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0

舊山線的橋樑



火車除了過山洞,遇到水也得搭橋過河,台灣的地形有山便有水,因此舊山線上,也有或長或短的橋樑,來應付大河或是山溝小溪澗。頗具規模的有四條,分別是魚藤坪橋、內社川橋、大安溪橋及大甲溪橋。

魚藤坪橋有兩座,舊魚藤坪橋又稱龍騰斷橋,之所以改名乃是因為當地的傳說,此地地傍鯉魚潭,魚藤是一種能毒魚的藤類植物,因此會破壞鯉魚潭的好風水,因此當地居民把地名魚藤坪改為龍騰村,以破除劫煞。舊橋是舊山線地標,被喻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由磚拱、鋼樑、鋼椼架所組成,紅磚造型的橋墩,是用糯米為黏著劑搭成的,完全以拱形來支撐重量,沒有用鋼筋,在1935年地震時震毀,留下了橋墩供人憑弔;而地震後,就在斷橋旁重建新橋,高度33公尺的橋高令人望之生畏,曾是台鐵最高的橋樑,如今封閉不准人行。


舊照片裡的魚藤坪橋


1935年地震過後今天見到的舊魚藤坪橋


想像一下以前火車就越過橋從對面行駛過來


後來興建的魚藤坪新橋,雖然稱新,但舊山線停駛後,也隨之走入歷史

我們繞過了魚藤坪橋,一方面慶幸不用走這座恐怖的橋,一方面又假勇敢說沒走真是可惜,錯過了絕妙景觀。不過逃得了一時,逃不了永遠,該來的還是會來,在經過連續隧道群後,我們終於面對了和魚藤坪橋一樣高的內社川橋,而且沒有退路,只有眼前這座橋可以通過。

我們在六號隧道的出口稍作休息,順便煮上一杯咖啡,觀賞這好山好水的景色。內社川橋下便是鯉魚潭水庫,走在橋上當真是如履薄冰,不時吹來的陣風颯颯,再偶然的瞥到枕木間隔下的粼粼波光,腳不禁軟了半截。而一直盯著枕木前行所產生的錯覺,也得稍作喘息,才能回過神來繼續往前走。不過到達對岸後,再回頭看看走過的這段路,嘿!路果然是人走出來的!


從內社川橋上看鯉魚潭水庫


走過內社川橋得全神貫注


內社川橋上的避車台

穿過七號隧道後,便能看見大安溪花樑鋼橋,它和大甲溪的鐵橋造型一模一樣,長度更勝大甲溪鐵橋。這座1908年竣工的鐵橋,橋上留有民國52年抽換鋼樑的紀錄,能承載更重、更高速及更多班次的列車通過。

而腳下的大安溪,更是台灣氣候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線,常常火車在大安溪以北是濃霧繚繞,斜風細雨,但一出七號隧道,不僅視野豁然開朗,天氣也馬上轉為光明溫暖。現在火車雖不走舊山線,但若你開車在高速公路上,行經這個路段也能感受到天氣的截然變化。


大安溪鐵橋的日落時分


歷史的見證


已變成自行車道的大甲溪鐵橋


從舊山線看新山線的高架橋,速度變快,但我們是否也失去了些什麼?

延伸閱讀:舊山線的隧道 初訪舊山線

6 迴響:

匿名 提到...

喜歡那張歷史的見證,
斑駁的鐵銹,
像是訴說屬於不同時代的故事。
by奇緣

匿名 提到...

小馬老師
教我如何讓您的部落格網址出現在我的部落格? 這樣我的朋友要看您的部落格比較方便
那是用甚麼工具做出來的?
我不太會

教我

Hairball Jim 提到...

話說,在照片上半爬半走,三點不動一點動爬過去的人就是我,還好沒有人笑我。 這次的行程真的是很讓人難忘,而且我的好旅伴們讓那一整天都充滿歡笑,舊山線是個有魔力的地方啊!

木馬 提到...

奇緣
老東西總能安慰人心
喚起感覺

金津
按我左下角的XML的連結
然後拷下網址
放在你的部落格左邊
至於怎麼放
我就不清楚你的系統了
我是電腦白痴

毛球
有同感

匿名 提到...

親愛的木馬:
謝謝您的鼓勵
我會持續的

也會持續自願當您的八爪魚

小米酒好好喝喔
真可惜
下次我去學學買
再跟木馬和紅色(您老婆)分享

我會跟老公安排一下時間
我很想去太魯閣
我想在您專業的解說下
我對花蓮一定會有另一番不一樣的發現
不過我腳不好
不知是否能勝任此行?
這是我擔心的

木馬 提到...

金津
此行安排的步道
都是屬於輕鬆易行的路線
較少高低起伏
只要抱著輕鬆愉悅的心情即可
有你參加
行程一定精采
我更有成就感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