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寮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寮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6/21

清晨的橘色身影



在龍坡邦,除了仔細端詳寺廟建築與彩繪外,每天早上的僧侶扥缽化緣,也是此間著名的文化活動。往往天還沒亮,古都就被窸窸窣窣開始蠢蠢欲動的聲音與氣氛所喚醒,街道上走動的黑影幢幢,都是早起要看僧侶扥缽化緣的遊客。只見天色在啼叫不已的雞鳴聲裡,才剛剛透出一絲魚肚白,已經在廟裡做完早課的僧侶們,穿著橘色袈裟,有秩序的背著扥籃魚貫從寺廟中赤足走出,在街道兩旁跪地的信徒早就已經備妥奉獻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奉獻給走到自己面前的僧侶。不管是搓揉成一團團的糯米飯,或是其他的食物,當地和不遠千里來自泰國的信徒們,每一位都是莊嚴神情中帶著奉獻的喜悅。


九重葛下僧侶準備開始一天的作息


虔誠的信徒跪地奉獻


惜福更懂得施福


巷弄間穿梭的橘色身影


人多但卻寧靜

僧侶、信眾和遊客,三種不同目的與不同身份的人各自排成三條直線,人數雖然多卻寧靜,除了僧侶赤腳踱過沙地的摩擦聲,以及遊客此起彼落按下快門的聲響外,彷彿就聽不見其他的聲音了。所有的人會告訴你在這過程中可以照相,但請記得把閃光燈關閉,避免影響這樣的虔誠與祥靜。雖然我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看到這幅場景,任誰都會有著一股從心裡翻轉出來的感動。僧侶們回到寺廟,將化緣得來的食物平均分配,他們恪守過午不時的戒律,在中午前進食完畢,日復一日,過著這般清修的生活。


僧侶也會將多的食物再分給路邊的貧苦小孩


我們多幸福,吃每一粒米都要懂得珍惜,有人每天要吃飽都是件難事



龍坡邦是個安靜的城市,這裡比起東南亞其他著名的城市,沒有什麼值得傲人的大景點,但是如果你喜歡慢條斯理的享受生活,細細咀嚼其中散發的味道,那這裡肯定不會讓你失望。這也難怪許多遊歷各國的遊客在造訪東南亞不同的城市之後,無不還是懷念這裡的一切人事物,包括我在內。

2010/06/07

無廟不成龍坡邦



龍坡邦的特色就是廟宇眾多,大大小小的廟在最盛時期曾經多達66間,至今仍遺留下來的,雖然僅剩32座,但也都呈現了寮國寺廟的精華。沿階梯登上海拔372公尺的普西山,是龍坡邦的最高點,山上有座蓮花含苞待放形狀的塔,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從這裡鳥瞰夾在湄公河與康河之間不算大的市區,在一片綠意盎然中,可以瞥見佛寺的金色飛簷,整個城市感覺十分平靜祥和。


普西山上的金塔


在普西山上等待日落的僧侶

從反方向下了普西山,便來到昔日的皇宮,建於1904年的王宮,是法國政府送給寮國國王的禮物。這裡沒有恢弘磅礴的氣勢,反而有種小國寡民的況味。現在的皇宮是間博物館,和大多數的皇權一樣,昔日的門禁森嚴變為現在的門庭若市。裡面展覽著許多國家領導人贈送給寮國國王的各種珍貴禮物,也陳列國王的寶座、御轎,四面牆上掛著寮國民族起源與民間傳說的彩色玻璃鑲嵌畫,光彩奪目。


算是很樸素的皇宮

走到Sisavangvong大道底端,是建於1560年賽耶塞塔提臘王朝時期的相通寺(Wat Xiengthong),為了膜拜當地一棵神樹而建,被讚譽為整個龍坡邦最美的寺廟。相傳古時有兄弟倆隱士,從遙遠的地方一路風塵僕僕來到這裡,發現當地有棵巨大無比的金樹,感到十分驚喜,心想這裡一定是地靈人傑之地,便將此地取名為「相通」,意思是「金樹之城」,立樁標藉建城,後來這裡變成為瀾滄王國的都城。


相通寺


相通寺的鎮殿之寶:生命之樹

相通寺的建築特性也自成一格,成為龍坡邦式建築的代表。龍坡邦式佛寺的人字型大屋頂建築,三層屋簷低垂至幾乎觸地,兩端高翹,四面飛角,殿牆低矮。而屋頂中央有類似王冠般的金色裝飾,屋簷尖端還有水神納加(Naga),也就是龍的圖案,在底下仰視,頗有飛龍竄天之感。黑底金花的壁面十分華麗,廟的後牆是用彩色馬賽克鑲嵌而成的生命金樹,有些還鑲有閃閃發光的玻璃鏡片,雖是寺廟,卻呈現出一種低調的奢華。


清晨時分的景色


納加(Naga)被大量運用在裝飾上


這裡也有


還是納加(Naga)


相通寺壁畫上畫著地獄的慘況,告訴大家諸惡莫作

寮國人常常選擇向陽、通風、地勢較高且環境優美的地方作為建寺之地。寺廟不僅是僧侶們舉行佛事的場所,善男信女的朝拜聖地,也是進行文化教育的中心。過去寮國許多的官辦和民辦學校,只有有錢人的子弟才能入學就讀,而寺廟位窮苦大眾開辦免費的識字班,經書就是課本,僧侶便是老師。有些懂得醫學的僧侶,常用草藥或民俗療法為百姓治病,德高望重的僧侶也往往是調解民間糾紛最有權威的人,僧侶在社會上享有的地位非常崇高。因此,「佛、法、僧」被視為寮國人的三寶,每當遇到困難和不幸時,寮國人就靠祈福和信仰得到保佑。


住在寺廟裡的僧侶


地上分歧的樹影,猶如俗世的考驗,何人能參透進入悟道的天堂?

寮國男子一生中都必須出家剃度當一次和尚。如果一生中沒有出家過,被視為生人,意即未受過禮教的人,會被人們所蔑視。至於當多久則沒有明確的規定,而還俗後也可再出家,也有終身為僧不還俗的。就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在中南半島旅行,很容易就聽到來自世界各地遊客對於寮國的稱讚,到底怎麼樣的魅力,使得這個中南半島唯一內陸國如此受到青睞?在曼谷碰到的德國朋友跟我說:「寮國沒有觀光業帶來的商業習氣,人心純樸,就像它的國名縮寫PDRL(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Lao)」一樣:「Please Don’t Rush in Lao」。親自造訪後,才知道原來寮國是需要用心慢遊的,如此方能體會美景與良善人心。

再回龍坡邦



位於中南半島的寮國,是半島上唯一的內陸國家,雖不靠海,卻又得天獨厚的有著湄公河浩浩湯湯流經,須多重要城市皆沿河興建,寮國第二大城的龍坡邦(Luang Prabang)亦是如此。雖是第二大城,但與其說它是城市,不如說是小鎮。而且似乎是個光陰停滯,擁有精緻廟宇的歷史小鎮,更重要的是一種美好時光與感覺的保存。


時光在這裡凝結


法式建築前走過反差極大的橘色袈裟僧侶

14世紀前,來自柬埔寨的真臘王朝統治著整個寮國,直到西元1353年,國王法昂(Fa Ngum)才建立寮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極權國家:瀾滄王朝,其意為「百萬大象王國」,並建都於龍坡邦。從那時開始,為了建立強大的中央政權,便以逐漸發揮影響的佛教定為國教,取代了原本的印度婆羅門教,一直到1560年國王將都城遷到萬象(今日首都永珍),龍坡邦始終是佛教信仰中心。

如今來到龍坡邦,城市有種沒落貴族的感覺,但以寺廟為主的古舊建築掩藏不住曾經有過的光輝。就算之後王朝分裂為三,在此的龍坡邦王朝在文化上依舊延續璀璨亮麗,也成為19世紀末法國殖民統治時的重要城市。而龍坡邦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東南亞保存最好的古老城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保護。


白天的法式莊園,這些莊園紛紛作為懷舊的旅館


坐在這邊發呆也不錯


晚上又別有一番風情


隨處都有法國的味道與影子

但回過神來卻還是在寮國

龍坡邦是個適合散步的城市,我安步當車,享受慢條斯理的氛圍。寮國與柬埔寨、越南三國在1893年到二次大戰前,都同為法國殖民地,是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份,自然保留了些法式建築。這些建築現在分作不同的用途,有的是政府機關,有的是旅館,有的則是讓人時空錯亂的南法麵包小舖。走在主要街道Sisavangvong大道上,距離現在也還不到一百年的時光,但卻已經有了撣也撣不掉的歲月感。


從普西山望向皇宮與湄公河


街道與樓房


一江春水向東流


龍坡邦被山環繞,寧靜又安詳

2006/11/14

旺陽山水
分類:寮國



旺陽(Vang Vieng)吸引人的是那造型獨特,以石灰岩地形著稱的好山好水,但更令旅人流連忘返的,是那兒的純樸風貌、敦厚人心與悠閒步調,彷彿追回一段記憶中的最好時光。

行走在搭建於河面的竹橋上,雖然不時傳來吱軋作響的聲音且巍巍顫顫,卻是來往兩邊的交通孔道。夕陽西下時的竹橋,除了是交通要道的角色外,餘光中橫豎交錯的結構,與倒映在水面上的虛幻波影,成為一天結束,倦鳥歸巢的鄉間恬靜意象剪影。平靜無波的河水,映照著遠方的山,像面鏡子一五一十的忠實反映形象,形成了平衡且均勢的山水景色。。

佛像安靜祥和的睡臥在千錘百鍊形成的石灰岩洞裡面,光線從洞口投射進來,彷彿是來自天界溫和的摩挲,一如旺陽的寧靜。人在石灰岩洞裡,顯得渺小,除了坐著欣賞造物者的傑作,平撫震懾的心情,面對這片大,似乎再也不能作些什麼了。

2006/09/25

鹽家孩子燦爛的笑
分類:寮國



來到煮鹽村時,正是日正當空的中午,雪白的鹽粒加上猛烈的陽光,眼睛被刺得幾乎睜不開來。這個距離寮國首都永珍45公里的小村,因為地下水的含鹽量極高,因此村民們將井水汲取上來,再以鄰近工廠廢棄的木屑作為免費燃料,一池池的將水煮乾淬鹽,以維持生計。

我還沒踏進24小時煮鹽的草棚內,就已經聞到陣陣因為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煙味,一進去之後,更是被嗆得七葷八素,淚水直在眼眶打轉。而這兩位煮鹽人家的小朋友見著陌生人進來,好奇又熱情圍著我們打轉,頻頻揮手叫我們用手上的相機幫他們拍照,他們似乎已經習慣在煙霧迷濛中穿梭來去,童稚的笑容始終掛在臉上,並不像我們已經被煙薰成一張苦瓜臉。而他們也很擅長擺姿勢,兩人就像姊妹花般的有默契,不斷互相搭配變換,不亞於台灣時下年輕人流行拍大頭貼時的十連拍絕技。

【刊登於95.9.24聯合報】

2006/09/04

萬象寮國11:路邊的星巴克
分類:寮國



咖啡是世界上最風行的飲品之一。在中南半島的寮國,因為自產咖啡的緣故,因此在寮人的生活中,咖啡也是不可或缺的飲料。寮人不只有早上喝咖啡,一天當中任何時段都可以來上一杯,啜飲寮式咖啡也成為寮國人悠閒生活的一項反映。

在寮國喝咖啡,沒有像星巴克這樣的連鎖店,多半都是在路邊的小攤販賣。就在寮國龍坡邦(Luang Prabang)的清晨市場,熙攘來往的採買人群中,有間在大樹下的咖啡店生意特別好,圍繞攤位的長板凳上始終坐滿了人。它早上7點賣到11點,就只賣寮式咖啡,一杯折合台幣約九塊錢的咖啡,溫暖了許多人的味覺。

人們多半是在鄰近的攤位吃完早餐後,再來這裡喝杯現煮咖啡。這裡沒有講究的骨瓷咖啡杯,純黑色的液體就盛裝在普通玻璃杯裡;也沒有複雜難懂的咖啡機,從木柴加熱的熱鍋中舀起一杓滾水,沖過簡單的濾網,就是寮式咖啡。寮式咖啡最特別的是,它不加奶精不加糖,反而是用煉乳取代,一層煉乳一層咖啡,端到眼前時黑白分明,攪勻後喝起來有股濃重且獨特的炭烤風味。坐下後,老闆會先給你一杯熱茶,咖啡送來後,桌上的小蛋糕、切段的法國麵包,都能拿來配咖啡,最特殊的是配油條,沒想到吃起來還與寮式咖啡挺搭的。

由於曾被泰國的報紙報導過,這裡除了當地人光顧,還有許多泰國遊客慕名而來。老闆熱情的與所有人閒話家常,我想咖啡的香醇再加上獨特的人文風景,真是別有滋味啊!

【刊登於聯合報玩遍天下版】







2006/06/19

萬象寮國10:在寮國吃一天
分類:寮國



人終日忙碌,說穿了就是為著三餐而忙,有時難免有著為生而吃的無奈,但在中南半島寮國古都龍坡邦(Luang Prabang)緩慢的生活節奏之下,雖同樣是照三餐定食,卻對吃飯這件事有了不同的體會。

寮國人日常生活所食,雖然稱不上自成一方菜系,甚至有時以我們眼光看來還略嫌寒酸,但就像寮國給人的純樸自然感覺一般,料理雖簡單,但進入口中細細咀嚼,卻愈能吃出食物原味,這倒與近幾年風行的「慢食」精神不謀而合。

在古都閒散的一天,可以從一根法國麵包開始。由於受到法國殖民文化的影響,連歐風象徵的法國麵包也融入寮國飲食文化,但寮國人並非照單全收,而是加上改良的創意吃法,舉凡純加煉乳、各式果醬、巧克力醬的甜式口味,或者是加上起士、烤肉、黃瓜等食材的鹹式風格,多樣的變化,我想大概也會讓每天啃麵包的法國人大為讚嘆並且始料未及,當真是「法學為體,寮學為用」,重點是口味竟然沒有一點扞格。再配上一杯不加糖不加奶精,只用煉乳調和,喝來有濃厚炭焙風味的寮式咖啡,就是一頓神清氣爽的早餐。

東南亞的中午,多半烈日當空,高溫令人食慾不振,如同東南亞其他國家,以米作成,吃來順口滑溜的粿類,比吃乾巴巴的米飯,更是最佳拍檔,也是主食之一。只不過這裡不似泰國大碗裝小量,往往端上來是豪氣盛滿,吃時再利用高湯餘熱將附贈的滿滿一盤各式香料菜蔬攪和其中,擠上半粒小酸檸,清淡而不油膩。看似製作簡單的料理,但就像台灣的切仔麵一樣,不同攤的巧妙美味也相異其趣,有時湯中浮著些許的油蔥,也讓人在異鄉品嚐到家鄉的熟悉滋味。

夜幕低垂,微風徐徐,正是找家餐廳,大啖寮國傳統食物的最佳時刻。寮國亦是稻米主食區,但和台灣不同的是,糯米才是餐桌上的主角。糯米多半放在小竹簍中端上桌,並不是餐廳的噱頭,一般人家也是如此,因為既可以保持濕潤,避免乾硬,又有一股淡淡竹香。用餐時以右手捏成一顆顆剛好送入口中的飯團,再搭配以煮和烤居多的菜色,蘸著煮物的湯汁,或就著烤肉烤魚,喝著寮國自己生產的啤酒,大瓶玻璃瓶裝售價才8000kip(大約24元台幣),物美價廉,就是酒足飯飽又具特色的一餐。

若是嘴饞,晚上的夜市也有小吃讓你塞牙縫,魚露沾烤糯米棒、油炸小點、炸春捲等等都是可以邊走邊吃的選擇。若想找個地方坐下,路邊的Buffet,裝滿一個盤子16元台幣,十數種的菜色,也是豐富的第四餐,看外國人趨之若鶩的樣子,就別擔心衛生的問題,安啦!

【刊登於6月13日中國時報旅遊版】


成排的法國麵包,最令人大開眼界的是後面成排的各式配料,十足寮式風格。


正餐吃糯米,連小吃也還是離不開糯米。加魚露烤過的糯米團,吃起來有肉鬆的味道。


路邊的寮式自助餐,菜色鮮豔且味道不錯,連老外都抵擋不住誘惑。


炸過的春捲。


煮粿條吃起來有家鄉的味道,加入大量青蔬,營養滿分,胃口也大開。


寮國菜簡單樸實,炒碎肉加上糯米飯就是一餐,細細咀嚼,也頗有滋味。來罐啤酒更是享受。

2006/04/25

萬象寮國9:圍牆外都美好
分類:寮國



在中南半島的寮國,古都龍坡邦的悠閒午後,忽然被一群孩子的嬉笑聲打破了寧靜,一顆顆小蘿蔔頭從學校圍牆上探出頭來。圍牆外面的世界似乎總是比黑板上傳授的知識來得更吸引人,再加上圍牆外面擺放著棒棒糖、果汁、各式各樣小玩具的攤位,更是絕對比老師課堂上鼓勵人心的小獎品來得有趣。

這樣的場景令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那種彷彿圍牆外所有事物都是美好的想法,矮小身軀使勁撐在高大圍牆上,隔牆向商家買冰買零食,不僅滿足幼小心靈的冒險感,似乎也是不分國籍童年裡不可或缺的回憶。

【刊登於95.4.24中國時報浮世繪版】

2006/04/10

說寮國的故事
分類:寮國

這個星期六,我將在V1492旅行與閱讀俱樂部帶領大家沿著湄公河一探寮國的美景,感受寮國人良善的心,看看名不見經傳的寮國究竟有什麼魅力讓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們流連忘返。如果有興趣,歡迎來聽我說故事!


時間:4月15日(六)下午2點
地點:台北市青田街12號B1

2006/03/24

萬象寮國8:撐傘騎車
分類:寮國



在寮國的期間,雖是早晚偏涼的冬天,但畢竟是屬於熱帶區域的中南半島,因此太陽愈往天頂懸掛,火傘也愈漸高張。這時,不管騎腳踏車,或是騎機車的女子,每個人都會撐起一把小洋傘,來遮蔽紫外線的侵襲。這些被撐起的洋傘通常不大,有趣的是還帶有花邊,像極了法國穿著馬甲的貴婦所撐小傘,再加上寮國女子的傳統長裙,也成為街頭上極有特色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