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0

有機更要有鴨


在「樂活」、「慢食」的風潮引領之下,現代人對於吃不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於是生機飲食的想法逐漸被人所接受,只不過在台灣精密耕作的農業現況下,要大規模栽種是有實際上的困難,產量也因此受到侷限,也常常造成有機食品和有錢食品間劃上等號,花錢事小,但卻有時花錢卻未必買到貨真價實的有機產品,市面有著太多魚目混珠的情形讓人失去了信心。

不過不可否認的,有機食品是健康飲食的努力目標與方向,不管再怎麼困難,總要有一群人起頭開始做,有做就有希望。苑裡向來是中部的米倉,大安溪沖積的肥沃黑土,本來就已經造就了豐饒的收穫,而這裡就有一群人,利用天然的好環境,種出不同管理下的有機稻作。

火炎山苑裡生態協會有鑑於以往的稻米耕作常常受到福壽螺的啃食而造成收穫的損失,於是農民在成本及方便考量下,就便宜行事的噴灑農藥,雖解決眼前的問題,但到頭來受害的依舊是人類。於是協會想到以生態食物鏈的概念,利用鴨子愛吃福壽螺的天性,來解決煩人的螺害問題,不僅不用農藥,鴨子的排泄物也成為天然肥料,而鴨子的蹼會抓傷稻子的鬚根,讓稻子以為受到威脅,於是往下紮根更緊了,反而使得稻子格外健壯。在稻米收穫時,鴨也養肥了,可以出售成為另一項收入的來源,摸蛤仔又兼洗褲,一舉兩得,更重要的是土地不再受到農藥的侵害,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種植鴨耕米的田地很容易辨識,因為外頭都會圍上一圈鐵網,這鐵網並不是阻絕什麼病蟲的危害,而是怕流浪狗到田裡攻擊鴨群。另一個辨認特徵是田埂,從水泥改為卵石塊疊成,成為可以呼吸的田地,讓更多以往田裡會出現的各種生命共存,這種生物多樣性的復原,正是生態復育田的理想。所以有機米的種植學問很大,並非完全只是改變種植方式,最重要的心態的轉變,當認知到農作遵循自然法則的時候,自然會反映在對田地的照顧上。

當你要開始嘗試採用生機飲食的產品前,建議不妨親自利用假日的時候走一遭產地,與生產的農民對話,了解他們種植有機農作的心得與心態,都能嗅得出來這是真有機或是假有機,也唯有自己看到產地,才能安心的有機生活。

我們種的米最好吃

結實纍纍的稻米是農夫辛勤的耕耘

這些鴨子是有機耕作的無名英雄

久違的台灣萍蓬草在有機環境中也重新出現

1 迴響:

匿名 提到...

又得到新的知識了
有機有鴨真是有趣

木馬拍的照片加上解說好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