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海陸空健行 分類:泰國
位於泰國北部的清邁,是泰國第二大城,但和空氣污染嚴重且嘈雜的首都曼谷比較起來,這裡的步調顯得寧靜緩慢許多,也是想要前往泰北山區及叢林健行的主要門戶城市。泰北和南邊海岸風光大異其趣,它向來以蓊鬱的叢林、神秘的民族與多樣的文化著名,雖然在觀光的開發下,有些山區聚落已經變得商業化,但大部分的聚落,依舊保持了和善與神秘,不斷吸引著世界各地健行者前來,不僅僅是為了體驗異文化的風情,更是為了徜徉在這片好山好水間。
作為一個自助旅行者,來到清邁,如果不參加此地的健行旅程,似乎是不被承認曾經造訪過清邁的,至少從我接觸到的每一個外國自助旅行者,都有著參加健行的經驗,並大力向我推薦。想要參加這些行程並不困難,市區的各級旅館及旅行社都有規劃這樣的行程,從不同的地區到不同的天數,只要你想得到,幾乎都可以找到滿意的行程,而且費用非常低廉,以我此次參加最普遍的二天一夜桑烏安(Samueng)地區健行行程而言,所有費用(包含食宿、嚮導、交通、小費)只要1400泰銖,約合台幣1200元,實在便宜且值回票價。
第一天早上九點半,旅行社準時在約定時間派車來到旅館接人。我們這一團共有九個人,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澳洲、紐西蘭以及台灣,彷彿就像個小型的聯合國。聽嚮導Toy說,他當嚮導已經兩年多了,還是第一次碰到我這個台灣人,不知是台灣人四體不勤,出國只想住好吃好,還是缺少資訊,總是跟旅行團玩些固定行程,不管怎樣,心中不免覺得有點可惜。
待人全部接齊後,車子先在當地市場停留約20分鐘,嚮導熟練的挑選採買了食材,而我們也利用這段時間熟悉彼此,也許是大家目標一致,加上旅行的輕鬆心情,沒多久便能打成一片。
車子在迂迴的山路開了約三個小時,雖然晴空萬里,但隨著高度的上升,迎面吹來的風依舊有些許涼意。在用過午餐後,發給每人一個睡袋,便準備要上路了。我們這段行程全部約14公里,嚮導告訴我們,第一天只需步行四公里,算是暖身,真正的重頭戲在明天。
車就坐到這裡準備開始走路了
泰北的山脈大多從鄰近的緬甸及寮國一脈相傳,由南而北延伸下來,平均高度約在2000公尺左右,事實上,位於這一區的泰國最高峰因沙農山(Mt. Doi Inthanon)也才不過海拔2596公尺。雖然這些山區早已有人開發利用,但直到50年前開始採用燒山游耕農作方法之前,大部分的地區都可見蒼翠森林覆蓋。直到現在,非法伐木與人類活動破壞仍是此地生態面臨的最大課題之一。
一行人沿著小徑走去。途中經過數個小型的苗族村落,苗族來自中國雲南,我們穿過他們順著坡地開墾的田地,途中橫亙的田埂、簡易搭設的竹橋、田中悠哉自得的水牛、偶而被驚嚇飛起的白鷺鷥,一派與世無爭的田園景色;苗族農夫在搭起的竹屋與自家人閒話家常,一口口抽著菸,並與路過的旅人打招呼,這幅景象令人心情也隨之寬慰起來。
橫越毒龍潭
在傍晚時分,我們抵達了今晚的住宿點,這個被嚮導美化形容為「Hotel California」的地方,其實只是卡倫族(Karen)的一個小村落。卡倫族是泰國境內最大的一支山區民族,自十八世紀開始,從緬甸遷入泰北山區,根據統計目前約有廿六萬五千人左右。
約莫10多戶的人家,遺世獨立生活在海拔約1400公尺的山中。他們還是依照傳統自給自足的方式生活,自己耕作、養牲畜,沒水沒電,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在這裡一點兒也沒有現代文明的便利。我們借宿在村中一戶人家,用木板搭起的高腳屋內,簡單的舖著睡墊及蚊帳,裹上出發時發的睡袋,今晚這裡就是在山上溫暖的住所。
嚮導快手快腳的在廚房裡準備晚餐,我們必須趕在天色全黑之前吃晚餐,否則到時伸手不見五指實在不方便。而等晚餐的這段時間,大伙則瑟縮在小廣場升起的火堆邊,抵禦太陽即將下山,愈晚愈逼人的寒意。火堆旁不僅坐滿人,連小豬仔和小狗都來插上一腳,就在火堆旁舒服的睡了起來。晚餐是咖哩雞肉飯,每人再一盤炒綜合蔬菜及一碗熱湯,也許是肚子餓了,每個人都是碗底朝天,雖不是珍饈玉饌,但在簡單的環境下,已經讓人感到滿足與喜悅了。
Hotel California
內部設施
準備晚餐
卡倫族婦女
吃飽後,大家繼續轉移陣地到火堆邊取暖,其他村民也拿著火把開始往這邊聚集,對他們來說,村中有外國人來是件大事,就像我們千里迢迢的跋山涉水想要拜訪他們一樣,他們同樣對我們懷著好奇心。雖然彼此語言不通,得透過嚮導居中翻譯,但在山上,人與人之間的藩籬似乎很容易被打破,幾首山歌下來,我們和村民已經是笑成一片,彼此取笑對方的怪腔怪調。
第二天早晨,在戶外餐桌配著雞、狗、豬在腳底下亂竄的節奏中用完早餐,便告別這群山中的原住民,朝今天預定的行程前進。
在晨曦照耀下,沿途的山徑閃閃發光,仔細觀察才知碎石上附著一片片白雲母,輕易的便能撕下來。嚮導說,昨天沿路上也看得到,只是光線方向不對,顯現不出晶瑩剔透的光芒。從山稜線轉下叢林後,路徑中開始陸續出現一坨坨的大型排泄物,這是大象們的傑作,這群叢林之王,旁若無人般的隨時隨地大小便,龐大的排水量讓嚮導不禁打趣比喻成瀑布景觀。其實牠們的排泄物也是叢林不可或缺的一角,最後終究會被這片叢林所吸收,成為滋養植物的肥料與昆蟲的食源,看似無用,然而卻蘊含著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
晨曦射入森林又是精神的一天
原本生活在山林裡的大象數目不少,但隨著人類的開墾與入侵,野生大象棲地逐漸縮小,蹤跡早已難尋,而如今棲居在這裡的大象都是有人豢養的,供健行者體驗叢林騎象的感覺。泰國人豢養大象早有歷史軌跡可循,從十六世紀時與緬甸人大規模爭戰作為戰騎之用,或是早年泰北極盛一時的柚木伐木業作為搬運之用,都能看到大象重要且從未缺席過的身影。
象夫在溪邊把大象洗刷了一遍,看大象那舒服的表情,便知道這樣的沐浴是頗得到牠們喜歡的。這些與大象朝夕相處的人,也利用溪邊沐浴的機會,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感與親密感。洗好澡的大象,會走到茅草屋邊來,想用那支長長的鼻子和你打招呼。剛開始會懼怕牠的力大無窮,不敢靠近,但慢慢發現,眼前這隻巨無霸其實也很溫柔,輕輕撫摸牠粗糙的鼻子,乖順的就像隻聽話忠實的小狗。
在叢林中騎大象,這可實在是個前所未有的體驗。坐在大象上,自己彷彿一下子變成一個巨人,觀看森林的角度完全呈現不同的全新視野。雖然依舊離高聳的樹冠層有段距離,但那些攀附在樹幹上的許多蕨類與附生、寄生植物,卻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更能看得一清二楚。
大姑娘上象轎頭一遭
中午時分,時序雖是冬天,當空照的太陽卻也毒辣,和昨天夜晚山居蝕骨的冷簡直是天壤之別。在一座瀑布旁的人家休息用午餐,將長時間步行而發熱微漲的雙腳浸泡在冷冽的溪水中,頓覺透澈清涼,毛細孔緊縮的感覺像是有人輕輕按摩你的腳,這是親近大自然的免費享受,比花大錢去做人工SPA還棒。
叢林健行的最後一段行程是竹筏漂流,用一根根粗如胳膊的竹子,紮成一艘艘竹筏,順著溪流而下,相較於步行和騎大象,這又提供了另外一種視覺觀賞的角度。只見河流兩旁樹枝垂溪,水聲淙淙,真有那麼點叢林探險的況味。而站在竹筏上撐篙,看似簡單,但想要站的穩,又能順著水流適時的使上勁,實際做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幾次碰到急流只能服輸的蹲下降低重心,以免筏翻人濕。
看似單純的健行行程,卻能體會陸、海、空三度空間的視野,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刊登於台灣山岳雜誌】
最後的漂流結束行程
1 迴響:
木馬你好,我也走過類似的行程,橋當然是破的不像話,不過空氣很棒到是真的
後來跟清邁人聊,其時他們都知道要去那裡騎大象,不需要加入旅行隊
我想要待久一點的時間才開的了口^^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