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8

波蘭的木造教堂



教堂是在歐洲旅行時必看的建築,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一地(城市或小鎮)最堅固及耀眼的公共建築,一定非教堂莫屬。

不過在波蘭的西南部,卻以木頭當作教堂的建材,並不是沒有錢蓋,而是在建成的時代背景中,這座教堂所代表的並非信仰的正統,也因此當時的政治權力為了展現開明,卻又私下搞小動作的情況下,使得容易毀損的木造教堂在此出現。

波蘭西里西亞省(Silesian)在中世紀,最先屬於波蘭皮亞斯特王朝,後來被波希米亞王國奪得並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1526年起,隨著波希米亞王國歸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

而該地的第二大城希維德尼察(Świdnica),是歐陸由波羅的海南下,以及由西歐通往俄羅斯的十字路口,經商貿易相當發達,這樣的地理位置亦造就了16世紀初期中產階級的出現。這塊傳統屬於天主教的信仰區域,在天主教逐漸腐敗爆出醜聞之後,失去民心,當時又屆逢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使得新教的傳播在此獲得開展。不過1617年,狂熱的天主教徒斐迪南大公被任命為波希米亞國王,對新教徒進行大規模迫害,不僅禁止新教徒宗教活動,也拆毀他們的教堂。於是在隔年,新教徒發動起義,宣布波希米亞獨立,自此展開為期30年的「三十年戰爭」。

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雖然哈布斯堡王朝承認新教的合法地位,同時新教諸侯和天主教諸侯地位平等,但當時統治者斐迪南三世僅允許在亞沃爾(Jawor)、格沃古夫(Głogów)和希維德尼察三個教區建立教堂,而且都只能用木頭興建。如今除了格沃古夫已然頹傾不見之外,其他兩座已被列為世界遺產。見證當時宗教鬥爭極為激烈的政治環境中,雖然受到政治條件的限制,建築中沒有運用耐久建築材料,但木構教堂成為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見證。

這座名為「和平」教堂的外觀並不突出,但卻是歐洲最大的木制宗教建築。它沒有塔,沒有鐘,外表看來就像是鄉村的木屋一般,不過外鑲的木框條,組成了幾何圖形,簡單中卻也自成美感。走進內部,令人炫目的富麗堂皇一點也不遑多讓,聖畫直接在木板上呈現,或者是在外層再貼上獸皮後作畫。只要有誠心,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神就會在你心中。我想這也是當初宗教改革,天主教與新教間的對比,畢竟宗教不完全是堆砌在金錢的競逐上。




















2010/06/21

清晨的橘色身影



在龍坡邦,除了仔細端詳寺廟建築與彩繪外,每天早上的僧侶扥缽化緣,也是此間著名的文化活動。往往天還沒亮,古都就被窸窸窣窣開始蠢蠢欲動的聲音與氣氛所喚醒,街道上走動的黑影幢幢,都是早起要看僧侶扥缽化緣的遊客。只見天色在啼叫不已的雞鳴聲裡,才剛剛透出一絲魚肚白,已經在廟裡做完早課的僧侶們,穿著橘色袈裟,有秩序的背著扥籃魚貫從寺廟中赤足走出,在街道兩旁跪地的信徒早就已經備妥奉獻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奉獻給走到自己面前的僧侶。不管是搓揉成一團團的糯米飯,或是其他的食物,當地和不遠千里來自泰國的信徒們,每一位都是莊嚴神情中帶著奉獻的喜悅。


九重葛下僧侶準備開始一天的作息


虔誠的信徒跪地奉獻


惜福更懂得施福


巷弄間穿梭的橘色身影


人多但卻寧靜

僧侶、信眾和遊客,三種不同目的與不同身份的人各自排成三條直線,人數雖然多卻寧靜,除了僧侶赤腳踱過沙地的摩擦聲,以及遊客此起彼落按下快門的聲響外,彷彿就聽不見其他的聲音了。所有的人會告訴你在這過程中可以照相,但請記得把閃光燈關閉,避免影響這樣的虔誠與祥靜。雖然我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看到這幅場景,任誰都會有著一股從心裡翻轉出來的感動。僧侶們回到寺廟,將化緣得來的食物平均分配,他們恪守過午不時的戒律,在中午前進食完畢,日復一日,過著這般清修的生活。


僧侶也會將多的食物再分給路邊的貧苦小孩


我們多幸福,吃每一粒米都要懂得珍惜,有人每天要吃飽都是件難事



龍坡邦是個安靜的城市,這裡比起東南亞其他著名的城市,沒有什麼值得傲人的大景點,但是如果你喜歡慢條斯理的享受生活,細細咀嚼其中散發的味道,那這裡肯定不會讓你失望。這也難怪許多遊歷各國的遊客在造訪東南亞不同的城市之後,無不還是懷念這裡的一切人事物,包括我在內。

2010/06/18

二龍競渡慶端午



端午節划龍舟是大家都知道的民俗活動,演變到現在,屈原的屍體始終沒找到,但已經變成各個參賽團體爭奪榮耀的體育活動了。


二龍競渡是二龍村的大事,已連續三年榮膺交通部觀光局評選為全國四個台灣慶端陽民俗龍舟賽之一。

不過在宜蘭礁溪,已經有212年歷史的二龍競渡卻不太一樣,活動並不是因為要找屈原,而是以前住在上游的淇武蘭和下游的洲仔尾的噶瑪蘭人,兩庄每年的聯誼戰,透過祭舟、祭河及競渡方式驅邪,保佑住在河畔庄民一年平安。沒有裁判、沒有發令員、也不計時,只敲鑼、不打鼓,選手打赤膊,以跪姿操划槳。感覺像是君子之爭,卻也不然,因為今年淇武蘭、洲仔尾兩庄共划了17趟,卻只有4趟成賽。兩庄選手要一致認為划槳的速度齊平、不相上下或對己方條件有利,才會引鑼,只有單方引鑼就無法成賽。


比賽前先祭祀河中的「老大公」,希望來年水域都平安


有沒有在同一起跑線,完全憑雙方目測,兩邊「感覺」差不多了,覺得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才會敲鑼開尬。

雖說君子之爭,但大家還是拼命往前划啊!


通過主席台,舉槳表示敬意


洲仔尾的船已就位,爲下午的競渡作準備


臨時組成的隊伍也可以親身體驗

船也不是什麼龍舟,而是木舢板,在船隻的船首、船尾、船槳等地方畫上太極圖案,船首並畫上一對龍(也有說法是麒麟),以達到鎮壓、避邪、和求平安之目的。比賽不見殺戾之氣,反而多了趣味與交流的氣氛。


船槳上的太極圖,有驅邪作用


船尾綁上「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旗幟,雖是老生常談,卻是每個人不變的期待啊!

2010/06/07

無廟不成龍坡邦



龍坡邦的特色就是廟宇眾多,大大小小的廟在最盛時期曾經多達66間,至今仍遺留下來的,雖然僅剩32座,但也都呈現了寮國寺廟的精華。沿階梯登上海拔372公尺的普西山,是龍坡邦的最高點,山上有座蓮花含苞待放形狀的塔,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從這裡鳥瞰夾在湄公河與康河之間不算大的市區,在一片綠意盎然中,可以瞥見佛寺的金色飛簷,整個城市感覺十分平靜祥和。


普西山上的金塔


在普西山上等待日落的僧侶

從反方向下了普西山,便來到昔日的皇宮,建於1904年的王宮,是法國政府送給寮國國王的禮物。這裡沒有恢弘磅礴的氣勢,反而有種小國寡民的況味。現在的皇宮是間博物館,和大多數的皇權一樣,昔日的門禁森嚴變為現在的門庭若市。裡面展覽著許多國家領導人贈送給寮國國王的各種珍貴禮物,也陳列國王的寶座、御轎,四面牆上掛著寮國民族起源與民間傳說的彩色玻璃鑲嵌畫,光彩奪目。


算是很樸素的皇宮

走到Sisavangvong大道底端,是建於1560年賽耶塞塔提臘王朝時期的相通寺(Wat Xiengthong),為了膜拜當地一棵神樹而建,被讚譽為整個龍坡邦最美的寺廟。相傳古時有兄弟倆隱士,從遙遠的地方一路風塵僕僕來到這裡,發現當地有棵巨大無比的金樹,感到十分驚喜,心想這裡一定是地靈人傑之地,便將此地取名為「相通」,意思是「金樹之城」,立樁標藉建城,後來這裡變成為瀾滄王國的都城。


相通寺


相通寺的鎮殿之寶:生命之樹

相通寺的建築特性也自成一格,成為龍坡邦式建築的代表。龍坡邦式佛寺的人字型大屋頂建築,三層屋簷低垂至幾乎觸地,兩端高翹,四面飛角,殿牆低矮。而屋頂中央有類似王冠般的金色裝飾,屋簷尖端還有水神納加(Naga),也就是龍的圖案,在底下仰視,頗有飛龍竄天之感。黑底金花的壁面十分華麗,廟的後牆是用彩色馬賽克鑲嵌而成的生命金樹,有些還鑲有閃閃發光的玻璃鏡片,雖是寺廟,卻呈現出一種低調的奢華。


清晨時分的景色


納加(Naga)被大量運用在裝飾上


這裡也有


還是納加(Naga)


相通寺壁畫上畫著地獄的慘況,告訴大家諸惡莫作

寮國人常常選擇向陽、通風、地勢較高且環境優美的地方作為建寺之地。寺廟不僅是僧侶們舉行佛事的場所,善男信女的朝拜聖地,也是進行文化教育的中心。過去寮國許多的官辦和民辦學校,只有有錢人的子弟才能入學就讀,而寺廟位窮苦大眾開辦免費的識字班,經書就是課本,僧侶便是老師。有些懂得醫學的僧侶,常用草藥或民俗療法為百姓治病,德高望重的僧侶也往往是調解民間糾紛最有權威的人,僧侶在社會上享有的地位非常崇高。因此,「佛、法、僧」被視為寮國人的三寶,每當遇到困難和不幸時,寮國人就靠祈福和信仰得到保佑。


住在寺廟裡的僧侶


地上分歧的樹影,猶如俗世的考驗,何人能參透進入悟道的天堂?

寮國男子一生中都必須出家剃度當一次和尚。如果一生中沒有出家過,被視為生人,意即未受過禮教的人,會被人們所蔑視。至於當多久則沒有明確的規定,而還俗後也可再出家,也有終身為僧不還俗的。就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在中南半島旅行,很容易就聽到來自世界各地遊客對於寮國的稱讚,到底怎麼樣的魅力,使得這個中南半島唯一內陸國如此受到青睞?在曼谷碰到的德國朋友跟我說:「寮國沒有觀光業帶來的商業習氣,人心純樸,就像它的國名縮寫PDRL(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Lao)」一樣:「Please Don’t Rush in Lao」。親自造訪後,才知道原來寮國是需要用心慢遊的,如此方能體會美景與良善人心。

再回龍坡邦



位於中南半島的寮國,是半島上唯一的內陸國家,雖不靠海,卻又得天獨厚的有著湄公河浩浩湯湯流經,須多重要城市皆沿河興建,寮國第二大城的龍坡邦(Luang Prabang)亦是如此。雖是第二大城,但與其說它是城市,不如說是小鎮。而且似乎是個光陰停滯,擁有精緻廟宇的歷史小鎮,更重要的是一種美好時光與感覺的保存。


時光在這裡凝結


法式建築前走過反差極大的橘色袈裟僧侶

14世紀前,來自柬埔寨的真臘王朝統治著整個寮國,直到西元1353年,國王法昂(Fa Ngum)才建立寮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極權國家:瀾滄王朝,其意為「百萬大象王國」,並建都於龍坡邦。從那時開始,為了建立強大的中央政權,便以逐漸發揮影響的佛教定為國教,取代了原本的印度婆羅門教,一直到1560年國王將都城遷到萬象(今日首都永珍),龍坡邦始終是佛教信仰中心。

如今來到龍坡邦,城市有種沒落貴族的感覺,但以寺廟為主的古舊建築掩藏不住曾經有過的光輝。就算之後王朝分裂為三,在此的龍坡邦王朝在文化上依舊延續璀璨亮麗,也成為19世紀末法國殖民統治時的重要城市。而龍坡邦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東南亞保存最好的古老城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保護。


白天的法式莊園,這些莊園紛紛作為懷舊的旅館


坐在這邊發呆也不錯


晚上又別有一番風情


隨處都有法國的味道與影子

但回過神來卻還是在寮國

龍坡邦是個適合散步的城市,我安步當車,享受慢條斯理的氛圍。寮國與柬埔寨、越南三國在1893年到二次大戰前,都同為法國殖民地,是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份,自然保留了些法式建築。這些建築現在分作不同的用途,有的是政府機關,有的是旅館,有的則是讓人時空錯亂的南法麵包小舖。走在主要街道Sisavangvong大道上,距離現在也還不到一百年的時光,但卻已經有了撣也撣不掉的歲月感。


從普西山望向皇宮與湄公河


街道與樓房


一江春水向東流


龍坡邦被山環繞,寧靜又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