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7

斯洛伐克心得分享
分類:斯洛伐克

自斯洛伐克回來之後,據我所知已有旅行團出發前去這塊台灣人的旅遊處女地,此刻也有媒體團在當地參訪,雖然我不知道這是本來就已經存在的,還是大家也開始注意到這個國家,反正能旅行都是好的,都是值得鼓勵的。
如果大家對這個東歐的新興國家(1993年才獨立)有興趣,歡迎一同來分享我的斯洛伐克經驗。
時間:11月5日(六)下午2點地點:V1492旅行與閱讀俱樂部(台北市青田街12號B1)

2005/10/18

天國的階梯 : 巴拿威
分類:菲律賓



我從菲律賓呂宋島中部的避暑勝地碧瑤(Baguio),前後算算總共坐了14個小時的車,忍受屁股酸痛,為的就是一睹巴拿威(Banaue)梯田風貌。梯田景觀在亞洲並不少見,甚至台灣也可見到,幹麼非要到這裡,有什麼特別嗎?



巴拿威位在呂宋島中部中央山脈,是進入梯田區域的入口山中小城。這些海拔1200公尺左右的梯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由當地原住民伊芙高族(Ifugao)爲了防止土壤流失,共同合作用岩石堆疊成一道道的堤壩興建而成,開始在此世世代代直到如今的農耕生活型態。

如此大規模的梯田總共分佈在六個區域,一層層的梯田平均一至二公尺高,被當地人稱作「巨人的階梯」,也被稱為「通往天堂的天梯」,若是相連起來長度可繞行地球半周,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景,更因為豐富的人文景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的名單。

是不是奇景,我一直認為要「Seeing is Believing」,再多錦上添花的頭銜都沒用。要深入梯田及村落,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自己的雙腳,許多外國觀光客喜歡來此健行,順便探訪不同的民俗風情。換個角度看,正因為交通不算方便,已漸漸式微的稻米文化才能被保存至今,不禁令人猶豫在觀光與文化保存的兩難間。



這些健行的山中道路,其實也是伊芙高族人平時出入的路徑,走起來山景相伴,綠意盎然。我挑了其中一條通往巴塔德村(Batad)的路線,來回約6個小時。

巴塔德村以延伸到山頂的梯田,以及酷似古羅馬圓形環繞劇場的梯田著名,村落就三三兩兩的散落其中。居民至今所住的還是傳統的高腳稻草木屋,下層架高養些畜禽,爬木梯進入屋內便是起居空間,上層則是儲藏室,屋前的地方還曬著收割後的稻米,雖然小,但是每分空間都做最好的利用。

走進村中,村民熱情開啟陶甕中自釀的米酒,邀請我們小酌一番,米酒喝起來像是原住民的小米酒,事實上,這裡的伊芙高族和我們的原住民朋友也有血緣上的關係,都是屬於南島文化民族,在某些習俗上也能看到相似的影子。

梯田擁有完善且複雜的灌溉系統,村民帕雅(Payay)告訴我,除非是遇到旱季,不然基本上稻米產量可以自給自足。村民不僅引泉水種稻,也在水田裡養魚,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



太陽當空照,我躲在稻草屋下和伊芙高族人一起納涼,我深深覺得,這裡不僅梯田景色奇,在背後那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價值,也讓旅人嘖嘖稱奇了!

【刊載於94.10.18中國時報E8休閒旅遊版】

2005/10/14

斯洛伐克影像紀行19
分類:斯洛伐克



「舊」不一定要用「新」取代才叫進步,有時輕描淡寫添上創意,不僅保存古意,也有神來一筆之妙。



像這面斑駁的牆,原本是都市更新的眼中毒瘤,但用畫筆畫上一些出口之後,破舊陳敗的感覺彷彿也被釋放了出來,反而賺得路過者的會心一笑及增加了城市一景。

也許當我們這些每日忙碌的麻瓜突發奇想走上旋轉梯時,搞不好就像闖進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一樣,是個充滿各種可能,有著意想不到驚喜的天地。

【刊載於94.10.13中國時報 浮世繪版】

2005/10/12

登山旅遊團
分類:台灣



國慶假日三天,決定跟學校登山社爬嘉明湖,順撿三叉山與向陽山。但出發前因為堅持於一瓶難開的梅酒,不小心讓手腕的韌帶受傷,再加上有陣子沒爬山了,著實還滿擔心自己的狀況。

但一想到照片上隕石撞地球的嘉明湖美景,決定一搏。經過一夜近九小時的車程,終於來到位在南橫上的登山口。一下車就被眼前的景象嚇到,遊覽車一輛又一輛,沒想到爬山的人還比東區逛街的人多,聽尚未啟程的山友說,這個假日約有五百多人預備造訪嘉明湖,這還只是他知道的,有可能更多。一時之間,也不知是該慶幸大家都有正當休閒娛樂,還是悲哀自己明明想暫時逃離城市喧擾,卻誤闖山林西門町。

這位山友說的一點不假,光一路上我就遇到了四個認識的朋友,在台北平常幾個月見不到面,卻在這裡狹路相逢,真是活見鬼。我遇到了拍照設計一級棒的青蛙桑,他做的一本本山林紀錄電子書,常讓我神遊,這回帶著原班人馬挑戰嘉明湖;遇到只有透過電子信件聯繫,卻同寫了一本書,心中對於她攀登聖母峰這種我這輩子已經死心的夢想,後來雖未成功,但仍佩服到五體投地,卻沒見過其人的美涼;遇到了在剛爬山時教我「踏地惟恐地痛」的態度,走路要慢慢走,山也必會回報你溫柔對待的資深嚮導順哥;遇到了一位剛離職不久,曾經邀我寫過希臘的一位編輯,想必她也想在嘉明湖找到跟希臘一樣的藍天。

人多也算了,頂多放棄在湖邊和水鹿美麗邂逅的幻想,還可以對湖景垂涎。原本氣象預報北部及東北部有雨,南部降雨機率不高,偏偏氣象預報只能參考,實際狀況還是得老天爺賞臉,怎奈三天下了兩天半的雨。我們走了全程14公里中的3.5公里,來到向陽工寮,經過討論,決定第二天撤退,因為上面一直不斷有隊伍撤下來,消息是「山上人滿為患,已找不到營地,且雨下得更大」。與其前仆後繼被水扁,不如到山下另謀出路。

接下來仍然在殘念中渡過。要去泡栗松野溪溫泉,溪水暴漲;要去登關山嶺山,大雨過後,山路依舊濕滑。後來終於去成了中之關古道,也好不容易見到了久違並且格外令人想念的陽光以及白雲圍成的藍天,只是登山隊變成了旅遊團,這可是始料未及的。

2005/10/05

斯洛伐克影像紀行18
分類:斯洛伐克



金黃色的大片向日葵,洋洋灑灑的栽植在起伏丘陵上,....



這種太陽花特別討好,因為跟愛曬太陽的歐洲人一樣,陽光一照射,精神立刻抖擻了起來,但陽光一消失,馬上變成病懨懨的樣子,溫暖燦爛的陽光確實能讓久蟄的心情開朗起來。我常覺得只要人的心情好,王八也變長壽龜,看什麼都好看。沿路開車看著黃澄澄的一片,心中舒暢快意,天地無限清朗。

2005/10/04

斯洛伐克影像紀行17
分類:斯洛伐克



我們在教堂外探頭探腦,望著上鎖的門栓,左右打量要去哪裡找人幫我們開門。



這時一位婆婆拿著鑰匙出現,問我們是否要參觀。這是在斯洛伐克參觀木教堂時常有的場景。平日門是鎖上的,但總在關鍵時刻會有看似村民的人來幫忙開門,我們笑著說,這是前東歐共產的線民系統依舊發揮作用,不然實在想不透為何出現時間抓得那麼準,而且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