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4

【山海戀雙鐵】令人激動的扇形車庫



追火車第一天的重頭戲是在彰化的扇形車庫。台灣以前有六個扇形車庫,分別在台北、新竹、彰化、嘉義、高雄、高雄港,但目前只剩下彰化這一座,就連這座也是被搶救下來的,若不是有心人,如今可能也早已屍骨無存。

全世界目前所剩的扇形車庫為數不多,除了台灣,就是日本京都的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台灣的鐵路建設在日據時期建立規模,所以許多有關鐵道的設備與概念也都是沿襲自日據時期。

以轉車盤為中心的扇形車庫,放射狀的12條股道通往12個機關車庫,就像是展開的扇子一般,不僅充分利用了空間,在視覺上也呈現了美感。1922年興建的扇形車庫,規模不如今日,只有八個車庫,後來隨著海線運輸量大幅提昇,連帶車頭維修與保養也就更為頻繁,而後才加建了其他的車庫。

火車從車庫出來後先行駛到轉車盤上,以往是靠人力,運用物理原理,四個機工便能轉動數十噸重的火車頭,再將火車頭對準出門的鐵道,火車便準備出門服勤;現在有了馬達,運轉起來更省時省力。


人工轉動不復見,只留下當年靠人力轉動的突起施力點。


現在用馬達轉動。

以前的車庫全部停放蒸汽火車頭,所以顯而易見的,每個車庫上方都有排煙的煙囪。前段的車庫並無維修平台,因為蒸氣火車只要在地面上維修即可,但中段車庫維修柴油車頭,所以有了一層維修平台,方便工作。後段的車庫則有兩層平台,因為這裡停放的多半是電氣化車頭,除了車身的保養外,車頂的集電設備也得保養。從第一車庫走到最後一個,就像走進時光隧道中,從蒸氣火車、柴油機車到電氣化車頭都濃縮在這裡,可以說是台灣鐵路的縮影,因此扇形車庫也又有「火車頭旅館」之稱。


左邊維修平台是一層,右邊為兩層。

這裡的車頭個個大有來歷,也算珍貴的資產,從古董級蒸氣車頭CK101、CK124、DT668,到民國四、五十年代就開始執勤的車頭,每一輛都伴隨台灣走過那個物資缺乏卻精神充滿希望的年代。雖然經歷九二一地震及人為的破壞不珍惜,但扇形車庫還是存活下來,直到今日展現最佳的一面。而車庫最迷人的地方則在於直到現在它依然在運作,所以不管是轉車調度、維修保養、趕著去上班的列車長,種種對於火車的情感與記憶,都可以活生生的在這裡看到,而不是一個死氣沉沉,只供展示的博物館。


上圖為火車的煞車皮;下圖為使用過後磨光的煞車皮。


載著三十公斤包包,正要騎腳踏車去上班的司機員。


扇形車庫附近,正在洗澡的電聯車。

【本文同步刊登於數位聯合電信mobii服務

2 迴響:

安姬羊 提到...

您好,由於最近公司內發行的刊物需要"騎腳踏車上班"的圖片,
網誌中"載著三十公斤包包,正要騎腳踏車去上班的司機員"的照片相當符合其主題,想請問可否借用此張照片呢?
此份刊物並非做販售用途,僅供公司內員工閱讀,(公司位於日本)如方便借用的話感謝至極,謝謝您。

木馬 提到...

請問是怎樣的刊物?
若需使用要請您註明作者及出處
登出後也煩請寄一本給我
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