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3

部落的「原」味



民以食為天,賽德克人也不例外,一年當中最重要的過年,當然也不能馬虎。從我們進到部落,似乎就一直在吃吃喝喝。

部落裡的民宿不多,我們老早就訂好了房,因此在客滿的情況下,但也可憐了一些朋友必須露營來跨年。不過這些部落裡的的親戚朋友興緻可也一點都不減,在庭院裡就烤著石板牛肉,煮著一大鍋蒜頭雞,還有生蠔以及自製的紅白葡萄酒!毫不吝嗇的招呼我們一同享用,實在就甘心,滋味也是一級棒,吃都來不及,所以也沒照相。

部落為了省事,也多半集中叫外燴,再一戶一戶的按照數量送去,這大概也是工業社會下大家忙於工作的必然。不過部落所擁有共食的習慣還在,有點像是漢人作醮時所辦的流水席,就算不認識,還是一樣熱情的邀請你入內喝茶、喝酒、吃飯。


外燴的菜一樣美味,但大豬當前反而沒特色了


就是這位大哥和我們分享美食美酒 

但有些傳統食物還是得自己作,像是紅豆飯、小米酒。紅豆飯是日據時期傳下來的,把糯米與紅豆共同蒸煮,是日本人做為年中一些特殊場合的慶祝餐食,如今的賽德克人在過年時也會烹煮紅豆飯慶祝新年,來象徵喜氣與喜悅。將微溫的紅豆飯放在手掌上,捏出形狀,愈嚼愈有滋味;而小米酒也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製,也都是「味自慢」,對自己的口味十分有信心。


木桶盛裝的紅豆飯


捏成紅豆御飯糰


小米酒是節慶不可缺少的要角,但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

我們也沒有浪費藍天白雲的好天氣,豪邁的烤大豬等著我們享用,肉汁不斷滴溢的烤豬肉,在原住民大廚的翻烤中,每個部位都有美味,大家邊吃邊叫:「快要被黏在烤盤前了!」我想,同樣的滋味拿到城市裡,味道也許不變,但不知道會不會一樣好吃?心情應該是最佳的調味料吧!自然環境悠閒氣氛下,加上有許多認識及不認識的朋友共同享用,食物就會像被施了魔法般的好吃,這就是「原」味啦!


烤大豬好吃到連男生都要向主廚獻吻


裝盤永遠裝不滿,切肉永遠切不停,因為太好吃了,一有新貨就被分食一空


愈吃愈涮嘴的烤豬肉


感謝這隻豬兄弟爲我們捐軀

2009/01/02

部落的年



又是新的一年,我們在新年的前一天,就進駐清流部落,準備和賽德克的朋友共度新年。

原住民朋友過的不是舊曆年,而是新曆年,不管哪一個年,都同樣有除舊佈新的儀式與意味在裡面,尤其在去年世道這麼不佳的一年,這樣的跨越對很多人來說,不只是時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告別昨日之我,迎接今日之我。

說也奇怪,2008最後一天,天氣陰雨綿綿不斷,但跨了一個年,來到2009年的第一天,部落的藍天、綠樹,溫暖的人情與太陽全部都一股腦兒的呈現,這一定是個好年冬,老天爺都這樣表示了,不是嗎?

部落裡的朋友每個人都動了起來,從早忙到晚,除了引頸期盼歸鄉的親人,更要挪出時間接待客人,還有部落中新年的大小事務,一人分飾多角。頭目新年一早扮演祭祀主持人,又來回廣播提醒大家來參加,結束後又去當籃球與躲避球比賽裁判,當真是厝內的代誌要管,厝外的工作也等待他來完成。

這個部落年悠閒又有趣,蓄積了能量,大家更有動力往前走了!


牛仔很忙的頭目


到部落來,明天的氣力攏幫你傳便便


繽紛燦爛的汽球向人們展開歡顏


小朋友穿新衣準備過新年


連狗狗三兄弟也換上新衣,沾染喜氣,狗來富再加連三旺

2008/12/30

三棧不拉蛋?



離太魯閣相當近的三棧社區,本身就是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為太魯閣族住民為主的河階地聚落,三棧社區隸屬於秀林鄉景美村,人口數約六百人左右,因為三棧溪流經而得名,舊名布拉旦Pradan,意思是菇類很多的地方。


不拉蛋那拉什麼?冷~~~


三棧橋頭的毛蟹雕塑向你招手歡迎


日本人遺留下來的機槍堡

三棧溪分成南北兩路,從中央山脈奔流而下,最後剛好就匯流在三棧社區。站在舊台九線的三棧橋上,兩條溪流各行其道,作為中央分水嶺的駱駝山,顧名思義像是有著雙駝峰的駱駝,這裡曾是山區聚落下山必經之地,日據時期為了方便管理,也曾加以拓寬整修,成為日本人所謂的理蕃道路。而低頭望著橋下藍綠色的溪水,心中便感覺十分清涼,這裡被社區規劃為賞魚區,由於這裡距離太平洋不到一公里,因此三棧溪得天獨厚,許多鹹淡水迴游性魚類在此繁衍,像是日本禿頭鯊便是如此。


清澈的賞魚區

在八年前,這裡的溪水由於受到汙染,許多人在溪邊烤肉,造成生態的浩劫,使得溪水瀕臨一灘死水的狀態,猶如部落面臨人口外流、並被貼上負面標籤的狀況。於是族人在2000年開始封溪,並且陸續成立環保志工與社區巡守隊,針對破壞生態、掠奪資源的行為勸阻維護,有計劃的讓大自然得以休養生息。如今,三棧溪又恢復昔日亮麗迷人的丰采,而毛蟹、貪食沼蝦等溪中生物數量也都陸續增加。

進入社區,若不仔細看,很容易會錯過非常特別的暸望台,因為這是一座利用老榕樹的天然掩蔽,而骨架是用筆筒樹搭建的瞭望台。社區的解說員Buya說:瞭望台是偵測敵人動靜時使用的,當然要非常隱密,才不容易被發覺。


村中的瞭望台


社區的老雜貨店


社區裡活潑的小朋友

就因為這樣的天然環境,三棧社區靠山吃山,渾然天成之峽谷風光,具有「小太魯閣」之美譽,途中的峽谷景觀與太魯閣如出一轍 都是屬於變質大理石 烙印在石頭上的褶皺,就是受到板塊運動擠壓的最佳證明。尤其三棧南溪的「黃金峽谷」更是遊客最愛溯溪的景點,經常吸引各地慕名而來,想要自我挑戰的遊客前來造訪。黃金峽谷的太魯閣語為Ayu Bkiluh,Ayu太魯閣語意思為小溪,由於黃金峽谷谷口石壁上有一粒粒的突起石塊,像是癩蛤蟆身上的疣,太魯閣語就是Bkiluh,所以才得此名。在黃昏時分,陽光映照這片藍色深潭呈現一片金黃,煞是美麗。

2008/12/24

祈求吉慶 天天快樂


右為蜘蛛人,左為忍者龜,右為(旗)祈(球)求,左為(戟)吉(罄)慶,攝於鹿港

又是歲末年終,今年大家應該都經歷了一個如同乘坐雲霄飛車的過程,驚險、刺激、緊張、甚至無助,但衷心希望大家到最後終究是有驚無險,而且終點就是在明年。

我選擇了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浪頭上,做了我人生中的重要抉擇。說實在的,這樣的時局變化並不在我的規劃中,但風險來了,就得去面對,雖然也曾痛苦一段時間,但時至今日,也已調適的還不錯,我相信未來的我會更好,也希望大家都是。

邀請大家在新的一年,收聽一個節目,這是漢聲廣播電台的「心靈地圖」,每週一晚上10點播出,裡頭的「世界大不同」單元,由我固定和大家分享世界遺產旅行,收聽頻率北部地區FM106.5、中部地區FM104.5、嘉南地區FM101.3、高屏地區FM107.3、台東地區FM105.3、玉里地區FM107.3、花蓮地區FM104.5,不僅空中相會,更在旅行中相見。

末祝大家聖誕快樂 新年平安

2008/12/16

萬球齊發



人類從以前到現在,始終沒有放棄過對飛行的渴望,萊特兄弟幫人們完成飛上青天的夢想後,坐飛機已不再稀奇,人們反而想回歸其他的方式暫時脫離地心引力的控制。在法國作家朱爾凡爾納1873年的「環遊世界80天」的小說裡,主人翁便乘坐熱汽球升空,也吸引了許多人嘗試這樣的飛行器具。

在埃及路克索,我們趕在曙光乍現前從居住的東岸渡船橫跨尼羅河來到西岸,希望搭熱汽球升空迎接日出。搭乘前每個人不分老女老幼,一律還得必須報上體重,還好這沒有誤踩許多人「不能說的秘密」的地雷,免得像某立委被人「撕髮」後點中死穴,也許會心情沮喪到不想升空。

熱汽球的「球長」向我們解釋了安全守則,並做了落地時的演練,熱汽球裡可沒分商務或經濟艙,所有人前胸貼後背站著,烈焰像隻兇猛卻很孬的野獸,不斷嘶吼卻又只固定朝同一個方向;在魚肚白的天色中,一個個的熱汽球也像是蓄勢待發的天燈,待熱氣充足後,便不知不覺離開地面升空了。


天燈承載希望升空,熱汽球則是載人升空,而人有著無限希望


烈焰像是嘶吼的野獸

帝王谷與神廟建築成了立體平面圖,尼羅河堆積的黑土與撒哈拉沙漠的黃土涇渭分明,換個角度看世界果然有不一樣的體認。在萬球齊發的路克索,天空中雖熱鬧繽紛,但似乎卻又有一個與世隔絕,只有畫面沒有聲音的安靜清晨,直到清真寺的叫拜塔傳來喚做禮拜的催促聲,劃破了寧靜。


從空中看,高大的椰棗樹也變的卑微


熱汽球飄過荷雪淑德神廟


請注意,強烈颱風正逐漸逼近中


荒蕪與鮮豔


平安降落農田裡


每個成功飛行的汽球,背後都有個無名英雄

過境北國



離開寒流即將南下的台灣,坐上飛機趕到寒流的前緣,在出機門的那剎那,雖然沒有真正接觸到外面的氣溫,但冷風還是無孔不入的鑽了進來,打了個哆嗦,一個十足北國的溫度。

在韓國仁川機場等待轉機。轉機時間不算太難打發,一本書,或者上上網(機場裡有免費的上網電腦),這是大部分人會做的事,或者可以來到40號登機門附近的韓國文化體驗館,做個韓國傳統工藝帶走,當做旅行的第一個紀念品。工藝品不算太難作,大致都有了雛形,只不過黏黏拼拼湊湊即可,沒有什麼難度,至於做什麼,則是看當天的主題。不僅打發轉機客的時間,更是無形中做了文化的發揚工作,少少錢大效果,怎麼我們的機場就都沒想到呢?也許轉機客不多,但應該還是能在大家傻傻等待登機前做些什麼吧!


一群人聚精會神的做手工藝


完成後的樣子


完成後和韓服小姐合照留念

我們很幸運,就在體驗館旁邊,當天有個迷你機場音樂會,三人小型樂團演奏的樂音使人醉,看著外頭的飛機起降,心想:「今天下雪就好了!」,再想:「來杯熱騰騰的咖啡更不錯!」雖然都沒滿足,但享受當下最重要。吸飽了能量,準備登機再出發。


演奏者專心演出,不因人少而打折

2008/12/02

看金字塔的另類觀點



全世界不景氣,經濟陷入「有錢不敢花,工廠訂單減,失業率攀升」的通貨緊縮惡性循環裡,許多國家開始研擬救市方案,在台灣,發行消費券就是一種鼓勵並刺激大家消費的方法之一,希望讓市場能夠再度活絡起來。

經濟不景氣並非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而增加消費與生產的良性循環也不是至今才想到的解決問題招數。在五千年前的古埃及,那時的人民也必須繳稅,但當時並無貨幣,而是以穀物形式繳交,這些「稅」很容易腐爛,如果新的稅收進來而舊的還未消耗完畢,肯定造成積壓和浪費。所以在古代,聚財與散財同樣重要,法老與祭司雖為貴族階層,但和我們一樣只有一個胃,所以也吃不了那麼多,於是如何消耗剩餘稅收,就得找到合理的途徑。

在以往的觀念裡,世界奇蹟的金字塔總是代表了君王的無道,好大喜功的炫耀之作,但在這個年代再看金字塔的建造,其實不就是「擴大內需」嗎?這些民工在農閒時到金字塔來做工,國家拿出穀物稅收給農工當報酬,不僅幫十萬人找到了工作,解決了失業率,也讓民間徵收的糧食又回到民間,讓經濟活絡起來,某種程度上來看,金字塔的建造非但不是暴政,反而是另一種的福利事業呢!



除了消耗財富的意義外,建金字塔也算儲存財富,將易壞的糧食轉換成不易毀壞的建築材料與寶物。這些財富雖然都被陳封在金字塔裡未被消費,但由於不再流於市面,也算是被消費了,更別說多如繁星的盜墓者千方百計偷取寶物,所偷出的物品不是現世人的財產,而是死人的財寶,在市面流通反而促進了經濟的活躍。

收入與支出的經濟平衡,始終是經濟發展上關注的重點,唯有合理適時的消費,才能保證生產的不斷發展與提高。金字塔的大小往往跟國力的盛衰息息相關,國力強盛,金字塔愈高;國力衰落,金字塔愈低,似乎在專注金字塔的勞民傷財之餘,也提供我們看金字塔另外一個角度。


金字塔的大,展現了當時的國力。

2008/11/27

孟買泰姬瑪哈陵飯店蒙難


左邊就是泰姬瑪哈飯店,右為印度門

看今早的新聞,印度孟買最有名的一家五星級飯店泰姬瑪哈(Taj Mahal),遭到恐怖攻擊,伊斯蘭武裝激進份子挾持外國旅客當人質。這家飯店和在旁邊的印度門同為孟買的地標,印度門建於1911年,是為了紀念當年到訪的英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后而興建的,是座融合了印度和歐洲文化建築風格的拱門;而飯店建於1903年,比印度門更早,英國人殖民印度期間,禁止非英國人進入高級飯店餐廳等等,把印度人當次等民族,於是印度實業家TATA集團創辦人Jamesetji Tata 興建這座泰姬瑪哈飯店,提供一個讓印度人自由進出享受的高級飯店。

如今是印度第一金融經濟大城的孟買,原本是由遍佈沼澤的七座小島組成的不毛之地,在1661年,當時被葡萄牙人掌控的孟買,還被當作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的嫁妝。連一向重視利益的殖民母國都可以輕易放棄它,可想而知當時孟買的卑微地位。直到英國人將沼澤填平,城市開始發展,在1668年,東印度公司更以每年十英鎊的代價從英王查理二世手中租得孟買,東印度公司便成為英國在東方實施殖民擴張和殖民統治的工具,而濃厚的英式風格也成為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

這起不幸事件除了讓我想到我曾經造訪過的泰姬瑪哈飯店(不是住過喔!是去上洗手間順道參觀),又不禁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出國時住五星級飯店比較安全,還是一般小規模的民宿安全呢?從這個事件看來,樹大好像容易招風,做個輕車簡從的背包客好像比較好呢!


這次也遭受恐怖攻擊的維多利亞車站


維多利亞車站已被列為世界遺產保護

2008/11/22

往光亮的地方走去



今年的天下雜誌教育特刊主題是扎根青春:從態度到專業,作準備好的人才」,天下雜誌邀請我寫下自己的故事與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在這不確定的年代,跟大家共勉。

我開始旅行,是在25歲的夏天。

開始旅行之後,覺得我真是被孔老夫子害慘了。因為他說:「業精於勤,荒於嬉。」旅行就是玩樂,在我們所受的教育裡,這是非常不被鼓勵的,被認為是遊手好閒,沒有生產力,東方社會裡是不容許這樣的想法的。於是我們變成全世界加班時數最長的國家,大家工作壓力大,工作效率卻不見得有所提升,生活上還有很多美妙的事都被我們忽略了。於是我就像染上毒癮般,每年總要在國內國外玩上個好幾次才過癮,我愈來愈覺得,旅行不只有玩樂,在旅行中更多的是主動學習與開放態度的培養。

於是我開始想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別人,甚至進而影響別人,我想做的是旅行推廣者的角色,於是我考領隊、導遊,整理自己旅行的想法與經驗。帶團、上課、演講都是我推廣的管道,希望在這過程中,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讓更多人認識旅行的真諦與好處,讓大家透過旅行,重新找到並去省思做為一個「人」的快樂與價值。

我在金融海嘯來臨前辭去學校的行政工作,剛好碰上了不景氣,這並不在我的規劃範圍內,心裡當然會有點慌。但我告訴自己,現在不作決定,不勇往直前,那麼隨著自己年紀愈大,包袱愈多,當然離夢想也就愈遠了。我不想讓自己變成那樣的人,方向正確,接下來就是要一路往前走了。

在美國大峽谷,一層層堆積清楚的岩層,記錄著地球不同年代的故事。我也始終覺得,人生就像沉積岩,人生中每個時期所做的事一定都會留下痕跡,除了要等待考古學家來挖掘發現外,更重要的是還必須不斷的厚實累積,讓自己成為沉積岩。

教育特刊網站:http://www.cw.com.tw/issue/2008edu/
封面人物網站:http://www.cw.com.tw/issue/2008edu/cover.jsp

2008/11/21

白河蓮藕粉見學



一般人來到白河,通常是在夏季時分,因為要來此地欣賞出淤泥而不染,人見人愛的蓮花。但蓮這個農產品,除了提供觀賞用途之外,在冬天葉枯花落之際還能有蓮藕的產出,只是從地面潛入地下,成為名符其實的「地下工作者」,不過也就沒沒無聞,很少人會留意到了。

白河所產的蓮藕和我們一般拿來燉湯的不同,平常燉湯的為菜藕,這裡的藕個頭較細長,在田裡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嫩薑,大部分是拿來作成蓮藕粉。蓮藕粉有開胃清熱、滋補養生、保護喉嚨等功能,裡頭保留許多蓮藕的營養成分,澱粉也是優質澱粉,吃多也不用擔心會發胖。

採收蓮藕需要動用到小山貓(挖土機),先豪邁的將藕田土整片翻起,然後再利用人力手工挖掘與採集。小山貓駕駛一天工資據說有5000元,看來好賺,但只有在農忙時期英雄才有用武之地,並且密集的工作時間,加上不斷操作搖桿,還得付出手腕發炎或疼痛的代價,雖不用彎腰撿拾,但也是辛苦工。挖出來的蓮藕被集中送到工廠裡削切,所有的蓮藕都必須靠人工除去不必要的連接點,只保留中間含有大量澱粉的部分,再經過清洗與絞碎,變成一桶一桶的蓮藕汁。蓮藕汁需要經過兩次以上的過濾,將蓮藕汁中的纖維與殘渣濾掉,變成一桶一桶飽含細緻粉末的蓮藕水,之後盛裝在小碗裡,等待水分滲出後,再一一的用人工刮粉的方式以日曬做最後的脫水。

台灣的蓮藕粉主要產地就是在台南白河地區,若依照這樣的繁複且辛苦的生產成本計算,每斤應該在台幣三、四百元之間,也許你覺得貴,但只要看過一次製作過程就會知道其實算是合理價格的。因此市面上常有每斤低於一百元的產品,有時會添加品質不佳的澱粉濫竽充數,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始終是不變的道理,只是往往做為消費者的我們,一則不清楚生產過程,二則不了解合理價格,所以常常被當作凱子。如果有機會在產地購買,那是最貨真價實的,而且又可以讓農民的辛苦有所收穫。


ㄧ堆堆細長的蓮藕像是薑


蓮藕汁靜置沉澱


經過過濾去蕪存菁


倒掉水後底下那層白色澱粉就是初製的蓮藕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