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5

當怪咖同在一起
分類:旅行生活



自從把旅行當成一種生理需求後,身邊就不乏認識喜歡旅遊,而且還頗有想法的朋友,古人說臭味相投,真的是有它的道理在啊!

風雨天的聯合報玩遍天下作者聚會,又提供了一個物以類聚的機會,這是組頭Amy想出來的,她是聯合報旅遊版的編輯,而且是少數我認為質優的旅遊編輯,因為她自己本身也愛玩。這點很重要,尤其對一個旅遊編輯來說,自己都意興闌珊,又怎能說服讀者呢?

當天來了近廿位新舊朋友,分享自己的旅遊經驗與心得。每個人都是奇葩,各具不同的功力,有的是用畫畫來記錄旅行,有的像我一樣用相機,還有設計家以及畫建築草圖,提供了多元視野與發現旅行中未曾發現到的美感。更妙的是帶著一隻毛筆,就可以沿路擺攤賺取下午茶錢,這一直是我想做的,有了前人的經驗,下次一定要來試試看!

「天涯何其大,怪腳聚一堂!」這是我的會後感!我也慶幸自己因為喜歡旅遊,而認識了這麼一群與眾不同的怪朋友!

2005/03/02

馬斯喀特嘉年華
分類:阿曼


大會吉祥物Bahja娃娃


從1998年起開始舉辦,每次時間長達近一個月的馬斯喀特嘉年華會(Muscat Festival),是阿拉伯半島上國家阿曼年度的重要大事之一。阿曼位於波斯灣的入口處,是半島上唯一有季風吹拂的國度,而現代化的首都馬斯喀特,每年此時氣候舒適穩定,非常適合嘉年華會的舉辦。



今年的展期從1月21日起到2月18日止,當地報紙每天都有關於嘉年華活動的專刊報導,旅客一進機場也能拿到所有的系列活動手冊,市區的賣場與街頭也隨時能看到可愛吉祥物Bahja娃娃的蹤影。若在這段時間來到阿曼,一定不會不知道這項活動,資訊取得並不困難。透過舉辦嘉年華會,不僅將阿曼的文化傳統及珍貴遺產介紹給世人,開展更多的觀光商機,也同時邀集其他許多的阿拉伯國家共同參與,繞一圈下來,好像繞了阿拉伯世界一趟。

主要展場分為兩區:阿薩巴(Athaiba)嘉年華廣場的世界村,以及庫倫自然公園(Qurum Natural Park)的遺產村。說它是嘉年華會,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很難單用一個名詞說明所有的活動,露天搭建的展場,更多了一份古老趕集的味道。

嘉年華會的內容包羅萬象,各式各樣的競賽、服裝或古董車展示,像是世貿中心的各式展覽會,開啟城市居民認識世界的窗戶;也像是大型市場,從手機到香料,各式各樣的物品在此買賣交易;也像兒童遊樂場,海盜船、旋轉木馬,再加上滿場跑的的蝙蝠俠、天線寶寶等卡通人物,滿足小朋友遊戲的渴望;也像大型演唱會,熱門的、民俗的音樂都能在此聆聽;更像是民俗文化村,真人實演著阿曼至今仍可見到的生活藝術,包括了造船、椰棗樹編織、陶藝等手工藝品的呈現。

嘉年華會愈夜愈美麗,只見穿著傳統阿曼白色長袍的全家大小扶老攜幼一起出動,就像台灣人逛夜市一樣,隨時都有讓人眼睛一亮的新發現。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印象中傳統且封閉的阿拉伯國家正快速改變其面貌。我在會場碰到長年在波灣地區國家遊走,販賣手機吊飾及珠寶飾品的台灣商人,她說看似保守的阿拉伯世界,同樣對新事物感到好奇,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和別人不一樣,所以愈酷炫的物品愈好賣。



就像展場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所有婦女,不管年輕或年長,都是一身黑衣蒙著臉,好像電影【魔戒】裡蒙面的黑騎士,增添既神秘又緊張的氣氛。但細看其實黑袍裝飾也各自不同,蕾絲的或鑲鑽的,巧妙各有千秋,而黑袍下也都還是色彩繽紛的時裝。在嘉年華會中,也看到了伊斯蘭世界傳統與現代的拉扯。

如果想購物,商品種類繁多,在無法一一抱回家的情況下,建議可以選擇具有阿曼代表性的紀念品當作首選,像是乳香、小陶爐或是彎刀都是頗具特色的紀念品。

這裡的東西不見得比台灣精緻,但特殊的異國文化卻著實讓人目眩神迷,沉醉在一千零一夜的奇妙幻想中。遺產村的民俗表演活動,沒有五光十色的舞台效果,有的是人聲與鼓聲夾雜的原始吶喊,但光這樣,卻也能讓人忍不住熱血沸騰,想要跟著手舞足蹈起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各展場之間都有著一段距離,之間並沒有接駁車穿梭,對於外來觀光客略嫌不便,但還好遊客可以簡單便宜的手續與價格租車,或自行搭乘計程車前往,無論如何,都要來湊湊阿拉伯風的熱鬧氣息。

BOX1:
阿曼號稱「堡壘之國」,根據統計,全國大約有五百座大小不一的堡壘座落在海邊及山上。早期阿曼境內部落林立,這些外表看來厚實堅固的堡壘都是不同部落為了抵抗外來敵人侵略所興建的,堡壘的建築風格受到波斯及葡萄牙的影響甚多,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巴赫拉堡(Bahla fort),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堡壘內自給自足,有井水和地窖儲藏食物與武器,有些規模較大的堡壘還有灌溉系統及秘密通道,以備在戰時可以持久作戰。走在堡壘內感覺像是在繞迷宮,一個又一個利用空間建出的房間,往往讓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BOX2:

阿曼的面積約有台灣的七倍多大,地形變化多端,從沙漠、海岸、山地、平原應有盡有。白色是對阿曼的第一印象,包括房子、男子的傳統服裝、甚至大部分的車子都是白色,以減少強烈的日照。

另一個特殊的印象是印度人很多,據當地人說,在阿曼的印度人約有廿萬,從荒漠的加油站到旅行社的管理階層,幾乎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印度勞工的影子,連飲食習慣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印度常見的烤餅(nan)也是這裡的主食之一,有時不免懷疑自己究竟身處哪個國度。原來阿曼土地面積雖廣,但人口數卻與台北市差不多,需要引進許多外來勞工,從事許多基礎建設的工作。但不管是阿曼人還是印度人,大部分都非常和善,咖啡和椰棗是當地人招待客人時的重要點心。但不管多和善,要拍照時記得都要徵求對方同意,尤其婦女更需如此。

【2005/03/0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