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2

貍貓居酒屋食記



應朋友之邀,有場居酒屋的試吃品嚐會。居酒屋總是日本人下班後聚會的場所,貍貓居酒屋也希望營造這樣的風格。


每種美食照片讓人垂涎欲滴的背後,都有個默默無名的燈手,感謝攝影達人鮮師帶來能襯托美食色澤質感的燈光,不過要強調的是,貍貓的食物不是只用看的,用吃的才過癮。


生魚片照一照會不會就烤熟了啊?


生魚片一打光果然閃閃動人,這道生魚片總匯很澎湃,要價380元也算物超所值。老板說,他想帶給大家的就是坐在居酒屋裡味覺的享受,但是庶民的價位。


這些握壽司沒有每種都品嘗到,因為上來大家就虎視眈眈,沒有禮讓這件事!但吃的稱讚,旁邊用看的也過癮!


老闆是個30出頭的年輕人,原本在教科書出版公司做到協理,但警覺到少子化帶來的衝擊,以及考量自己的興趣,便毅然決然改行做餐飲,貍貓居酒屋不是他的第一家店,但這並不表示其他的店都倒了,事實上也都還在繼續經營中。只是純粹想要營造一種「可以很輕鬆喝酒聊天的氣氛」,於是狸貓就誕生了!來這裡喝啤酒真的很過癮,每人188就可以無限暢飲,對我來說,酒是喝氣氛的,而這裡真的有喝酒的Fu!


生牛肉將月見拌匀後,口感冰涼卻十分順口。


松阪豬肉搭配杏鮑菇加上九層塔的焦香,十分下飯。


右邊的薰味雞也是店內招牌,其他地方吃不到的。


一個人去不知道該點些什麼,那就來碗無敵海鮮飯,各種海味一次一網打盡。視覺上也很賞心悅目。


明太子烤中卷,上頭吃到的明太子在嘴巴裡迸出海洋的鮮味,喔!我真的聞到大海的味道。


大廚是七十年次的帥哥,沒想到年紀輕輕就有一身好手藝。我在旁邊觀察他在生魚片的下刀與擺盤,刀法俐落,一絲不苟,有超乎年齡的成熟,動作超帥,認真的男人也很動人啊!


平凡的日式炸豆腐,吃完沒什麼特別感覺,不過是中場清除味覺的好菜色。


烤鯖魚本來以為會很柴,沒想到就是一個「嫩」字來形容。


說實在話,整晚最不讓人驚艷的就是這道綜合串燒。醬汁有點偏鹹,層次感不夠,而羊肉有點腥羶,也許沒和其他的菜比較尚可過關。但整晚的菜色太豐富,因此這道就有點LOW了!


雞腿肉做的雞肉唐揚,肉質滑嫩,外層的麵衣恰到好處,不會像其他地方相同菜色,麵衣誇張的佔到三分之二的深度,趁熱吃最棒。


老闆說,每天早上4點多他和廚師都會輪流到魚市場去挑貨,除了菜單上的菜餚外,也有鱻魚區,把當日買來的新鮮魚獲放在陳列台上,讓客人挑選,並且決定作法,新鮮當然好吃。這道馬頭魚就是非在菜單上的驚喜。

這晚吃到的不只是美食,更有年輕老闆對於自己事業的打拼精神與希望客人體會到的誠意。

貍貓居酒屋: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50之1號
電話:02-2393-8898

2010/06/01

搭台灣好行 真行



以往要出去玩,自己開車嫌停車不方便,但台灣的大眾交通銜接總是2266,往往等到海枯石爛也不確定到底有沒有車。因此「台灣好行」的推出,讓遊客跨出高鐵或台鐵站後,就能有one day pass的評價與易行的旅遊樂趣,讓交通問題不再困擾大家。

我搭了桃園縣的台灣好行:慈湖線(網站連結請按我)從中壢火車站旁的桃客總站出發,這條線串起了包括大溪老街、兩蔣文化園區、石門水庫、三坑老街等景點,沿途還有石門活魚、大溪豆乾等誘人的美味小吃。一張票100元,可以在一天中不限次數的上下車,十分方便。



大溪是大漢溪最上游的河港,也是當時台灣最內陸的港口,當時桃竹苗農產品、日用品、茶葉、樟腦油等也都藉由大溪轉運,河運全盛時期,帆影點點,萬商雲集,和平路與中山路老街的街屋仍以古典風華見證大溪曾有的繁華。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在重整後似乎重生,到了假日人潮絡繹不絕。但到路線上的另一條老街:三坑老街,就真的能體會滄海桑田的心境了!這裡也是因為河運而發達,但大漢溪水位降低後,三坑就此沒落。不過我反倒喜歡這樣的韻味。


這裡是龍潭第一街


街頭的黑白洗,是早年婦女洗衣的地方,更是村裡頭的八卦放送站。


永福宮前的稻程,穀子不見了,變成汽車的停車場


這間店可驕傲的咧!因為看板上的櫻花啤酒,在當時可以這裡才有得買的奢侈品,斑駁的看板記載著過往的歷史


我喜歡這樣的綠意


離三坑不遠的大坪有座紅橋


這座1923年完成的橋樑,是往來三坑與大坪間的必經之路,由地方人士捐錢出力興建,還能看見當時捐款的芳名錄,不過不仔細看以為是塊破石頭。我們都沒有好好對待歷史。


途經的石門水庫,遠方就是每到颱風天反而聚集更多人爭看洩洪景觀的大壩。


兩蔣文化園區的雕塑,來自全台各地去威權化之後的蔣中正銅像,變成一個切合主題的雕塑公園,全台灣沒有比這個地方更適合放這些雕像了!因為它就在慈湖邊。


藍天下優美弧形的拱橋


慈湖的美濃妝淡抹兩相宜


沒想到非假日人潮還這麼多,每整點都會有衛兵交接,也是必看的重頭戲


我最喜歡這兩座公仔了!展現極大的親和力與趣味性,任誰看了都會發出會心一笑

又新又快捷的觀光公車,下次也可作為出遊的另一種選擇!

2010/05/18

深山裡的食后



武俠小說裡,不世出的高人總是躲在深山中,但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我們來到新竹尖石鄉的山中,山不算太深,但卻有高人讓我們驚艷。不是她的武功高強,而是在舌尖的味蕾上下功夫讓我們臣服。


冠軍在哪裡?從缺啦!


茶壺和茶杯也都是泰雅族常見的桂竹所作


豪邁的飯桶裝盛著小米飯

說實在話,我吃的所謂原住民風味餐不知凡幾,但古屏生大姐所做的風味餐,不僅看得見原住民食材,而不是只有做裝飾唬唬人而已;擺盤也十分用心,端出來就讓人食指大動。餐廳沒有華麗的裝潢,但這就是原味,質樸不造作的風格,如果又在燈光美氣氛佳的地方吃原住民風味餐,那真LOW掉了!


刺蔥煮蛋有著微微的香氣,是放涼食用,不是像茶葉蛋熱呼呼的喔!


這看起來像綠豆的東西就是「馬告」,山胡椒!


馬告雞湯


紫米蘿蔔絲菜包,外面用月桃葉包裹,內裡外在都香


內在美也要看一下


看多了燉煮的桂竹筍,這道涼拌桂竹筍頗受歡迎,瞬間掃光。


涼拌過貓


好吃的酥炸椒鹽斑甲,有人不敢吃,所以我吃了好些隻!


筆筒樹心炒杏鮑菇,我是第一次吃到筆筒樹心耶!


山茼蒿捲不管是吃原味、或沾刺蔥醬油口感都相當不錯!

古大姐人如其名古道熱腸,我們吃完飯後他親自帶我們帶後山去看螢火蟲,每個人都有滿滿的感動。回來盒子傳給我她的故事,才知道古大姐是慈濟人,在山地鄉裡推廣靜思語和環保回收,三十九歲就失去了她的先生,撫養兩個孩子長大,但民宿開幕不到一周,就慘遭龍王颱風侵襲,交通全斷,一年無法開業,壓力大道受不了時,就跑到先生親手種的大樹下發洩情緒。「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這句話改變古屏生的消極態度,積極鑽研泰雅傳統美食,重現道地的原住民風味餐。

古大姊的【山清商店】
新竹縣尖石鄉梅花村1鄰24之1號
03-5841991
03-5841428
0910-961433
提醒:必須要事先預約喔!

2010/05/03

內灣懷舊曲



想要尋找內灣最具古意的懷舊建築,應該非內灣戲院莫屬了。這棟民國39年起啟用的戲院,原址是日據時期堆放木材的集材場,由地方仕紳楊盛泉先生籌劃下,成為當時播放電影,提供居民娛樂的好去處。


內灣戲院重修後搖身變為懷舊餐廳,邊吃飯邊看以前的老電影,令人發噱。發噱的理由是:以前怎麼會看這樣的電影?現在看起來跟不上時代,但以前則是看不到會睡不著的呢!


戲院裡還有小時候的最愛:干仔店。


這些零嘴也是小時候做夢都會流口水的,每天都想盡辦法省下零用錢,目的就是一嚐它的味道。


小時候家中也曾經出現過這些刊物,那是當時的「壹周刊」,報導的也都是明星新聞,只是沒有現在這麼羶色腥。


通往廁所的路上,好像經過以前的商店街。


連廁所都超懷舊!


夭壽喔!廁所放上這張海報,哪個人尿的出來啊?


大同大同國貨好!


以前最夯的學生服就是太子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廣告主題歌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磨不破!磨不破!太子龍不怕貨比貨:不會縮!不會縮!太子龍永遠不會縮!啦啦啦!大家的太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