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6

小河流流台版貢多拉



以往噶瑪蘭族(Kavalan)都被歸類為平埔族的一支,直到2002年才被台灣官方認定為第11個原住民族。首見於歷史的記載是在西元1632年,當時佔據淡水一帶的西班牙人,有一艘商船在航行中被颶風漂流至「蛤仔難」平原,蛤仔難也就是今日的噶瑪蘭。

十八世紀末漢人大舉入墾以前,噶瑪蘭族是在蘭陽平原上活動的主要族群,也因此「噶瑪蘭」這三個字不僅是宜蘭的古名,也成為宜蘭的代表。以前蘭陽平原河道縱橫,噶瑪蘭人多依水而居,或居於平原上凸起的高地。在漢人的勢力進入後,噶瑪蘭人抵不過漢人利用各種巧取豪奪的方法侵佔,祖傳土地不斷流失,迫於環境及生活壓力,噶瑪蘭人陸續遷移至花蓮豐濱新社地區。時至今日,真正居住在蘭陽平陽上的噶瑪蘭人己經很少了,他們散居各處,沒有比較大的聚落,漢化也比較深,許多傳統生活禮俗都已經失傳,反而遷居花蓮的噶瑪蘭人保留較多習俗,成為噶瑪蘭人文化維繫的最後灘頭堡。

宜蘭五結鄉的流流社是噶瑪蘭族溪南16社之一,「流流」的意思是地形細長或水流沖積之地,在冬山河還沒淤積改道截彎取直之前,噶瑪蘭人以船隻作為行駛淺水區的主要交通工具,可用來載貨或趕鴨,所以又叫鴨母船。冬山河休閒農業區,打造了6艘鴨母船,打算推出遊河之旅,從五股圳划到利澤簡的流流社,行經區域以冬山河舊河道為主,不僅可以遊覽沿岸風光,更可透過船伕兼耆老的解說,了解噶瑪蘭的歷史。


遊河沿岸有許多民宿,宜蘭合法登記民宿600多家,將近一半都聚集在冬山河沿岸,是旅遊住宿的亮點


搭乘鴨母船行水在舊河道,頗有在義大利威尼斯搭乘鳳尾船貢多拉的感覺,如果船伕能夠穿上噶瑪蘭人的傳統服裝,那麼肯定更吸睛


流水緩緩,流流不再,一個民族也如同流水般消逝與稀釋


流流社的登船口


噶瑪蘭ㄟ古厝的樹屋民宿,住在樹上的感覺應該不錯


民宿主人準備的點心,左邊是噶瑪蘭人的麵粉煎,加入黑糖和番薯粉,甜Q口味:而右邊是漢人的麵粉煎,口味是鹹的,邊吃邊喝用麵包樹、欖仁及土肉桂熬煮的噶瑪蘭茶。


古井依舊保存


靠水吃水,噶瑪蘭族亦有捕魚文化


「流流社」因馬偕到訪,開始接觸基督教信仰,設立聚會所,並在聚會所前栽種一棵大葉山欖,這棵樹不僅是當年馬偕落腳宜蘭的歷史見證,也是宜蘭縣政府的保育老樹。新宗教傳入瓦解了傳統的信仰,當我們歌詠馬偕時,不知道噶瑪蘭的祖靈怎麼想?


最能展現噶瑪蘭特色的,要算是利用香蕉絲作成的織品。將香蕉樹皮一層一層地剝下,再撕成十公分左右的寬度,然後以刀片刮除肉質,只留薄薄的表皮,刮除時必須非常小心,否則有澱粉殘留容易腐爛。處理好的樹皮先放在陰涼處晾乾,一直到完全乾燥後再剝成細細的線,香蕉纖維做成的衣服,沒有花紋,縫製成長袖滾黑邊方衣,夏天穿起來非常舒適。

1 迴響:

網頁設計 提到...

看玩這篇我對噶瑪蘭族比較瞭解了!
帶幾乎很少看過這個族的原住民
很可惜~
那間樹屋真酷沒想到可以住人!
格馬來族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