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埃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埃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1/30

天佑埃及



近來埃及受到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的激勵影響,在全國發動反穆巴拉克政府的示威遊行。

去了埃及好幾趟,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金字塔與法老王的傳說外,還有每個導遊一提到他們的政府與領導者,那份從心裡不由自主露出的輕蔑與嘲諷,表情上是顯而易見的,所透露的訊息也不言可喻,因此今日所見的情況似乎非一日之寒。

作為一個觀光旅遊興盛的國家,埃及有機會面對來自全世界的旅客,看起來可以大賺觀光財,事實上也是支撐埃及經濟非常重要的來源。但是這是少部分的人,像是旅行社老闆、導遊、觀光飯店,大部份的人其實還是看得到吃不到,近一半的文盲比例,使得這群底層的民眾存在一個民主(如果單以投票這件事來界定)卻又無法宰控自己生活的弔詭狀況下,就算大學畢業,高居不下的失業率也使得年輕人懷才不遇,看著有錢有閒的各國觀光客,這股不滿的情緒早已醞釀多時,這次一股腦的如火山爆發出來。照目前的演變局勢看來,埃及勢必會改變,但改變的幅度是不是人民所期盼的,又是別話。


開羅市區的新舊建築呈現貧富的鮮明對比,是此次埃及示威的背後原因之一。更有人是生活在墳墓區裡,與祖先為伴。


我旅行這麼久,常在人們認為「很危險」的地方旅行,但深深的覺得,世界的危險來自於政客與既得利益者間的爾虞我詐,而非平民老百姓的一般生活,但可悲的是,人民生活卻又紮紮實實的被掌控在這些人手中。埃及的悲哀在於它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國」,就算穆巴拉克繼續執政,或是要改朝換代,都還是受到美國某種程度的干預與掣肘。祝福埃及,也希望這個被法老庇蔭的國度,能夠展現新貌,往好的方向走去。


埃及的農村農業發展緩慢,生活困苦且識字率不高,這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埃及,也是無法分享觀光業發展所帶來好處的一群。

2009/11/14

埃及的貓



古埃及信仰裡有許多動物神,這源自於埃及的多神信仰,並且由大自然的現象或是動物能力中獲得靈感,產生敬畏或崇拜。

雖然貓給人的印象始終脫離不了神秘低調的感覺,但在古埃及的信仰裡,以貓作形象的神祇巴斯特(Bastet)並非如此。在古埃及神話裡,牠是歡娛之神,除了帶給人們快樂之外,還會敎人們音樂和舞蹈,手中貓型裝飾的鐵搖鼓,不僅為人們舞蹈打拍子,也能驅趕惡靈,使人們免於傳染病和惡靈之苦。因此古埃及人豢養家貓,在死後也製成木乃伊,在今日開羅的埃及博物館裡就有許多的貓木乃伊。但牠始終無法成為全國性的神祇,只有在下埃及(今日埃及北部)才較為普遍。

我們看到的這隻貓咪,不是木乃伊,而是我們在亞斯文努比亞村所碰到的,也許是因為早就已經看慣觀光客,因此一點也不怕人,反而靈巧的在人群間穿梭來去,又不時擺出專業級的姿勢,讓人舉起相機喀擦聲不斷。













2009/11/11

巧遇哈瓦斯



哈瓦斯何許人也?只要常看國家地理頻道或是DISCOVERY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只要出現探討古埃及的主題,一定都會看到一位人物接受採訪:哈瓦斯(Zahi Havas)博士。

哈瓦斯以許多重大發現而聞名,例如位在吉薩金字塔附近的拉美西斯二世雙人像和吉薩金字塔建造工人的墳墓,其中最著名的事蹟就是他以電腦斷層掃瞄的方式重新檢視圖坦卡門木乃伊,以驗定其死因。

這位目前埃及埃及古蹟最高委員會的負責人,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善於操控媒體,透過媒體的傳送,使他的權威與影響力大增,幾乎埃及有什麼考古新發現,他總是第一個在現場的人,雖然他不見得盡力最多;又或是有重要人物訪問埃及,像是美國總統歐巴馬或是法國總統薩柯奇,他就是天字第一號導遊解說員。有人不屑他沽名釣譽,說他踩在別人的研究成果上出頭;也有人奉他為埃及學的權威,影片中若少了他加持,就好像炒飯不加蔥花的不對味。也許有些人是酸葡萄,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埃及學的象徵,一定有他不同於常人之處。2006年還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

在階梯金字塔時,正巧碰到哈瓦斯博士帶著媒體來此拍攝,我不管他的功過評斷,只覺得電視上的人物出現在我眼前,那份真實感可是千真萬確。我搖身一變成為另類追星族,只可惜他們進入墓穴後,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進得去的地方了。




要進古墓了!跟電視上播的一模一樣!

2009/07/30

萬般皆下品 唯有書吏高



埃及是個階級分明的社會,也正因為這樣嚴明的階級,在管理上得以發揮,因而才有金字塔以及神殿等傳世的巨大建築,因為這可不是隨便烏合之眾湊在一起就能完成的!

在階級的最上層,當然就是法老王,低一層的貴族、祭司和文人都是世襲的職位,也唯有他們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懂的,事實上,古埃及人認為文字有神性,當然不是給普通老百姓能隨便看的,因此發展出一個非常特別的行業:書吏。

「書吏」是古埃及政府部門中,上至大臣,下至行政機構的雇員的所有等級官員廣泛使用的稱謂。埃及的書吏都得受過專業教育,必須到書吏學校或向神殿祭司學習文字,除了文字外,還必須學習數學,因為不僅文字記錄,還掌握了計算、測量、檢查、裁判等行政權力,是真正的執行官。許多父母爲了讓孩子跳脫階層,無不希望下一代能夠去念書吏學校,因為不僅是階層流動的唯一方式,更能得到社會上的尊重,有點類似現在的文官制度。

因此古埃及遺留的彫刻中,有許多是以書吏為對象創作的。他們盤坐地上,在腿上舖上紙莎草,專心書寫。值得注意的是,跟許多的體態纖細的平民比較起來,從他們中廣且鬆垮的肚皮上,可看得出生活條件的優渥。



2009/07/07

睹尼羅河景有感



站在尼羅河的遊船甲板上,望著岸邊看到這幅景象,彷彿是印象派的畫作,傍晚的柔光光影的改變,時間好像靜止般,只聽見遊船劃過河面的撥水聲,並且也是生活中平凡到不行的事物,一切都與印象派那麼接近,只不過我想印象派畫家應該沒有人以這樣的主題入畫。

我又想到了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情此景雖描述距離埃及遙遠的另一個國度,但當下卻也十分有感覺。一棵樹就立在不知被尼羅河氾濫的水淹過多少次的黑土地上,固執的佇立著,偶有成群結隊的八哥掠過,雖不見橋,但豢養埃及幾世紀的沉積土壤上,尼羅河的水依舊悠悠流著。此時此刻正當傍晚,雖不見瘦馬,但亦有毛驢與散立著的牛隻,幾百年的時間間隔,數千里的空間長度,卻也瞧見了極大的相似。遊船依舊逆流而上,就像是要回到那段燦爛文明的過往歲月中。

2009/02/15

別人來開會,我們來吃飯:開羅會議的舉行地



埃及和台灣,一個在非洲,一個在亞洲;一個是伊斯蘭世界,一個是以佛、道信仰為主的世界,乍看之下八竿子打不著什麼關係。不過埃及卻與台灣的命運有著很大的關聯。

在大學聯考後,我們很多的歷史知識都還給了老師,但如果各位回想一下,應該還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就是1943年11月22到26日,當時中國的蔣介石(還有宋美齡)、美國的羅斯福、英國的邱吉爾三國領袖在開羅舉行會議。討論重點在於加強同盟國之間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協調行動,討論制定聯合對日作戰計畫和解決遠東問題。會後簽署了開羅宣言,宣言中對台灣最大的影響在於:剝奪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地區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這包括了中國東北、臺灣以及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開羅會議的照片掛牆上,這是飯店的無形資產,歷久彌新

66年後,我來到開羅,來到了當時召開會議的飯店:Mena House。這座就在吉薩金字塔旁的飯店,原本是埃及國王伊斯梅爾自住與招待賓客的狩獵行宮,在1868年蘇伊士運河開通的時候,更是在這裡大宴賓客慶祝。以往這區尚未發展,舊照片裡只見這棟建築伴隨金字塔。我們在這裡吃晚餐,並且觀看肚皮舞及迴旋舞的表演。但吸引我的不是晚餐與表演,我利用用餐的空檔,在飯店裡找尋歷史的蛛絲馬跡,時間急迫,只能看個大概,但卻也有了歷史的親身感,畢竟這裡和我書本裡得到的知識作了結合,那種奇妙的感覺讓人回想起來依舊興奮不已。


通往住房區的門,可惜沒住到


波光流影,任時間轉逝


美麗的燈影也吸引人


服務生破例讓我進到房間裡拍照


餐廳的表演


古意的咖啡廳


伊斯蘭的穹頂

2009/02/13

開羅之晨



開羅前陣子剛得到了一項「殊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報告指出,埃及首都開羅是全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擁擠的人口、便宜的汽油、老舊的車輛,加上位處沙漠旁,種種的條件都成了火上加油的元兇,事實上,不僅開羅如此,這是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大城市的通病。

從我住的四季飯店居高臨下望去,清晨的開羅市區總是有股朦朧美,不過還是能飽覽尼羅河沿岸的景色。開羅所有高檔的飯店都是沿著尼羅河岸興建,四季飯店在開羅有兩家,我們住的這家新的四季是在2004年12月開幕,此後就一直高居權威旅遊雜誌《TRAVEL+LEISURE》旅館評鑑的中東與非洲區前列。不過這樣高檔的飯店,竟然在Lobby連個等待休息的地方都沒有,這可壞了我對它的第一印象,也許不愁沒有客人上門吧!所以才會連這個小細節都沒注意到。


尼羅河畔的四季


從陽台望出去


這一棟是Grand Hyatt


四季的房間


四季的早餐

說實在話,我很少使用這種五星級飯店,雖然有著大大的浴缸,但我還是很有環保意識的帶著自己的盥洗用具,使用著淋浴設備,盡量減少浪費。當然地球不會因我而得救,但無奈這就是一種習慣,真是有福也不會享受啊!就連飯店內送的沐浴用品拿到家後才知道是「歐舒丹」,真是一點sense也沒有!不過倒是有機會好好欣賞一下開羅這個非洲最大城市的街景,倒是不錯的收穫!


寧靜的早晨

2008/12/16

萬球齊發



人類從以前到現在,始終沒有放棄過對飛行的渴望,萊特兄弟幫人們完成飛上青天的夢想後,坐飛機已不再稀奇,人們反而想回歸其他的方式暫時脫離地心引力的控制。在法國作家朱爾凡爾納1873年的「環遊世界80天」的小說裡,主人翁便乘坐熱汽球升空,也吸引了許多人嘗試這樣的飛行器具。

在埃及路克索,我們趕在曙光乍現前從居住的東岸渡船橫跨尼羅河來到西岸,希望搭熱汽球升空迎接日出。搭乘前每個人不分老女老幼,一律還得必須報上體重,還好這沒有誤踩許多人「不能說的秘密」的地雷,免得像某立委被人「撕髮」後點中死穴,也許會心情沮喪到不想升空。

熱汽球的「球長」向我們解釋了安全守則,並做了落地時的演練,熱汽球裡可沒分商務或經濟艙,所有人前胸貼後背站著,烈焰像隻兇猛卻很孬的野獸,不斷嘶吼卻又只固定朝同一個方向;在魚肚白的天色中,一個個的熱汽球也像是蓄勢待發的天燈,待熱氣充足後,便不知不覺離開地面升空了。


天燈承載希望升空,熱汽球則是載人升空,而人有著無限希望


烈焰像是嘶吼的野獸

帝王谷與神廟建築成了立體平面圖,尼羅河堆積的黑土與撒哈拉沙漠的黃土涇渭分明,換個角度看世界果然有不一樣的體認。在萬球齊發的路克索,天空中雖熱鬧繽紛,但似乎卻又有一個與世隔絕,只有畫面沒有聲音的安靜清晨,直到清真寺的叫拜塔傳來喚做禮拜的催促聲,劃破了寧靜。


從空中看,高大的椰棗樹也變的卑微


熱汽球飄過荷雪淑德神廟


請注意,強烈颱風正逐漸逼近中


荒蕪與鮮豔


平安降落農田裡


每個成功飛行的汽球,背後都有個無名英雄

2008/12/02

看金字塔的另類觀點



全世界不景氣,經濟陷入「有錢不敢花,工廠訂單減,失業率攀升」的通貨緊縮惡性循環裡,許多國家開始研擬救市方案,在台灣,發行消費券就是一種鼓勵並刺激大家消費的方法之一,希望讓市場能夠再度活絡起來。

經濟不景氣並非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而增加消費與生產的良性循環也不是至今才想到的解決問題招數。在五千年前的古埃及,那時的人民也必須繳稅,但當時並無貨幣,而是以穀物形式繳交,這些「稅」很容易腐爛,如果新的稅收進來而舊的還未消耗完畢,肯定造成積壓和浪費。所以在古代,聚財與散財同樣重要,法老與祭司雖為貴族階層,但和我們一樣只有一個胃,所以也吃不了那麼多,於是如何消耗剩餘稅收,就得找到合理的途徑。

在以往的觀念裡,世界奇蹟的金字塔總是代表了君王的無道,好大喜功的炫耀之作,但在這個年代再看金字塔的建造,其實不就是「擴大內需」嗎?這些民工在農閒時到金字塔來做工,國家拿出穀物稅收給農工當報酬,不僅幫十萬人找到了工作,解決了失業率,也讓民間徵收的糧食又回到民間,讓經濟活絡起來,某種程度上來看,金字塔的建造非但不是暴政,反而是另一種的福利事業呢!



除了消耗財富的意義外,建金字塔也算儲存財富,將易壞的糧食轉換成不易毀壞的建築材料與寶物。這些財富雖然都被陳封在金字塔裡未被消費,但由於不再流於市面,也算是被消費了,更別說多如繁星的盜墓者千方百計偷取寶物,所偷出的物品不是現世人的財產,而是死人的財寶,在市面流通反而促進了經濟的活躍。

收入與支出的經濟平衡,始終是經濟發展上關注的重點,唯有合理適時的消費,才能保證生產的不斷發展與提高。金字塔的大小往往跟國力的盛衰息息相關,國力強盛,金字塔愈高;國力衰落,金字塔愈低,似乎在專注金字塔的勞民傷財之餘,也提供我們看金字塔另外一個角度。


金字塔的大,展現了當時的國力。

2008/11/17

紅海美女集



紅海邊的胡加達(Hurghada)是一處渡假勝地,原本只是個不起眼的小漁村,大部份的居民靠造船和魚獲維生。但在近年來因為一連串渡假村的建立,帶動了市區的發展,並成為紅海沿岸的熱門旅遊景點。它一邊是藍天碧海的渡假海灘,一面卻是黃塵滾滾的沙漠。兩種極端的面貌,更增添了其魅力,所以很多來自俄羅斯等歐洲北國的觀光客就近來此,除了有他們所缺少的和煦陽光外,費用便宜也是吸引他們的原因。

來到海邊當然美女就多,埃及雖然是伊斯蘭教國家,但在這些度假勝地一點也不會受到影響,西方人恨不得剝光身上的衣服多享受陽光,而東方人則包的緊緊的,深怕紫外線的戕害。一如以往,還是放上一些在海邊拍的賞心悅目照片供大家欣賞,但不要以為我只看美女,海邊的景色才是不遑多讓的美麗。


我是不是穿太少了?


今日我最美


今年夏天我要去海邊


媽媽帶女兒來渡假


不下海在岸邊也有舞蹈指導


太陽要曬 防曬也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