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旅行ABC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演講
題目:自助旅行ABC
時間:10月31日10:30-12:00
紅色代表熱情,旋轉木馬象徵持續不斷與幸福,
能持續不斷的旅行是幸福的,當然更需要熱情,連部落格也是
伊朗雖然大部分是高原地形,但到了夏季依舊炎熱,但氣候乾燥讓人不太容易汗流浹背,不過還是隨時要記得補充水分。這點倒不用太擔心,因為走在大街小巷,甚至參觀景點,幾乎都會擺放飲水設備,只要帶個自用杯子,就能免費暢飲冰涼的水。
冰涼的水雖然暢快,但伊朗人最常喝的還是熱騰騰的茶。伊朗人愛不釋口的不是綠茶,而是色如琥珀的紅茶。不管認不認識,我在伊朗最常被邀請喝茶,家族去郊外野餐,必備傢俬一定有個熱水瓶,裡面裝滿泡好的茶;連去小鎮Abyaneh,我們僱的計程車司機也帶了一壺茶,要離開時躲在樹蔭下喝上一杯。
誠如以上描述,和英國正襟危坐的喝下午茶非常不同,伊朗人喝茶無時無刻,可以站著喝,可以慵懶的躺在床上喝,可以做生意的時候喝,可以聚會的時候喝,任何姿勢、任何場合都可以啜飲一杯紅茶。茶已經變成社交工具,被請上一杯,不僅解渴,也象徵主客彼此間的友誼。
伊朗人稱茶為「查依」(Chayi),可以看出當年在絲路上東西交通往來的影響,不僅茶從中國傳入,連發音都極為類似。伊朗人喝茶很特別,沏上一壺略苦微澀的紅茶,糖不直接加進茶中,而是直接放入口中,然後就著口中所含的糖喝茶。這樣有個好處,如果放糖入茶,冷掉後容易酸,較無法品嚐出茶香,而糖含口中,可以感受絲絲甘甜在唇齒間蔓延,由澀轉柔直襲味覺的口感。糖也是講究的,傳統的糖是高密度的柱狀體,食用時再敲成不規則的小塊狀,放在口中不會太快融化;而新穎的方糖,外觀雖工整,但放入口中一下子就崩解,反而會有過甜之感。當然如果你要像喝黑咖啡那樣,不加糖喝更能品出回甘好滋味。
我曾在斯里蘭卡的中央高地拜訪茶園,工廠裡一包包寫好出口地的紙箱上,我見到伊朗的名字,那裡產的錫蘭紅茶有很多運到伊朗,因為伊朗自產的茶葉不敷需求,可見消費量之大。蘇東坡說:「無竹令人俗」,在伊朗可能是無茶令人俗吧! 喝茶可以躺著喝
也可以在路邊喝
這長的像炮彈的東西是糖柱
敲成小塊就是喝茶配的糖
2
迴響
◎
木馬
若要挑選一種最普及代表浪漫的花朵,我想非玫瑰莫屬。這種花自古到今,從西方到東方,都是愛情的象徵,應該沒有什麼爭議才對
花型艷麗,花香濃烈的玫瑰是伊朗的國花,大家把它看作是聖潔、完美、幸福和純真愛情的象徵,在清真寺的彩色磁磚上,常常可見玫瑰的圖案。除了觀賞用途外,伊朗最出名的便是以玫瑰製水。花朵無法長久綻開,但透過技術,玫瑰的香味卻能濃縮在水裡,變成優雅的一種食材。
我來到德黑蘭南部的一個綠洲城市卡尚(Kashan),這裡是鄰近產玫瑰水的集散中心,市場裡的商店架上,擺了各種品牌的玫瑰水。距離卡尚約20公里的昆姆薩,盛産一種名爲「穆罕默德」的粉紅色玫瑰,用這種花製作出來的玫瑰水,每年被政府送往麥加,用於每年朝覲期間清洗麥加大清真寺,以及灑向前來朝覲的穆斯林。不僅玫瑰水品質最佳,更因為這層宗教因素而大受歡迎。 玫瑰是伊朗的國花
我造訪了一戶製作玫瑰水的人家,這樣的地方不難找,在昆姆薩有很多這樣「家庭即工廠」的生產單位。玫瑰在五月盛開,那時據說在昆姆薩滿山遍野都是玫瑰,官方也會舉辦觀光活動,整座城都瀰漫著花香。我未能躬逢其盛,只能喝著店家請我喝的玫瑰蜜水,在樹蔭下沁心涼的想像。
老闆不會講英文,所以由他還在唸大學的女兒跟我們說明。在太陽出來前採下的玫瑰最好,香氣濃郁更甚其他時段。將採下的新鮮花瓣混合泉水放在特製的大爐子裏,熬煮四個小時左右,比例大約是30公斤的花瓣搭上80公斤的水,若要更好的品質,可以將水減半。熬煮的水變成蒸汽,順著細管到一個泡在冷水中的大罐子,蒸汽遇冷又變成水,這就是玫瑰水了。過程看起來不複雜,但女兒說,在以前沒有瓦斯的時代裡,用木柴熬煮往往要煮上48小時,人必須輪流守在旁邊照看,相當辛苦,但相對的她說:「這樣所得到的玫瑰水品質最好。」這樣的過程頗有慢活的感覺,但顯然不適合商業機制下的大量生產。 提煉玫瑰水的器具
剛製成的玫瑰水,上面會漂浮一層油,這是價格比水還貴的精油。雖說玫瑰水不只在伊朗有,但玫瑰油的發現卻是源於伊朗。玫瑰水不僅配進不同食物裡,在飲料、果醬加入,更增添芳香;伊朗人也在婚禮時將玫瑰水噴灑在新郎新娘身上,在葬禮和掃墓時,把玫瑰水灑在墓碑上,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用途。我也喜歡這樣的香味,於是在這裡買了一打的玫瑰水,成為我還剩下五天行程的沉重負擔。但當我嗅著這樣的味道時,還是能夠勾起我在伊朗的旅行感覺,這樣看來,辛苦似乎也值得了。 上層是玫瑰油,下層為玫瑰水
在卡尚,連街頭的募款箱都多了玫瑰
乾燥玫瑰花與玫瑰水
4
迴響
◎
木馬
31
迴響
◎
木馬
許多遊客來到吳哥窟,一定能看到當地大興土木,不斷在蓋新的飯店設施,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當我們住在星級飯店,坐在有冷氣的巴士裡,一轉頭看著窗外,卻發現當地人常是頂著烈日討生活,從他們黝黑的皮膚與過早出現的皺紋中,忠實紀錄了生活的艱難。雖然大部分人能以同理心體會那份辛苦,但畢竟是隔靴搔癢,無法親自體會。
不過我們看到的還不能算是真實,因為吳哥窟所在的暹粒,是柬埔寨的觀光重鎮,也許各項條件我們覺得還有提昇空間,但對當地來說都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就以道路為例,暹粒市區與吳哥窟周邊雖稱不上是A級路面,但至少舖有柏油,光這點已經遙遙領先其他地方。常見的路況是紅土路,平時塵土飛揚,遇到下雨更是泥濘難行。
我曾經從暹粒搭當地的公車到金邊,即使是名為「highway」的六號國道也是柔腸寸斷(不知道現在是否有比較好一點了?),坑坑疤疤的路況像是被炸彈炸過似的,每當車子駛過,揚起的滾滾紅沙塵像原子彈爆炸後的大朵蕈狀雲,毫不留情將所有景物吞沒,騎車或步行的人們總是摀著口鼻以對,眼神透露出無奈卻又必須承受的表情,橋也是簡單的用幾根木棍意思一下,若是有一點的偏差,保證整車掉進河裡。車上的乘客也好不到哪裡去,每個人都想盡辦法把頭整個包住,避免飛沙兼防曬。
我真懷疑這國家究竟為了人民作了些什麼?
柬埔寨人的「公車」並非公共巴士,而是私人小貨車,坐在車內與車外的價錢也有所不同,車外因為必須忍受風吹日曬雨淋以及沙襲,大概只要車內一半的價錢不到,所以常是擠滿了乘客。就跟我知道早期的柬埔寨火車第一節車箱是不用錢的,因為地雷多,第一節車箱常首當其衝,萬一碰到地雷死傷慘重,即使如此,第一節車箱還是經常客滿。我們覺得便宜的車資,但對柬埔寨人來說,還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生命如螻蟻,實在心酸。
車資通常有公定價格,但也可以講價。為了賺錢,每個擁有「公車」的司機,無不希望多攬些客人,因此每輛車看起來都嚴重超載,客貨兩用的「公車」成為柬埔寨的奇觀之一。每輛車的乘客並沒有露出不悅或無奈的表情,從飽經風霜的黝黑臉孔上看到的只是習慣與認命。
我坐的「公車」並沒有因為有外國人搭乘而有優待,大人加小孩總共26人,外加一輛綁在車尾的機車。車子像頭被激怒的公牛,發狂似的在路上不停跳動著。速度加上凹凸不平的道路,讓人必須隨時抓緊車上牢靠的東西,以求自己不至於在這場野蠻遊戲中被淘汰出局。很想為這過程拍幾張照片,怎奈我像是騎在牛背上進退兩難的馴獸師,一放手就有被鐵蹄踐踏的危險,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保命要緊﹗
我一手緊抓著綁機車的粗麻繩,另一手得想盡辦法壓制住頭頂上快被狂風搶走的草帽,忙得不可開交。最後我放棄與風的搏鬥,乾脆用襯衫將頭整個裹住,既避風沙又防烈日,我的肌肉因為長時間緊繃,加上保持同一個姿勢而開始漸漸感到酸痛。
長途的旅人就像貨物般,自己得在僅有的狹窄空間內尋找安身之地。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安穩窩在母親懷中的小朋友,眼睛依舊睜得大大的,似乎還不知道將來人生所要面對的磨難,舒服依偎在這雙強而有力的臂膀中,母親是他最好的避震器。我望著這對母子,母愛,彌補了公路的缺陷。
坐在我腳邊的阿婆,則咧著嘴對我笑,他把我的小腿當作是海上的浮木,緊緊的抓著不放。旁邊的男子,則是透過眼神接觸與苦笑,來傳達彼此對於這趟旅程的無奈及不滿。被太陽曬得奄奄一息的廣袤大地,似乎不太會因為汗滴禾下土的努力而獲得滋潤,所以從他指甲縫的塵土與皮膚的皺紋中,一五一十忠實紀錄了生活的辛苦。
挨了八小時的屁股疼痛,在下午三點半,我又看到了從金邊出發時橫跨在湄公河上的日柬友誼大橋。我拍了拍車頂,結束了這段漫長又瘋狂的旅程,像是一齣公路電影的結束。如果你也想嘗試這瘋狂公車,奉勸你要有個鐵屁股,還有,記得保險也要保多一點再上路。
5
迴響
◎
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