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30

鑽進蘇克
分類:突尼西亞



每到一個國家或城市,我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往市集裡面鑽。吸引我的市集,不是只給觀光客血拼採買用,當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那種,而是真正能夠接近當地生活節奏的脈動,讓自己試著以當地的步調,外加上觀光客的好奇感在裡頭四處遊走探索。這種感覺好像是小時候玩捉迷藏,不知道作鬼的人會從哪裡冒出來的那般刺激。

市集,絕對是一個地區的心臟,強力的搏動展顯且紀錄旺盛的俗民生命力。它可以是大廚房,許多平民美食隱身其間,滿足市井小民的脾胃;它可以是五金店,各式各樣的商店,解決了生活上遇到的麻煩與不便;它也可以是大工廠,家庭即工廠的場景,在市集後街上演,許多即將失傳的行業在此獲得延續。

而我又特別喜歡伊斯蘭教國度中的市集,它們或稱巴剎(Bazzar),或稱蘇克(Souq),除了少不了驚喜的觸及,還帶有一種朦朧的神秘感,神燈、飛天魔毯是從文學上得到的印象,而逛市集更可以發揮眼、耳、鼻、舌、口五感同時進行體驗。實際走訪北非突尼西亞第二大城斯法克斯(Sfax)市集,更能看到當地人許多生活點滴與傳統手工業的蹤跡。

市集位在城市中心的麥地那(Medina),高聳綿延城牆所圍起的麥地那,自古便是城市的起點,文明的發源地。這座市集也是電影「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的拍攝地點,電影中的埃及市集便是在此取鏡。

和首都突尼斯的市集比較起來,這裡少了觀光味,市集內的商家幾乎都是以服務當地居民為主。雖然現在城外已有許多新型購物商場,但市集中窄小的巷弄內,每天還是擠滿了購買日常物品的人們。只要發揮觀察力及好奇心,這裡處處有驚喜,點點皆趣味。



【香料店】
阿拉伯人是使用香料的魔法師,而各式各樣的香料當然也是阿拉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顏色、種類各異的食用香料外,最特別的是從植物萃取的漢娜(Henne),這是一種染料,淺綠色粉末和水後在手上畫出圖案,會變成暗紅色,以往是女性出嫁時最重要的裝飾,現在則不侷限在婚禮,平常也成為突尼西亞女性必備的化妝品之一。



【製鞋店】
突尼西亞的皮革業相當發達,這些經過揉捻成料的動物皮革,大多成為製鞋的原料來源。市集內很多賣鞋的商店,手工縫製且強調每雙皆為真皮的鞋子,一雙雙被擺放在架上待價而沽。不用懷疑是否真的是手工製造,因為眼見為憑,許多家庭製鞋小工廠就隱身在巷弄間,缺什麼型號馬上從小工廠調來,而散落一地的鞋樣,記載著這些店家的忙碌,也成為商品最好的保障。



【打鐵舖】
農具、馬蹄鐵等等鐵製品,只要說得出來,打鐵師傅便能以巧手幫你打造。牆面黑撲撲的店面一如印象中的打鐵舖,燒得火紅的炭火是唯一的光艷。手工打造的鐵器,師傅拍著胸脯說,耐操好擋拼第一,品質耐久經得起考驗,我不知道手工與機器打鐵間的差別,但從他一槌槌落下的清脆打鐵聲,臉上的自信猶如炭火透出光輝,更保留了現代資本主義大量生產下的手工價值。



【麵包店】
由於突尼西亞曾是法國殖民地,不僅文化上受到影響,連飲食也不脫法國色彩。麵包是突尼西亞人的主食之一,變化不多,乾硬是其特色,方便保存且有飽食感,法國長棍麵包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這家麵包店烘烤著剛出爐的麵包,濃郁的麥香吸引了許多顧客上門添購,順便閒話家常一番。老闆拖著我直接到地下室的烤箱,看小麵團如何變成結實的大麵包,柴火燒烤的麵包,透出陣陣香味,不但胃填飽了,心也溫暖了。



【小吃攤】
民以食為天,走累了,市集裡當然少不了其他可以填肚的食物。多子、橘紅色果肉的仙人掌果實,這可是在台灣吃不到的酸甜滋味;像是韭菜盒半月型的突尼西亞小吃bricks,麵皮內加上鮪魚、起司、碎蛋等餡料,熱呼呼的來一個,也能滿足空虛的脾胃,或者來個在烤爐上滋滋作響的沙威瑪;而排列像花盛開的杏仁糖,也是嗜喜甜食突尼西亞人的最愛。

【刊登於中國時報旅遊版】

2006/09/25

鹽家孩子燦爛的笑
分類:寮國



來到煮鹽村時,正是日正當空的中午,雪白的鹽粒加上猛烈的陽光,眼睛被刺得幾乎睜不開來。這個距離寮國首都永珍45公里的小村,因為地下水的含鹽量極高,因此村民們將井水汲取上來,再以鄰近工廠廢棄的木屑作為免費燃料,一池池的將水煮乾淬鹽,以維持生計。

我還沒踏進24小時煮鹽的草棚內,就已經聞到陣陣因為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煙味,一進去之後,更是被嗆得七葷八素,淚水直在眼眶打轉。而這兩位煮鹽人家的小朋友見著陌生人進來,好奇又熱情圍著我們打轉,頻頻揮手叫我們用手上的相機幫他們拍照,他們似乎已經習慣在煙霧迷濛中穿梭來去,童稚的笑容始終掛在臉上,並不像我們已經被煙薰成一張苦瓜臉。而他們也很擅長擺姿勢,兩人就像姊妹花般的有默契,不斷互相搭配變換,不亞於台灣時下年輕人流行拍大頭貼時的十連拍絕技。

【刊登於95.9.24聯合報】

2006/09/21

吳哥窟之旅
分類:出團情報



我又要帶吳哥窟團了!吳哥窟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去再多次都不覺得厭煩,每次去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喜歡古蹟的,喜歡拍照的,喜歡異國文化的,喜歡發呆的,每種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也都有截然不同的收穫。

這次的行程,我將帶領大家順著時間的長流,從吳哥王朝早期一直到晚期,按照時間順序拜訪,希望能給大家最有系統的概念與了解。而最特別的,我會帶大家在第二天中午在小吳哥休息,你可以看壁畫、沉思、與自己對話,這是自助旅行者的專利,一般團體絕對沒有,但我希望加入這樣的元素,讓大家嘗試看看。畢竟旅行是人生的不同體驗,都是自己生命的累積。

要跟各位抱歉的是,原本出團時間預計在10月26日到30日,但因故延後,改為11月9日(四)出發,13日(一)回國,共五天,只要請三天假。本團共有16個名額,每人費用18900元,另外簽証,機場稅,兵險,燃料稅,每人3,000元。

10月開始吳哥窟就進入旅行的旺季,飯店與機位都吃緊,若各位決定和我一起去吳哥窟,請盡快報名,以方便後續作業。想要報名請洽時報旅遊黃柏元先生,電話:(02)66083129,他將竭誠為各位服務。讓我們一同浸淫在古文明的驚艷中。

2006/09/12

【世界遺產專欄】長城vs哈德良長城
分類:世界遺產

圖片來源:(上)http://www.sach.gov.cn/PublishCenter/wenbo/dtbf/zhuanti/shjych/yichml/2101.htm (下)http://zh.wikipedia.org/wiki/Image:Hadrian%27s_Wall_view_near_Greenhead.jpg

我接受了大陸【itravel 科學旅遊】雜誌的邀請,從今年八月開始撰寫世界遺產的專欄,我每期會從全世界830個世界遺產中,挑出一個中國的與另一個世界其他地方的世界遺產來作比較。比較的基礎可能是功能、文化、地形、生態等等層面,希望提供另一個觀察世界遺產的角度。這本雜誌只在大陸與香港發行,台灣買不到,但我將會在隔月貼上部落格與大家分享。

【本文】
對被列入世界新七大奇景候選名單的萬里長城來說,若是與位在英格蘭北部的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相比較,後者不管是在規模、長度及高度上,真的只能被稱為是一條「短」城。

但是當我們審視這些世界遺產的時候,不能用互較高下的眼光來看待,因為每個地方的地理環境與實際需求的差異性,自然會產生不同的表現。而任何一座遺產之所以會被選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其實都代表著一個時代或是一個文化所遺留下來的痕跡,都有值得被單獨欣賞的一面。

只是,人類歷史竟是如此的巧合。各自發展的時空背景中,統治者都不約而同選擇了以築高牆來抵禦外族,敵人都來自北方,因此兩座長城當然都採東西向。兩者用途上雖然一致,但使用時間也有長短之分。萬里長城始建於西元前7世紀,抵擋了之後歷朝歷代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長達兩千多年,也曾修築多次;而哈德良長城乃在西元122年由羅馬帝國築起,耗費6年不僅為了防禦北方的蠻族,亦是帝國最北疆界的宣示,不過只使用了兩百多年。

萬里長城像條巨龍,蜿蜒在山嶺之險。修築萬里長城的材料,除了影像中常見的堅實石磚外,亦會因地制宜,黃土高原上具黏性,打實後的夯土,在沙漠段出現的沙礫,都能當作建材,顯現了就地取材的方便性,亦說明了中國的環境多樣性;而哈德良長城橫亙於平原和丘陵之間,因此在城牆材料上,就不若萬里長城多元,最常使用的就是當地盛產的石灰岩,佐以西段部份以草泥堆成的板牆。不論萬里長城或是哈德良長城,躲過歲月洗禮,遺留到如今的主體結構,都還是以磚或石為主。

由於軍事上的用途,兩者除了消極阻擋的牆體外,亦有積極的防守功能。萬里長城有敵樓、關城及烽火台,長年駐守軍隊監視敵人一舉一動;而哈德良長城也有同樣功能的城堡、塔樓和要塞,保衛著帝國的安全。

與其說這兩項世界遺產是需要毅力和困難度極高的偉大建築,不如說更因此透過它們看清了千百年來人類的競爭本質。望著經歷風霜的兩座長城,深深感覺:有形的牆易瓦解,但人類心中那堵無形的牆,不知是否能夠真正倒下?

2006/09/07

柚甜柚香又中秋
分類:台灣



要不是今年多了個閏七月,早就可以開始準備過中秋了。但應景的柚子可等不及,已經開始紛紛準備上市。
一提到柚子,十之八九先想到麻豆,但不論產量或品質,花蓮的柚子不遑多讓,尤其又以瑞穗為最。我們來到瑞穗,親自體驗採文旦,也為今年中秋預作採買。

果園阿伯先請我們吃柚子,才一剝開就聞到清香的柚子氣味,果肉清甜多汁,也是好吃。在地人教我們如何挑選柚子及採摘的技巧,好的柚子大概一顆在12兩上下,過大與過小都不好,必須表面油包分布均勻密集細緻,底部厚實,才是好柚子,雖然有告訴我們挑選守則,但輪到大家實際上場時,仍舊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還是得從旁技術指導一番。

採摘柚子必須要在日正當中,因為清晨與傍晚水氣較多,摘下來的柚子不易保存。我們只消站了一會兒,就已是滿頭大汗,這真是辛苦的一件工作。而在棚下成堆等待裝箱,待價而沽的柚子,是農民們今年的希望,盼望能賣個好價錢。

因為重量的緣故,實在是拿不動,因此我們每個人只挑了兩三顆,阿伯算我們一顆15元,大約一斤重,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價錢。我在住家附近的黃昏市場,看到標榜來自麻豆的文旦,一斤要價50元,(嘿!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而來自瑞穗的鶴岡文旦,一粒20元,但品質看起來不佳,當然比不上我們這現摘的新鮮貨。

在烈日下辛勤工作的農民們,他們只知道如何與自然競爭,不斷改良品種,種出最好的柚子,但因為品牌知名度不如人,很多西部來的中盤或大盤商,便用來自麻豆的箱子,裝了鶴岡文旦,打著麻豆文旦的名號,市場上的價錢馬上翻兩番,少了通路與行銷概念,果農只有任人喊價,而得不到真正的利潤。

我看著在堆積如山的文旦裡不斷挑選與裝箱的農婦,何時我們的文旦或其他水果,才能像紐西蘭奇異果那樣行銷全球,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2006/09/05

在金針山抓住夏天的尾巴
分類:台灣



金針花開了,代表夏天腳步也接近尾聲了。氣象報告說,這個星期第一道鋒面即將到來,我們在東北季風南下前,看到了一片金黃燦爛的大地。

我帶著一行二十人在落日前奔馳,來到花蓮南邊的六十石山。這時陽光已從會咬人的老虎變為溫馴的貓咪,光線也不像死光砲般的刺眼,而轉為柔和的橘黃光色澤。我不禁想起李商隱的詩:「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不驅車,而是乘著海拔九百公尺的涼風習習,安步當車,沿著蜿蜒的產業道路行走,一路朝最高點「忘憂亭」前進。

最後有沒有忘憂並不重要,從中央山脈雲層透出的光線,像是金線般的一絲一縷,在滿山金針花叢間穿針引線,編織出一幅美景,大家都把握這稍縱即逝的瞬間,紛紛留下剎那的永恆。這裡的夕陽亦帶著宗教的靈性,如佛光普照般灑下,再駑鈍的人見到,應該都有份感動吧!

在這樣的鄉間小路上閒晃遊走,細慢品味,我跟當地人有段午後的對話,讓旅程記憶加分百倍。而徐志摩曾說:「數大便是美。」,雖然不可否認一花也是一世界,但每當看到那大片的花朵妝點大地,著實會讓心情霎時開朗。我固執的以為那是舖在大地上的銀河系,在我的經驗裡,沒有一個人在看到夜間天空的銀河燦爛後,不會忘懷的大呼驚艷,銀河移植到地上,表現依舊亮眼,尤其添加上色彩之後,更是奪目。

往下看,渾圓的稜線起伏有致,花東縱谷的狹長地形與秀姑巒溪的流勢一目了然,活脫就像是個大型的立體地圖,我的視線忙著在這片沃野碧水間,找出熟悉的城鎮與地標,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認識這片好山水。也輕聲的告訴夏天:「明年,再見了!」



2006/09/04

萬象寮國11:路邊的星巴克
分類:寮國



咖啡是世界上最風行的飲品之一。在中南半島的寮國,因為自產咖啡的緣故,因此在寮人的生活中,咖啡也是不可或缺的飲料。寮人不只有早上喝咖啡,一天當中任何時段都可以來上一杯,啜飲寮式咖啡也成為寮國人悠閒生活的一項反映。

在寮國喝咖啡,沒有像星巴克這樣的連鎖店,多半都是在路邊的小攤販賣。就在寮國龍坡邦(Luang Prabang)的清晨市場,熙攘來往的採買人群中,有間在大樹下的咖啡店生意特別好,圍繞攤位的長板凳上始終坐滿了人。它早上7點賣到11點,就只賣寮式咖啡,一杯折合台幣約九塊錢的咖啡,溫暖了許多人的味覺。

人們多半是在鄰近的攤位吃完早餐後,再來這裡喝杯現煮咖啡。這裡沒有講究的骨瓷咖啡杯,純黑色的液體就盛裝在普通玻璃杯裡;也沒有複雜難懂的咖啡機,從木柴加熱的熱鍋中舀起一杓滾水,沖過簡單的濾網,就是寮式咖啡。寮式咖啡最特別的是,它不加奶精不加糖,反而是用煉乳取代,一層煉乳一層咖啡,端到眼前時黑白分明,攪勻後喝起來有股濃重且獨特的炭烤風味。坐下後,老闆會先給你一杯熱茶,咖啡送來後,桌上的小蛋糕、切段的法國麵包,都能拿來配咖啡,最特殊的是配油條,沒想到吃起來還與寮式咖啡挺搭的。

由於曾被泰國的報紙報導過,這裡除了當地人光顧,還有許多泰國遊客慕名而來。老闆熱情的與所有人閒話家常,我想咖啡的香醇再加上獨特的人文風景,真是別有滋味啊!

【刊登於聯合報玩遍天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