已,富人的一百萬不見得讓人感動,因為不過是九牛一毛;而窮人的一塊錢卻讓人刻骨銘心,因為那是他的所有。這袋不起眼的水果,使我體會到一塊錢的富有,也體會到不用算計的人心真誠相待,這樣的人你能說他貧窮嗎?

為什麼喜歡到第三世界國家,如果還問我這個問題的話,建議你親自去體驗,相信到時你也能心領神會的。

2006/11/02

入圍2006年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生活品味類】
分類:旅行生活



「入圍就是肯定」,每次在各種不同的頒獎典禮上,不乏這樣的話語,一直以為那是種掩飾內心緊張與可能面對沒有得獎的尷尬結果預先找個藉口。昨天接到主辦單位的來信,知道我的部落格在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生活品味部落格】的初審入圍,不知怎的,心裡想的第一句話竟然就是這句。

是的,入圍就是肯定,這句話沒有矯柔造作,完全是肺腑之言。在779個參賽者中,入圍73名,而我就是那73分之1的幸運兒,雖然接下來還有兩關硬仗,但此刻的我已經很滿足。

不可免俗的,要感謝一拖拉庫的人。咳!咳!感謝水瓶子不計本人電腦白痴,友情技術指導,幫我架設部落格;也感謝在格上留言的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因為你們的鼓勵,讓我繼續有動力書寫。作者因讀者而生,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就像我部落格所說:「能持續不斷的旅行是幸福的,當然更需要熱情,連部落格也是。」我將繼續努力,為旅遊人民服務。

2006/10/31

【世界遺產專欄】九寨溝vs普里特維切湖群
分類:世界遺產



全世界以喀斯特(karst)地形聞名,並成為觀光資源的地點不少,但卻不是每處都能被列為世界遺產。中國九寨溝和南歐克羅埃西亞的普里特維切湖群國家公園(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無疑是此類地形風景中的佼佼代表者。

「喀斯特」是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地區,此區乃是碳酸鹽類岩石的分佈範圍,當雨水或者地下水與這類岩石接觸時,少量碳酸鹽會溶於水中,長久以往的溶解侵蝕,就會形成溶洞或地下河,無孔不入的繞指柔,在縫隙間鑽遊走流,雕鑿出鬼斧神工,永遠不會重複的地貌現象。因此地質學家便將這種石灰岩地形統稱為喀斯特,名稱由此而來。

事實上,整個巴爾幹半島區域都有這樣從中生代時期就已經形成的厚實石灰岩層地質結構。但要形成這樣的景觀,除了先天必須具備的岩層條件之外,充沛雨量及潛在的地下伏流,也是構成喀斯特地形不可或缺的要件。

位在四川北部,屬於中、高海拔區域的九寨溝,由於氣候多變,再加上位在構造運動強烈,多種營力交錯的地段上,造就了包括雪峰、湖泊、瀑布、鈣華灘流等多樣的地貌,不可或缺的水源,則來自鄰近的純淨高山雪水;而普里特維切湖群國家公園高度則多分布在中、低海拔,雖無高山,但流經石灰岩階的豐足地下水,也日積月累逐漸沈積爲石灰華屏障,構成一道道自然堤壩,彷彿水梯田,亦創造了如同九寨溝有著「翠海」美名的透澈湖水,還包括了洞穴和瀑布。兩地雖然相隔千里,卻同時得到造物者青睞,將璀璨寶石光彩遺留在這人間,成為層次豐富,色彩鮮明的圖畫。

和火山噴發後岩漿遇水凝止的剎那美感不同,這些地形都是歷經水流千百萬年的摩挲與累積,方有今日的面貌。不管是溶洞、鐘乳石、石筍或石柱,都是渾圓柔美,不覺猙獰。

面對這兩處極為類似的自然美景,不免會將之相提並論。但對於美,每人心中自有一把尺,往往依據不同心情、時空等條件因素,都會有著不同觀感。況且人類太渺小,再怎麼也只能觀其部分,而無法窺其全貌,又遑論斷自評價。若要問我哪個比較美,我只能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享受當下的感覺才是真理。

2006/10/23

吳哥翦影
分類:柬埔寨



柬埔寨是中南半島上最神秘的古國,雖然地理位置上與台灣有些距離,但想到台灣鄉間可見用紅色噴漆寫下「柬埔寨新娘」字樣的婚姻仲介廣告,以及偶爾新聞會報導滯留柬埔寨的大哥近況,一時間距離好像又拉近不少。

當然柬埔寨絕對不僅於此。一般人對於柬埔寨的印象還停留在「紅高棉」貧窮戰亂的內戰時期,如今的柬埔寨,在經濟與國際參與上逐漸擴大,著名的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吳哥窟,更吸引了數百萬觀光客不遠千里前來一探叢林中的歷史迷惑。

我坐船沿著洞里薩湖(Tonle Sap Lake)往北,欲造訪叢林中的奇蹟吳哥窟。洞里薩湖是中南半島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水量隨著季節變化有很大的不同,許多人仰賴大湖而生,而湖水收放之間,就像是人體的肺臟一樣,彷彿有生命般的呼吸律動,透過如血管般散佈的河流,將養份推送各地,滋養了這片南方的大地。

未見識洞里薩湖前,對「東南亞最大」這樣的名號,總有些半信半疑,懷疑是否是不負責任的膨風吹牛。直到坐在船上的過程中,才實際體會到洞里薩湖的大,五個小時的航程中,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無邊無際的浩瀚中。與其說它大,不如說是人在自然中太渺小。

自西元 9世紀至15世紀的吳哥王朝,除了開疆闢土的不世成就外,留給後人的普世資產應當就屬歷代國王陸續建造及擴充的世界上最大廟宇建築之一:吳哥窟。根據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一書上記載,那時的吳哥,是個物資豐裕無慮的年代。

頹頃後的吳哥,在叢林中沉睡近四世紀。甦醒後的觀光人潮,也許有些人前來找尋「古墓奇兵」中的蘿拉;也許有人只為尋找王家衛「花樣年華」中的驚鴻一瞥,但吳哥的美總一致的讓人驚艷讚嘆不已。吳哥王朝的國王們,大概也沒料到,當年可能好大喜功所留下的遺跡,如今卻成為滋養後世子民們的觀光資產。

踏進小吳哥迴廊,廊柱迆邐而去,一道道陽光灑進來,營造光影的俐落反差;夾雜著佛像前的香煙裊繞,以及遊人揚起的灰塵,迷濛的讓人以為佛光乍現。迴廊外牆散落著舞影,牆壁上雕刻的仙女,自玉蔥般的指尖到圓潤的體態,無一不展現活靈的脈波律動,我似乎聆聽到梵音嬝嬝,肢體神情間透露著千百年前的自信律動。

而擁有216張笑臉像的拜揚寺(Bayon),留給此間旅客最深印象的「高棉微笑」,在隱含著沈思與慈悲和藹的表情下,每個人彷彿都被他看透。你怎樣都無法在微笑中找到一丁點兒的不友善,誠如這裡的人民,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但友善的種子早在那時就已紮下了根。

塔普倫寺(Ta Prohm)中的卡波克(Kapok)樹,早已成為代表吳哥窟的另一象徵。樹根牢牢的抓住寺院牆石,和它們形成密不可分的恐怖平衡。若是砍除,寺院必定土崩瓦解;若是保留,寺院也會在其日積月累的緊箍下破碎難全。這樣兩難的局面,往左往右都是割捨不下,不如讓它漂流在時間的河流中,找尋它自己的生命終點。

在這樣寧靜的氛圍,想著過往今來風流人物,似乎轉眼已成過往雲煙了。

【刊登於遠東航空機上雜誌】

2006/10/18

演講:認識世界遺產
分類:旅行生活

泰國,素可泰

每一個世界遺產的所在、都代表了某個特定地區的一段歷史或文化,以及與環境的互動,你在這裡發現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我將在11月1日(三)於士林社區大學的「現代公民素養課程推廣週講座」中,和大家分享我喜愛的世界遺產,歡迎有興趣的朋友相招逗陣來,度過一個古色古香的夜晚。

地點:士林社區大學(百齡高中內,士林夜市旁)台北市承德路四段177號
時間:11月1日(三)晚間7點至9點半
費用:免費
預約電話:2880-6580
活動網址:http://www.tscc.org.tw/new/img/info02/2231.doc

2006/10/10

【世界遺產專欄】紫禁城vs吳哥窟
分類:世界遺產



歷史像是一齣劇,類似劇情總是不斷循環,在不同時空接棒上演。正當明朝國力鼎盛,永樂皇帝於西元1420年慶祝紫禁城宮殿落成之時,中南半島上的吳哥王朝,則即將要從歷史舞台上淡出。1431年,暹羅(今泰國)攻破吳哥,由賈雅瓦曼二世(Jayavarman Ⅱ)建立的王朝從此繁華落盡,隱息在叢林中。

紫禁城的規模樣式幾乎奠基於明成祖一朝,後來雖有增修,但整體中軸格局概念不變;但吳哥窟不同,從西元802年建朝開始,歷代國王都陸續在不同時期大興土木。若從面積來看,紫禁城是座南北長960公尺,東西寬750公尺的龐大建築宮殿群,不僅佈局縝密,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最高極致表現,先後經歷了24位皇帝;吳哥窟範圍更廣,面積 45平方公里,不僅是政治權力中心,也是信仰中君神的殿堂,彷彿巧合般,吳哥王朝也歷經了24位國王的更迭替換。

在人類文明史上,統治者透過階級劃分,來達成社會穩定。他們強調君權神授,代表上天旨意視事國政,中國皇帝自稱「天子」,而吳哥王朝亦將王權神格化,創造了「王神」(God King)一詞,說自己是「天神轉世」,和中國「受命於天」有異曲同工之處。

於是,大規模的宮殿建築便成了統治者彰顯身份的表徵。在北京紫禁城,包括雕刻或用具,都三不五時出現代表皇帝的龍形圖騰,紅色與黃色更是皇家的識別標記;而在吳哥窟,名稱上就嗅出了端倪,因為吳哥(Angkor)就是梵文「龍」的轉語,更精準的說,吳哥城也就是龍城。由於氣候因素,紫禁城建築採用木料為主,在北京嚴寒的冬季裡,木頭有著極佳保暖效果,而在東南亞熱帶的吳哥窟,則多採用石料,可以保持涼爽舒適。

不論哪裡的統治者,雖然地位尊寵,但由於身份關係,行動作為處處受限,反倒不若市井小民活得自在。他們以為掌握全世界,但張開手才發現,終其一生都只能在這些瑰麗宮殿裡打轉,彷彿是住在精緻籠中的金絲雀。與其說它們是雄偉的宮殿建築,不如說是透過不同建築形式展現高聳的人類權力慾望。從歷史來看,往往毀滅人的不是神,而是人,文明的脆弱宿命直到現在依然適用。

2006/09/30

鑽進蘇克
分類:突尼西亞



每到一個國家或城市,我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往市集裡面鑽。吸引我的市集,不是只給觀光客血拼採買用,當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那種,而是真正能夠接近當地生活節奏的脈動,讓自己試著以當地的步調,外加上觀光客的好奇感在裡頭四處遊走探索。這種感覺好像是小時候玩捉迷藏,不知道作鬼的人會從哪裡冒出來的那般刺激。

市集,絕對是一個地區的心臟,強力的搏動展顯且紀錄旺盛的俗民生命力。它可以是大廚房,許多平民美食隱身其間,滿足市井小民的脾胃;它可以是五金店,各式各樣的商店,解決了生活上遇到的麻煩與不便;它也可以是大工廠,家庭即工廠的場景,在市集後街上演,許多即將失傳的行業在此獲得延續。

而我又特別喜歡伊斯蘭教國度中的市集,它們或稱巴剎(Bazzar),或稱蘇克(Souq),除了少不了驚喜的觸及,還帶有一種朦朧的神秘感,神燈、飛天魔毯是從文學上得到的印象,而逛市集更可以發揮眼、耳、鼻、舌、口五感同時進行體驗。實際走訪北非突尼西亞第二大城斯法克斯(Sfax)市集,更能看到當地人許多生活點滴與傳統手工業的蹤跡。

市集位在城市中心的麥地那(Medina),高聳綿延城牆所圍起的麥地那,自古便是城市的起點,文明的發源地。這座市集也是電影「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的拍攝地點,電影中的埃及市集便是在此取鏡。

和首都突尼斯的市集比較起來,這裡少了觀光味,市集內的商家幾乎都是以服務當地居民為主。雖然現在城外已有許多新型購物商場,但市集中窄小的巷弄內,每天還是擠滿了購買日常物品的人們。只要發揮觀察力及好奇心,這裡處處有驚喜,點點皆趣味。



【香料店】
阿拉伯人是使用香料的魔法師,而各式各樣的香料當然也是阿拉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顏色、種類各異的食用香料外,最特別的是從植物萃取的漢娜(Henne),這是一種染料,淺綠色粉末和水後在手上畫出圖案,會變成暗紅色,以往是女性出嫁時最重要的裝飾,現在則不侷限在婚禮,平常也成為突尼西亞女性必備的化妝品之一。



【製鞋店】
突尼西亞的皮革業相當發達,這些經過揉捻成料的動物皮革,大多成為製鞋的原料來源。市集內很多賣鞋的商店,手工縫製且強調每雙皆為真皮的鞋子,一雙雙被擺放在架上待價而沽。不用懷疑是否真的是手工製造,因為眼見為憑,許多家庭製鞋小工廠就隱身在巷弄間,缺什麼型號馬上從小工廠調來,而散落一地的鞋樣,記載著這些店家的忙碌,也成為商品最好的保障。



【打鐵舖】
農具、馬蹄鐵等等鐵製品,只要說得出來,打鐵師傅便能以巧手幫你打造。牆面黑撲撲的店面一如印象中的打鐵舖,燒得火紅的炭火是唯一的光艷。手工打造的鐵器,師傅拍著胸脯說,耐操好擋拼第一,品質耐久經得起考驗,我不知道手工與機器打鐵間的差別,但從他一槌槌落下的清脆打鐵聲,臉上的自信猶如炭火透出光輝,更保留了現代資本主義大量生產下的手工價值。



【麵包店】
由於突尼西亞曾是法國殖民地,不僅文化上受到影響,連飲食也不脫法國色彩。麵包是突尼西亞人的主食之一,變化不多,乾硬是其特色,方便保存且有飽食感,法國長棍麵包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這家麵包店烘烤著剛出爐的麵包,濃郁的麥香吸引了許多顧客上門添購,順便閒話家常一番。老闆拖著我直接到地下室的烤箱,看小麵團如何變成結實的大麵包,柴火燒烤的麵包,透出陣陣香味,不但胃填飽了,心也溫暖了。



【小吃攤】
民以食為天,走累了,市集裡當然少不了其他可以填肚的食物。多子、橘紅色果肉的仙人掌果實,這可是在台灣吃不到的酸甜滋味;像是韭菜盒半月型的突尼西亞小吃bricks,麵皮內加上鮪魚、起司、碎蛋等餡料,熱呼呼的來一個,也能滿足空虛的脾胃,或者來個在烤爐上滋滋作響的沙威瑪;而排列像花盛開的杏仁糖,也是嗜喜甜食突尼西亞人的最愛。

【刊登於中國時報旅遊版】

2006/09/25

鹽家孩子燦爛的笑
分類:寮國



來到煮鹽村時,正是日正當空的中午,雪白的鹽粒加上猛烈的陽光,眼睛被刺得幾乎睜不開來。這個距離寮國首都永珍45公里的小村,因為地下水的含鹽量極高,因此村民們將井水汲取上來,再以鄰近工廠廢棄的木屑作為免費燃料,一池池的將水煮乾淬鹽,以維持生計。

我還沒踏進24小時煮鹽的草棚內,就已經聞到陣陣因為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煙味,一進去之後,更是被嗆得七葷八素,淚水直在眼眶打轉。而這兩位煮鹽人家的小朋友見著陌生人進來,好奇又熱情圍著我們打轉,頻頻揮手叫我們用手上的相機幫他們拍照,他們似乎已經習慣在煙霧迷濛中穿梭來去,童稚的笑容始終掛在臉上,並不像我們已經被煙薰成一張苦瓜臉。而他們也很擅長擺姿勢,兩人就像姊妹花般的有默契,不斷互相搭配變換,不亞於台灣時下年輕人流行拍大頭貼時的十連拍絕技。

【刊登於95.9.24聯合報】

2006/09/21

吳哥窟之旅
分類:出團情報



我又要帶吳哥窟團了!吳哥窟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去再多次都不覺得厭煩,每次去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喜歡古蹟的,喜歡拍照的,喜歡異國文化的,喜歡發呆的,每種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也都有截然不同的收穫。

這次的行程,我將帶領大家順著時間的長流,從吳哥王朝早期一直到晚期,按照時間順序拜訪,希望能給大家最有系統的概念與了解。而最特別的,我會帶大家在第二天中午在小吳哥休息,你可以看壁畫、沉思、與自己對話,這是自助旅行者的專利,一般團體絕對沒有,但我希望加入這樣的元素,讓大家嘗試看看。畢竟旅行是人生的不同體驗,都是自己生命的累積。

要跟各位抱歉的是,原本出團時間預計在10月26日到30日,但因故延後,改為11月9日(四)出發,13日(一)回國,共五天,只要請三天假。本團共有16個名額,每人費用18900元,另外簽証,機場稅,兵險,燃料稅,每人3,000元。

10月開始吳哥窟就進入旅行的旺季,飯店與機位都吃緊,若各位決定和我一起去吳哥窟,請盡快報名,以方便後續作業。想要報名請洽時報旅遊黃柏元先生,電話:(02)66083129,他將竭誠為各位服務。讓我們一同浸淫在古文明的驚艷中。

2006/09/12

【世界遺產專欄】長城vs哈德良長城
分類:世界遺產

圖片來源:(上)http://www.sach.gov.cn/PublishCenter/wenbo/dtbf/zhuanti/shjych/yichml/2101.htm (下)http://zh.wikipedia.org/wiki/Image:Hadrian%27s_Wall_view_near_Greenhead.jpg

我接受了大陸【itravel 科學旅遊】雜誌的邀請,從今年八月開始撰寫世界遺產的專欄,我每期會從全世界830個世界遺產中,挑出一個中國的與另一個世界其他地方的世界遺產來作比較。比較的基礎可能是功能、文化、地形、生態等等層面,希望提供另一個觀察世界遺產的角度。這本雜誌只在大陸與香港發行,台灣買不到,但我將會在隔月貼上部落格與大家分享。

【本文】
對被列入世界新七大奇景候選名單的萬里長城來說,若是與位在英格蘭北部的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相比較,後者不管是在規模、長度及高度上,真的只能被稱為是一條「短」城。

但是當我們審視這些世界遺產的時候,不能用互較高下的眼光來看待,因為每個地方的地理環境與實際需求的差異性,自然會產生不同的表現。而任何一座遺產之所以會被選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其實都代表著一個時代或是一個文化所遺留下來的痕跡,都有值得被單獨欣賞的一面。

只是,人類歷史竟是如此的巧合。各自發展的時空背景中,統治者都不約而同選擇了以築高牆來抵禦外族,敵人都來自北方,因此兩座長城當然都採東西向。兩者用途上雖然一致,但使用時間也有長短之分。萬里長城始建於西元前7世紀,抵擋了之後歷朝歷代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長達兩千多年,也曾修築多次;而哈德良長城乃在西元122年由羅馬帝國築起,耗費6年不僅為了防禦北方的蠻族,亦是帝國最北疆界的宣示,不過只使用了兩百多年。

萬里長城像條巨龍,蜿蜒在山嶺之險。修築萬里長城的材料,除了影像中常見的堅實石磚外,亦會因地制宜,黃土高原上具黏性,打實後的夯土,在沙漠段出現的沙礫,都能當作建材,顯現了就地取材的方便性,亦說明了中國的環境多樣性;而哈德良長城橫亙於平原和丘陵之間,因此在城牆材料上,就不若萬里長城多元,最常使用的就是當地盛產的石灰岩,佐以西段部份以草泥堆成的板牆。不論萬里長城或是哈德良長城,躲過歲月洗禮,遺留到如今的主體結構,都還是以磚或石為主。

由於軍事上的用途,兩者除了消極阻擋的牆體外,亦有積極的防守功能。萬里長城有敵樓、關城及烽火台,長年駐守軍隊監視敵人一舉一動;而哈德良長城也有同樣功能的城堡、塔樓和要塞,保衛著帝國的安全。

與其說這兩項世界遺產是需要毅力和困難度極高的偉大建築,不如說更因此透過它們看清了千百年來人類的競爭本質。望著經歷風霜的兩座長城,深深感覺:有形的牆易瓦解,但人類心中那堵無形的牆,不知是否能夠真正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