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8

聖誕節的「我們家」
分類:台灣



我們聖誕節的「家」,是光復糖廠裡的日式宅院,我在八月份帶父母來花蓮時的新發現。

聖誕節前,聽說今年最冷的冷氣團即將到來,我們一群人(16大3小)還是按照原本的計劃,攜家帶眷來到花蓮光復度過聖誕節。

我們聖誕節的「家」,是光復糖廠裡的日式宅院,我在八月份帶父母來花蓮時的新發現。日本人在花蓮留下許多的日式平房建築,也只有在花蓮這樣天寬地闊的地方,老房子才得以伸展筋骨。我曾造訪幾次溫州街一帶的平房宅院,總覺得在城市的夾縫中,似乎一副快要窒息的模樣。

就拿「我們家」來說,有著城市人羨慕到眼紅,可以各停上七、八部車的前後大院不說,走起來嘰嘰嘎嘎的木板地有著早年木屋的古樸,日式的老房子原本是副廠長的官舍,離開後便整建成住宿,雖然比不上五星級飯店,但卻有一番獨特的風味。我喜歡這樣的房子,雖然始終未能真正擁有過這樣的房子,但每當它出現在電影或廣告中時,總令我眼睛一亮,暗地許願將來也有一棟這樣屬於自己的房子。

這樣的房子彷彿是聽得見季節更迭的,春天的鳥啼、夏季的蟬鳴、秋天的落葉到冬夜的雨滴屋簷聲,聲聲清楚明確。就連當天大家在傍晚紛紛騎自行車玩畢歸來,那一剎那間,我似乎又聞到小時候過年時,所有的親戚從各地歸來外婆家團圓的年味。那晚,我們用糖廠彭先生從他家帶來借給我們的鍋子煮火鍋,歡聲笑語老房子,雖然居住在城市,但依舊盼望這樣的氣氛。我想到桂冠火鍋料廣告歌的一段:「好康ㄟ毋緊傳出來,今納哩有朋對遠方來。」住在這樣的房子裡,人是特別有感情的。

2004/12/12

期待你長大
分類:印度



每一個兒童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我不禁想到我旅行中碰到的一些兒童….



兩條新聞:
其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世界兒童狀況」報告,由於受到貧困、戰爭和愛滋病的威脅,世界上超過十億兒童無法獲得某些生活必需品,包括住所、食品、飲用水、衛生設施、學校、信息服務和醫療服務。嚴酷的現實環境讓這些兒童根本無法享受正常的童年生活。

其二:廣東沿海的玩具工廠,大量僱用童工,這些未滿十五歲的兒童,面臨工作時數過長,工作環境可能暴露在有機溶劑的環境中,慢慢腐蝕健康而不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因此脫離學校,甚至可能永遠無法回到學校。而這些玩具多半銷往歐美國家。

我看過太多的兒童(甚至是大人)點了太多自己吃不完的食物,然後再倒掉的例子,他們可能沒想到倒掉的食物也許可以讓另一個兒童吃飽,可惜的是大人竟也如此縱容;當我們帶著家中的小寶貝到連鎖速食店去買兒童餐附贈的玩具,享受全家歡樂的時光時,可能沒想到小小玩具背後,卻有許多孩子的血淚,甚至不只玩具,連名牌產品也是如此,只要中國大陸一天掛著「世界工廠」的招牌,這樣的情形只會多不會少。

每一個兒童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我不禁想到我旅行中碰到的一些兒童:柬埔寨被地雷炸的遍體鱗傷的小孩;印度火車站月台上跟老鼠搶破損塑膠娃娃的流浪兒;斯里蘭卡跑在山路上追著車賣水果的小朋友;尼泊爾12歲逃出家暴的小嚮導以及拿到一支鉛筆就喜悅不已的山中兒童;甚至是台灣生活在貧窮線下繳不出營養午餐費的兒童。今天我們怎麼對待孩子,將來他們就會怎麼對待我們。

也許我們能力有限,無法給予實質的幫助,但能做的是:把你飯碗裡的食物吃完,還有當我們理所當然的使用我們生活中所享用的一切東西時,也許該想想看誰還在流淚!

2004/12/07

文本誕生 作者已死
分類:開卷有益

我的書終於上架了!【七百八十八分之一的感動:世界遺產紀行】

拿著真實的書本,比起網路上不真實的虛擬,真實的佔據了一部份手觸可及的空間。語言是繼承而來的,風格卻是個人的,我找到一個我可以著墨的空間。

但不管之前抱著多麼崇高的理想,緊接而來的是:書總是得丟到書架上讓人指指點點,不僅接受市場,也接受來自受讀者的挑戰。

上架,真的是挑戰的開始。誠品書局剛公佈的《誠品報告2003:中文書銷售年鑑》中指出,全台灣每年出版的新書中有三分之二市場反映不佳,超過一千本似乎就算暢銷書,許多人都輕易的成了作家,卻也輕易的在市場洪流中被洗刷下來。我試圖在每年三萬至四萬本的中文新書巨流中,掙扎讓自己露出水面呼吸,不要做個「一本作者」。

但這年頭習慣用量來做評價!保養品一罐四萬,代表就是好貨,管他裡面添加了什麼東西;政治人物只要選票夠多就是正確,管他怎麼選上或是問政品質是否經得起考驗;老子花得起就是大爺,管他錢是從多麼見不得人的哪個坑裡來的。

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中,柏拉圖和孔子肯定鬱鬱不得志,因為他們的書絕對比不上哈利波特或者名模的保養秘方來的暢銷,因為在那個時代中,行銷並不存在。而在圖像與文字大戰的年代當中,前者似乎取得絕佳戰略位置,所以我試圖巧妙地取得「新中間路線」,在喃喃囈語外,加上我拍攝的照片。

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曾說:「文本誕生,作者已死!」只要書一旦被發表,讀者在與書本的相遇中,每個人都會以其文化背景及思考,創造讀者自己的意義。希望大家在我的文字描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當然也樂意你與我分享,不!應該說與眾讀者分享,所以如果你要向我道賀,或者向我挑戰,我都非常樂意接受,但只有一個請求,把這些訊息留在我的部落格中,和大家分享吧!祝大家都好!

2004/12/02

和平古鎮 過城門逛老宅
分類:中國



和平古稱「禾坪」,遠從唐朝開始便已對這裡有著文字的記載。由於山地的阻隔,自古進出福建交通便不甚方便,而和平古鎮位於隘口,恰好位於江西通往福建的必經之路,商旅往來頻繁,因此從唐代開始,這裡就已形成繁華的商貿街市,成為商品流通的中間轉運站。

早年古鎮設有八座城門,城門上建有觀敵之用的譙樓。我站在東城門外,抬頭望著城門上破損的譙樓,身著藍布衫,雙肩挑著扁擔的婦女,從城門內走了出來,讓人有著今夕不知是何年的迷糊朦朧之感。

順著城內青石板主街前進,鎮內居民似乎還不習慣有外人進入,沒一會兒,居民已透過口耳相傳的方式,身後跟著一群村民,他們倒也沒有惡意,只是好奇罷了!和早已開放觀光,對遊客見怪不怪的古鎮比起來,多了探索的樂趣。



巷弄與主街垂直縱橫交錯,兩旁的明清古居保存尚稱完善,地上每隔約100公尺,便鋪有一塊棋盤石。若有鎮中子弟考中科舉功名,騎馬或坐轎衣錦還鄉時,每到一塊棋盤石便會稍停片刻,藉以顯示光彩榮耀。

另外,鎮內有身分地位的人家出殯時,棺木也會在每一塊經過的棋盤石上停住,跟隨在後的孝子賢孫,於此跪拜後再續往前行,藉以表示不捨。一塊石頭,兩種用途,一是生前風光,另一是死後哀榮,卻都同樣顯現出古代階級意識差異的懸殊性。

和平古鎮文風鼎盛,區區一個面積不過0.43平方公里的小鎮,從宋代到清代,有據可查的進士便有一百多名,秀才、舉人等更是不計其數。而鎮上的和平書院是閩北歷史上最早的一座書院,創建於五代後唐時期,宋代理學大家朱熹也曾經到此講學。

古代讀書人歷10年寒窗的苦讀,最終希望便是能登科中舉,金榜題名,光耀鄉里及門楣,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影響了中國數千年。因此從一進書院大門開始,建築形式上就透露出這樣的訊息。大門頂部取官帽的形式,同時開了三個口,象徵「品」字,不僅是代表為官的意思,更有要當有品級高官的深意。



步入書院,迎面而來的是青石板搭成的階梯,共13階,象徵仕途平步青雲、步步高升。走進中堂,令人不由得遙想起當時那一批批熟背四書五經,為求功名的莘莘學子,琅琅讀書聲似乎依然迴盪堂前廳。

在古鎮的制高點往下鳥瞰,整座古鎮規模一覽無疑,一座座古瓦紅牆的建築錯落有致,兒童在院落裡玩著跳繩,曾經有多少人在此起落,眼看起高樓,眼看樓塌了,想著想著,似乎讓人又陷入了如墜霧中的悠遠年代。

【2004/12/0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