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7

記秀姑巒溪之旅



台灣雖然雨量不算少,但從來不能說是個水資源充足的地方,除了落雨量不平均外,更重要的是河川短陡流促,下了雨,一下子就都流到海裡了。東部第一的秀姑巒溪也不例外,它從中央山脈流下,途經拉庫拉庫溪,一下子就到了縱谷平原,挾帶的泥沙在此沉積歇腳,造就了流奶與蜜之地。

我們從瓦拉米古道順著秀姑巒溪走,除了緬懷昔日古道造築的歲月外,也見識了水的強烈下切力量;來到中段的瑞穗,沒想到這裡也有咖啡、蜜香紅茶,甚至幾週前落果滿地的文旦柚,這都是因為這條溪流的灌溉與撫育。人類精神層面的文明與物質層面的物產,古今中外都與河流脫不了干係。

因時序近中秋,晚上便提前歡度,烤肉是免不了的。只是好像太久沒烤肉,大家都忙了個手忙腳亂,吃飽後就坐在中庭裡聊天分享,雖無月亮嫦娥相陪,卻也盡興。

第二天前往阿美文化的發源地:奇美部落。中途先在瑞港公路暫停,遙望舞鶴台地與秀姑巒溪在腳下成九十度轉角的大彎道,溪水自此浩浩蕩蕩切穿海岸山脈向東流。來到奇美,又是一番景象,這個位在瑞港公路中段的部落,向來是泛舟人員休息的中繼站。我們在河邊撿了麥飯石,準備中午作「石頭火鍋」。Gazau帶我們到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泡腳,雖啥事也沒作,卻覺精神充實飽滿。中午回到部落,喝著「夢幻組合」(米酒頭+咖啡+國農鮮乳)和「二合一」(舒跑+米酒頭)、就著鹹豬肉、吹著徐徐微風、看著滔滔河水、聽著原住民的冷笑話、躺在傳統四面通風的茅草屋,不由得讓人發出「這才是人生啊!」的喟嘆。

旅程最後在秀姑巒溪的出海口:大港口的長虹橋告一段落,完成了這一次的秀姑巒溪之旅。


奇美部落的Gazau是個懂得利用自然的阿美族勇士


秀姑巒溪出海口的長虹橋

2007/09/26

幸福的二手文具福袋




我有帶過「多一公斤的旅行」到柬埔寨,但畢竟是杯水車薪,而且是搭著旅行之便。知風草基金會長期在柬埔寨從事當地教育協助工作,對於當地孩童的需要比我們更了解,相信也更能把物資送給真正需要的人。木馬邀請大家一起響應這個有意義的活動,辦法請點圖進去就能看詳細囉!

2007/09/24

波斯瑰寶系列講座



我從伊朗回來,很多人聽到好像我一副剛參戰回來的表情,還有人消遣我,千萬不要像韓國人到阿富汗,到最後對著電視說:「I don’t want to die!」。阿富汗目前我是不會去的,但伊朗完全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樣。世界遺產協會辦了一系列四場的伊朗系列講座,邀請我、老夫子、周仲文、趙晉逸講述這個神秘卻又多采的國度,對這個國家好奇的朋友,歡迎一起來參與。

時間:10月5日起,每週五晚上7點至9點

地點:詳見活動網址


叔叔阿姨,我們國家一點都不危險,我們不是恐怖份子,我們只是在玩。

2007/09/20

佛教聖地鹿野苑



印度什麼都多。人多、車多不稀奇,連不同語言、種族都混雜在這猶如民族的大熔爐中,而且幾乎全世界叫得出的宗教,在印度都找得到信徒,印度教、佛教不用說,天主教、伊斯蘭教,乃至冷門的祆教、耆那教,以及各教分支出盤根錯節的教派,都在這裡枝葉繁茂,而且都各自尊重,處於一個平和的狀態。

也因為宗教眾多,所以印度有許多宗教聖地,源自於印度的佛教就是明顯的例子。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原本就是古印度小國的王子,有鑒於階級的嚴格劃分帶給眾生的苦難,祂主張人人平等,普渡眾生,因此從祂誕生、成道、初次說法到入滅,這些地方都成為虔誠佛教徒心目中的聖地。

其中佛陀悟道後第一次弘法的地方,就在距離印度教聖地瓦拉那西(Varanasi)北方約10公里的鹿野苑(Sarnath)。當時伴隨佛陀身旁的五位弟子,不僅是世界最早的僧侶團,往後更開枝散葉,被佛陀派到各地傳遞佛法精義,開啟了佛教在印度的極盛期。

Sarnath的名稱來自梵文,意思為鹿王。因為在佛教典故中,菩薩為了保護此地的鹿群,避免被當時國王獵殺,自己化身為鹿王,獻給了國王,而國王也因此受到感動,從此戒殺保護鹿群。而鹿野苑宗教與藝術成就顛峰,出現在篤信佛教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阿育王當時在此建立許多佛塔與佛寺,禮遇佛教僧侶,並立起一座高達10幾公尺的石柱,頂端刻有四面獅像,以紀念佛陀在此初次傳道,獅像成為如今印度國徽的圖案,因宗教繁榮的鹿野苑,也曾讓唐朝到天竺取經的玄奘法師(唐三藏)慕名到此,並在書中描寫所見榮景。佛教後來在印度漸漸式微,鹿野苑受到伊斯蘭教徒入侵大肆破壞,石柱雖已在戰亂中倒塌,但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館依舊可以看到石柱的主要部分。

阿育王時期保留最完整的要算是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這座外觀厚重穩實的建築,塔高達39公尺,直徑也有28公尺,塔身有許多雕刻精緻的圖案,是少數在戰火中遺留下來的遺跡。

而在東面的根本香室精舍(Mulagandhakuti Vihara),於1931年新建,內部有介紹佛陀生平的壁畫,供信徒憑弔。在精舍旁,長著一棵面積涵蓋廣大的菩提樹,是從菩提伽耶佛陀悟道的那棵菩提樹切枝移植過來,刻有不同國家文字的紀念碑環繞著周圍。

信徒現在都前往根本香室精舍參拜,裡面有佛教精美壁畫

菩提樹對佛教有極深的意義,在聖地鹿野苑當然也少不了神性的菩提樹

從印度教聖地瓦拉那西到佛教聖地鹿野苑,兩地相隔距離不遠,卻在教義上有著天壤之別。一日之內到這兩個地方,都能看到表情虔誠絡繹不絕的信徒前來,同樣的神聖氣氛不禁讓我祈禱世界能因信仰邁向大同和平的境界。

由於遭受伊斯蘭教毀壞,鹿野苑的過往只能從遺址中追尋昔日光輝

2007/09/19

Always Food



民以食為天,打從我們到阿妮絲家開始,就被餵了許多的食物。這點跟中國人好客的心態似乎沒啥兩樣,怕客人吃不飽主人沒面子。接下來跟各位一一說分明。

伊朗人用餐不在餐桌上,在地毯舖上一層防水布,就在地上圍坐著用餐。阿妮絲媽媽端出來的水果,不管是蜜瓜、桃子、葡萄、香蕉都甜的要死,實在好吃。伊朗產的瓜果品質挺不錯的,重點也是便宜。

有著一手好廚藝的阿妮絲媽媽,從我們到達家裡開始,就張羅著全家人包括我們的吃。第一天到家裡已是下午三點多,被曬得暈頭轉向的我們,肚子也飢腸轆轆,偏偏死要面子活受罪,阿妮絲媽媽問我們吃了沒,我們回答不餓(答非所問),可能她看出我們尚未進食,所以主動端上菜餚,我們稀哩呼嚕就吃完了。

晚餐全家人到外面用餐,吃的是伊朗式的披薩,伊朗反西方,但很多的影響卻又擺脫不掉,這裡的披薩吃起來和我們習慣的厚皮和薄片口感都不一樣,介於兩者之間,叫的蘑菇披薩,吃起來也不賴。

上館子吃披薩

重頭戲在第二天。因為前一晚大家都搞到很晚才睡,早餐十點多才吃,原本以為快吃午餐了,所以並沒有吃很多。沒想到伊朗人的午餐時間都是下午兩點多,等到午餐已經是下午三點了。

除了肚子咕嚕叫之外,更要命的是阿妮絲媽媽在作好吃的大餐:果乾雞。這道看來普通,實則費工的菜,從十二點多就開始陸續準備了,所以大家可以想像那種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煎熬。首先將桃子、葡萄等多種水果的果乾,塞到雞的肚子裡,塞滿後放到已經加入蕃茄醬的大鍋中熬煮,雞的精華融入湯中,也是麵包最好的沾醬。煮好後再將雞撈起放入平底鍋裡小火煎,煎到呈現金黃色就大功告成了。這隻雞好吃到差點把手指吞了進去,有果乾甜味,連雞胸肉吃起來也是鮮嫩多汁,一點也不柴。除了主菜外,還作了沙拉,用番紅花作成的米飯,吃得我們大呼過癮,放棄了文明的刀叉,直接雙手萬能的大快朵頤一番。

晚上七點半的巴士前往設拉子,以為這是最後的午餐,沒想到阿妮絲媽媽實在貼心,怕我們坐夜車肚子餓,還作了三明治讓我們帶在車上吃。回想這一天半,受他們家照顧實在太多。

果乾雞的材料

搭配主菜的蕃紅花飯

豐盛的午餐

讓我們在長途巴士上享用的愛心晚餐

2007/09/14

廣達演講



近幾年,不斷有演講邀約,可惜很多場次是企業組織內部邀約,並不對外開放,所以有時候只講,就沒有作場次記錄。從今天起,也透過部落格作個記錄,分類名稱就叫「靠嘴吃飯」吧!

日期:96年9月13日
邀約單位:廣達電腦
主題:微笑工作VS躍活旅程系列(走訪世界遺產紀行)

廣達在林口(精準一點說是在龜山),所以這天我下午請假,騎著機車慢慢晃上去林口台地,邊吃邊玩邊看風景,最重要的是邊蓋章(319鄉鎮),真是好心情啊!

2007/09/10

交換禮物



原本是純拜訪,到頭來變成「一泊數食」。

我們原本計劃拜訪完阿妮絲家後,當晚坐夜車殺到下一個城市:設拉子(Shiraz),怎知當晚沒車,要等到隔天的晚上才有車,退而求其次的想法是打算拜訪完後再到市區找旅館,不要再繼續打擾,後來這個計劃也沒實踐。

奧華茲是全伊朗最炎熱的地區之一,光一個早上的景點參觀和買車票,就已經被50度的高溫曬到有點中暑,聊天聊著頭愈來愈痛,於是被阿妮絲爸爸叫進去房間休息。其實從我們一到,阿妮絲爸爸就叫我們今晚睡家裡。我們推託幾次後,也恭敬不如從命。


其實在火車上以及剛到家裡,雙方就已經送的不亦樂乎了。連出國保險送的環保筷都送,阿妮絲第一次用筷子很新鮮,技術還不賴。

為了表示感謝,第二天我們將從台灣帶來的禮物(文具、皮夾、精緻購物包等)拼命湊齊,因為才前幾天,我們帶的禮物似乎就不夠用。我平常就有「撿破爛」的習慣,百貨公司來店禮、股東會贈品或各式各樣台灣人看不上眼,卻又完好如新的東西,我會把它們蒐集保存,出國時帶著出清。這些東西不管送當地幫助自己的人當禮物,或是購物時抵價、交換,都十分好用。

好不容易湊齊了,獨獨最小的曼弟沒有禮物,於是朋友把身上的Airwave口香糖也當禮物。曼弟興沖沖的咬上一顆,哇!他說好辣,馬上跑去灌水,阿妮絲試了之後的反應也是如此,嗯!這個牌子在伊朗不會賣!

在正式送禮物前,我們在火車上、家裡已經相互送過好幾回合了。阿妮絲媽媽送給女性一人一條頭巾(嗚…..我沒有!),阿妮絲阿姨也送給每個人一份禮物(我的是奧華茲的精美明信片,我還要他們賢伉儷用波斯文幫我簽名),其實他們這一天半的陪伴,就是此行中最棒的禮物了。

到後來,帶來的禮物幾乎被掏空,在沒東西送的情況下,我跟阿妮絲要了紙筆,打算畫了一幅紀念圖送給他們全家。當然收到後,球又在他們那邊,阿妮絲和娜珊寧兩個小鬼頭偷偷摸摸的跑進房間裡畫圖,剛開始不讓我看,後來是因為兩人為了畫風不同爭吵而露餡,他們倆人合畫一個娃娃,在褲管上面寫下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母,送給我們做紀念。收到這樣的禮物,實在令人感動呢!


手繪卡片,再黏上來自台灣的硬幣,希望他們看到就能想起彼此。


阿妮絲和娜珊寧專心作畫中。

2007/09/06

天使家庭



如果說之前碰到的是落單的小天使,那麼接下來一定是進入天使窩了,這家人讓我們有著這次旅途中最感動也最難忘的回憶。

從德黑蘭往南的列車上,朋友邂逅了在走廊上看風景的小女孩阿妮絲(Enis)。阿妮絲從害羞到邀請朋友到他們的包廂合照、交換禮物,直到下車還依依不捨,阿妮絲爸爸便開口邀請我們到他們家。

對於邀請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到當地人家中作客機會千載難逢,擔心的是不知道會不會造成困擾。不過這是由我們的角度思考,中國人總是顯露客氣三分的模樣,就算心裡很想,嘴巴上也說不好意思,太過反而變成扭捏作態;我觀察伊朗人,他們的邀請是出於誠心,我也就厚臉皮的接受邀請,對於他們的熱情,也許碰不到機會報答,但我想能做的就是把這份熱情傳出去,讓更多的旅人感受到溫暖。於是帶著阿妮絲爸爸寫給我們的電話和住址,早上包車去玩,下午再去安妮絲家拜訪。

阿妮絲家的成員有爸爸費沙(Fasal)、媽媽卡妲黑(Gadem kher)、哥哥艾默德(Emad)、弟弟曼弟(Mahdi)。伊朗人的家庭佈置如同清真寺般的簡單,偌大的空間裡全部舖滿地毯,光腳走在上面真是舒服,其實很想在上面打滾,但畢竟是客人不敢造次。

伊朗人的家庭觀念很重,最重要的人脈就是由家庭延伸出去的親戚關係,每到放假日,就是和家人團聚聚餐,而和伊朗人交談一段時間後,他們就會把手機裡的家人照片給你看,顯見家人在他們心中的地位。聽到有客人來,阿妮絲的阿姨、姨丈、外婆全都來了,他們說阿妮絲家的客人就是他們的客人。

綁頭巾教學時間

爸爸是銀行主管,不多話,總在一旁笑笑的看著我們。喜歡足球,是個義務足球教練,我偷偷的觀察他,其實爸爸長得很帥,是個魅力型男。他對我講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Enis is my dearest.」爸爸有什麼事也都是找Enis做,可見女兒多得到爸爸疼愛。

媽媽是家庭主婦,雖然包頭巾(因為我在場),可是一直叫大家把頭巾脫下來透透氣,做得一手好菜,我們吃得讚不絕口,還把她的壓箱寶首飾拿出來給我們看,也教在場女性如何正確包頭巾,穿Chador(黑色斗篷),更大方的送上幾條,個性豪爽,雖然英語不太好,但豐富的肢體語言往往讓我們一看就懂。感覺如果在台灣,可以跟她痛快的乾上幾杯啤酒的一位媽媽。

阿姨阿雷奏(Arezo)是位美術老師,姨丈陶菲(Tofik)是化學老師,大眼妹阿麗昂(Ariam)是他們的女兒。而外婆外號「馬可波羅」,因為早年遊歷過許多國家,如今還拿出來跟兒孫輩說嘴,我們每次叫她「馬可波羅」,她都咧嘴大笑。我想因為喜歡旅行的緣故,她也是豪爽幽默的人,媽媽和阿姨應該是得自於她的真傳。

全家人出動幫我們挑行頭

穿當地服裝進入清真寺

晚餐前全家人帶我們去逛夜市買行頭,晚餐請我們去吃披薩,吃完後又去媽媽的哥哥家裡拜訪,哥哥的女兒娜珊寧(Nazanin)是個愛笑的小女孩,在眾人慫恿下秀了一段精采的舞蹈,我很訝異這麼小的年紀卻能跳出嫵媚的感覺,比大人還厲害。後來我們要告辭回家,她還哭了,結果跑上車跟我們一起回阿妮絲家繼續玩,忙碌的行程直到凌晨一點才結束,雖然累但卻是十分充實的一天。

娜珊寧(Nazanin)的舞藝十分了得

玩瘋了吵著要一起回家

雖然只待了一天半,但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全家的熱情,到了要分手時,我的媽啊!大家的眼眶都紅了,因為實在是捨不得嘛!此次別離,不知何時才相逢。

離別總是感傷的

2007/09/03

限不限「油」關係



全球高油價的時代來臨,當台灣為了浮動油價如何採計,該漲該降爭論不休時,伊朗也正為了油事傷腦筋。

在伊朗旅行十分便宜,這與低廉油價有很大的關係。伊朗原油儲量高排世界第二位,這也是為什麼它始終敢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硬起背脊嗆聲的最大籌碼。但是原油多不代表汽油多,伊朗原油提煉能力不足,往往把原油賣給國外,再從國外買回提煉後的汽油(這運輸過程也挺浪費能源的)。雖然買回來的汽油價格是國際市場價,但因為政府長期對汽油進行補貼,所以民眾在加油時只要付出每公升台幣三塊錢的代價。

三塊錢?沒錯!這真印證了油比水還便宜的說法。我到同為產油國的阿曼(Oman),一公升也要台幣八塊錢,因此在旅遊書中描述的德黑蘭和其它主要城市的交通常是一面倒的黑暗,有錢人與窮人都開耗油車,前者是豪華車,而後者通常是污染嚴重早該報廢的車輛。出國前看到公視的一則報導,就是報導伊朗的低油價,畫面上民眾連加油時汽油滿出來都毫不在乎的模樣,因為太便宜了嘛!而不法商人也看中便宜的油價,想辦法把伊朗的廉價汽油走私到鄰近國家賺取價差,這簡直是由政府買單的暴利。

汽油浪費和污染的惡性循環,使得政府痛下殺手,從今年6月起不但調升汽油價格,變成台幣三塊六,更重要的是規定每輛車一個月僅有100公升的用油額度,計程車比較好,但也只有800公升。800公升看起來很多,但伊朗很大,對動輒就跑上數十甚至上百公里的計程車來說,似乎也是入不敷出,每輛車都有張加油卡,加油時插卡就能顯出餘額還有多少,每月的配額可以跨月使用。這種配額制將暫行四個月。

不過由奢入簡難,過慣加油就像不用錢生活的民眾抱怨不斷,我們碰到的伊朗朋友,很多都跟我們提到這個政策。多數人表示配給量無法滿足日常需求,要求政府提高配給量,或者允許市民支付額外費用購買配額外的汽油。但從實施後大家紛紛少開車,車流變順暢,加上每月汽油消費量陡降27﹪的結果看來,這個政策很有可能繼續實行。

更重要的理由我想是,在汽油尚需仰賴進口,美伊關係急凍之際,為了不讓美國即將實施的新一輪限制伊朗進口汽油制裁方案擴大衝擊,這項政策無疑也是提前打預防針,以免到時政府與人民都措手不及。台灣非產油國,但油品消耗不遑多讓,大家似乎也應該考慮一下在影響民生最小範圍下如何減少油品消耗,不僅是國家安全問題,更是拯救生存環境議題。

限量加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