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9

Always Food



民以食為天,打從我們到阿妮絲家開始,就被餵了許多的食物。這點跟中國人好客的心態似乎沒啥兩樣,怕客人吃不飽主人沒面子。接下來跟各位一一說分明。

伊朗人用餐不在餐桌上,在地毯舖上一層防水布,就在地上圍坐著用餐。阿妮絲媽媽端出來的水果,不管是蜜瓜、桃子、葡萄、香蕉都甜的要死,實在好吃。伊朗產的瓜果品質挺不錯的,重點也是便宜。

有著一手好廚藝的阿妮絲媽媽,從我們到達家裡開始,就張羅著全家人包括我們的吃。第一天到家裡已是下午三點多,被曬得暈頭轉向的我們,肚子也飢腸轆轆,偏偏死要面子活受罪,阿妮絲媽媽問我們吃了沒,我們回答不餓(答非所問),可能她看出我們尚未進食,所以主動端上菜餚,我們稀哩呼嚕就吃完了。

晚餐全家人到外面用餐,吃的是伊朗式的披薩,伊朗反西方,但很多的影響卻又擺脫不掉,這裡的披薩吃起來和我們習慣的厚皮和薄片口感都不一樣,介於兩者之間,叫的蘑菇披薩,吃起來也不賴。

上館子吃披薩

重頭戲在第二天。因為前一晚大家都搞到很晚才睡,早餐十點多才吃,原本以為快吃午餐了,所以並沒有吃很多。沒想到伊朗人的午餐時間都是下午兩點多,等到午餐已經是下午三點了。

除了肚子咕嚕叫之外,更要命的是阿妮絲媽媽在作好吃的大餐:果乾雞。這道看來普通,實則費工的菜,從十二點多就開始陸續準備了,所以大家可以想像那種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煎熬。首先將桃子、葡萄等多種水果的果乾,塞到雞的肚子裡,塞滿後放到已經加入蕃茄醬的大鍋中熬煮,雞的精華融入湯中,也是麵包最好的沾醬。煮好後再將雞撈起放入平底鍋裡小火煎,煎到呈現金黃色就大功告成了。這隻雞好吃到差點把手指吞了進去,有果乾甜味,連雞胸肉吃起來也是鮮嫩多汁,一點也不柴。除了主菜外,還作了沙拉,用番紅花作成的米飯,吃得我們大呼過癮,放棄了文明的刀叉,直接雙手萬能的大快朵頤一番。

晚上七點半的巴士前往設拉子,以為這是最後的午餐,沒想到阿妮絲媽媽實在貼心,怕我們坐夜車肚子餓,還作了三明治讓我們帶在車上吃。回想這一天半,受他們家照顧實在太多。

果乾雞的材料

搭配主菜的蕃紅花飯

豐盛的午餐

讓我們在長途巴士上享用的愛心晚餐

2007/09/14

廣達演講



近幾年,不斷有演講邀約,可惜很多場次是企業組織內部邀約,並不對外開放,所以有時候只講,就沒有作場次記錄。從今天起,也透過部落格作個記錄,分類名稱就叫「靠嘴吃飯」吧!

日期:96年9月13日
邀約單位:廣達電腦
主題:微笑工作VS躍活旅程系列(走訪世界遺產紀行)

廣達在林口(精準一點說是在龜山),所以這天我下午請假,騎著機車慢慢晃上去林口台地,邊吃邊玩邊看風景,最重要的是邊蓋章(319鄉鎮),真是好心情啊!

2007/09/10

交換禮物



原本是純拜訪,到頭來變成「一泊數食」。

我們原本計劃拜訪完阿妮絲家後,當晚坐夜車殺到下一個城市:設拉子(Shiraz),怎知當晚沒車,要等到隔天的晚上才有車,退而求其次的想法是打算拜訪完後再到市區找旅館,不要再繼續打擾,後來這個計劃也沒實踐。

奧華茲是全伊朗最炎熱的地區之一,光一個早上的景點參觀和買車票,就已經被50度的高溫曬到有點中暑,聊天聊著頭愈來愈痛,於是被阿妮絲爸爸叫進去房間休息。其實從我們一到,阿妮絲爸爸就叫我們今晚睡家裡。我們推託幾次後,也恭敬不如從命。


其實在火車上以及剛到家裡,雙方就已經送的不亦樂乎了。連出國保險送的環保筷都送,阿妮絲第一次用筷子很新鮮,技術還不賴。

為了表示感謝,第二天我們將從台灣帶來的禮物(文具、皮夾、精緻購物包等)拼命湊齊,因為才前幾天,我們帶的禮物似乎就不夠用。我平常就有「撿破爛」的習慣,百貨公司來店禮、股東會贈品或各式各樣台灣人看不上眼,卻又完好如新的東西,我會把它們蒐集保存,出國時帶著出清。這些東西不管送當地幫助自己的人當禮物,或是購物時抵價、交換,都十分好用。

好不容易湊齊了,獨獨最小的曼弟沒有禮物,於是朋友把身上的Airwave口香糖也當禮物。曼弟興沖沖的咬上一顆,哇!他說好辣,馬上跑去灌水,阿妮絲試了之後的反應也是如此,嗯!這個牌子在伊朗不會賣!

在正式送禮物前,我們在火車上、家裡已經相互送過好幾回合了。阿妮絲媽媽送給女性一人一條頭巾(嗚…..我沒有!),阿妮絲阿姨也送給每個人一份禮物(我的是奧華茲的精美明信片,我還要他們賢伉儷用波斯文幫我簽名),其實他們這一天半的陪伴,就是此行中最棒的禮物了。

到後來,帶來的禮物幾乎被掏空,在沒東西送的情況下,我跟阿妮絲要了紙筆,打算畫了一幅紀念圖送給他們全家。當然收到後,球又在他們那邊,阿妮絲和娜珊寧兩個小鬼頭偷偷摸摸的跑進房間裡畫圖,剛開始不讓我看,後來是因為兩人為了畫風不同爭吵而露餡,他們倆人合畫一個娃娃,在褲管上面寫下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母,送給我們做紀念。收到這樣的禮物,實在令人感動呢!


手繪卡片,再黏上來自台灣的硬幣,希望他們看到就能想起彼此。


阿妮絲和娜珊寧專心作畫中。

2007/09/06

天使家庭



如果說之前碰到的是落單的小天使,那麼接下來一定是進入天使窩了,這家人讓我們有著這次旅途中最感動也最難忘的回憶。

從德黑蘭往南的列車上,朋友邂逅了在走廊上看風景的小女孩阿妮絲(Enis)。阿妮絲從害羞到邀請朋友到他們的包廂合照、交換禮物,直到下車還依依不捨,阿妮絲爸爸便開口邀請我們到他們家。

對於邀請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到當地人家中作客機會千載難逢,擔心的是不知道會不會造成困擾。不過這是由我們的角度思考,中國人總是顯露客氣三分的模樣,就算心裡很想,嘴巴上也說不好意思,太過反而變成扭捏作態;我觀察伊朗人,他們的邀請是出於誠心,我也就厚臉皮的接受邀請,對於他們的熱情,也許碰不到機會報答,但我想能做的就是把這份熱情傳出去,讓更多的旅人感受到溫暖。於是帶著阿妮絲爸爸寫給我們的電話和住址,早上包車去玩,下午再去安妮絲家拜訪。

阿妮絲家的成員有爸爸費沙(Fasal)、媽媽卡妲黑(Gadem kher)、哥哥艾默德(Emad)、弟弟曼弟(Mahdi)。伊朗人的家庭佈置如同清真寺般的簡單,偌大的空間裡全部舖滿地毯,光腳走在上面真是舒服,其實很想在上面打滾,但畢竟是客人不敢造次。

伊朗人的家庭觀念很重,最重要的人脈就是由家庭延伸出去的親戚關係,每到放假日,就是和家人團聚聚餐,而和伊朗人交談一段時間後,他們就會把手機裡的家人照片給你看,顯見家人在他們心中的地位。聽到有客人來,阿妮絲的阿姨、姨丈、外婆全都來了,他們說阿妮絲家的客人就是他們的客人。

綁頭巾教學時間

爸爸是銀行主管,不多話,總在一旁笑笑的看著我們。喜歡足球,是個義務足球教練,我偷偷的觀察他,其實爸爸長得很帥,是個魅力型男。他對我講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Enis is my dearest.」爸爸有什麼事也都是找Enis做,可見女兒多得到爸爸疼愛。

媽媽是家庭主婦,雖然包頭巾(因為我在場),可是一直叫大家把頭巾脫下來透透氣,做得一手好菜,我們吃得讚不絕口,還把她的壓箱寶首飾拿出來給我們看,也教在場女性如何正確包頭巾,穿Chador(黑色斗篷),更大方的送上幾條,個性豪爽,雖然英語不太好,但豐富的肢體語言往往讓我們一看就懂。感覺如果在台灣,可以跟她痛快的乾上幾杯啤酒的一位媽媽。

阿姨阿雷奏(Arezo)是位美術老師,姨丈陶菲(Tofik)是化學老師,大眼妹阿麗昂(Ariam)是他們的女兒。而外婆外號「馬可波羅」,因為早年遊歷過許多國家,如今還拿出來跟兒孫輩說嘴,我們每次叫她「馬可波羅」,她都咧嘴大笑。我想因為喜歡旅行的緣故,她也是豪爽幽默的人,媽媽和阿姨應該是得自於她的真傳。

全家人出動幫我們挑行頭

穿當地服裝進入清真寺

晚餐前全家人帶我們去逛夜市買行頭,晚餐請我們去吃披薩,吃完後又去媽媽的哥哥家裡拜訪,哥哥的女兒娜珊寧(Nazanin)是個愛笑的小女孩,在眾人慫恿下秀了一段精采的舞蹈,我很訝異這麼小的年紀卻能跳出嫵媚的感覺,比大人還厲害。後來我們要告辭回家,她還哭了,結果跑上車跟我們一起回阿妮絲家繼續玩,忙碌的行程直到凌晨一點才結束,雖然累但卻是十分充實的一天。

娜珊寧(Nazanin)的舞藝十分了得

玩瘋了吵著要一起回家

雖然只待了一天半,但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全家的熱情,到了要分手時,我的媽啊!大家的眼眶都紅了,因為實在是捨不得嘛!此次別離,不知何時才相逢。

離別總是感傷的

2007/09/03

限不限「油」關係



全球高油價的時代來臨,當台灣為了浮動油價如何採計,該漲該降爭論不休時,伊朗也正為了油事傷腦筋。

在伊朗旅行十分便宜,這與低廉油價有很大的關係。伊朗原油儲量高排世界第二位,這也是為什麼它始終敢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硬起背脊嗆聲的最大籌碼。但是原油多不代表汽油多,伊朗原油提煉能力不足,往往把原油賣給國外,再從國外買回提煉後的汽油(這運輸過程也挺浪費能源的)。雖然買回來的汽油價格是國際市場價,但因為政府長期對汽油進行補貼,所以民眾在加油時只要付出每公升台幣三塊錢的代價。

三塊錢?沒錯!這真印證了油比水還便宜的說法。我到同為產油國的阿曼(Oman),一公升也要台幣八塊錢,因此在旅遊書中描述的德黑蘭和其它主要城市的交通常是一面倒的黑暗,有錢人與窮人都開耗油車,前者是豪華車,而後者通常是污染嚴重早該報廢的車輛。出國前看到公視的一則報導,就是報導伊朗的低油價,畫面上民眾連加油時汽油滿出來都毫不在乎的模樣,因為太便宜了嘛!而不法商人也看中便宜的油價,想辦法把伊朗的廉價汽油走私到鄰近國家賺取價差,這簡直是由政府買單的暴利。

汽油浪費和污染的惡性循環,使得政府痛下殺手,從今年6月起不但調升汽油價格,變成台幣三塊六,更重要的是規定每輛車一個月僅有100公升的用油額度,計程車比較好,但也只有800公升。800公升看起來很多,但伊朗很大,對動輒就跑上數十甚至上百公里的計程車來說,似乎也是入不敷出,每輛車都有張加油卡,加油時插卡就能顯出餘額還有多少,每月的配額可以跨月使用。這種配額制將暫行四個月。

不過由奢入簡難,過慣加油就像不用錢生活的民眾抱怨不斷,我們碰到的伊朗朋友,很多都跟我們提到這個政策。多數人表示配給量無法滿足日常需求,要求政府提高配給量,或者允許市民支付額外費用購買配額外的汽油。但從實施後大家紛紛少開車,車流變順暢,加上每月汽油消費量陡降27﹪的結果看來,這個政策很有可能繼續實行。

更重要的理由我想是,在汽油尚需仰賴進口,美伊關係急凍之際,為了不讓美國即將實施的新一輪限制伊朗進口汽油制裁方案擴大衝擊,這項政策無疑也是提前打預防針,以免到時政府與人民都措手不及。台灣非產油國,但油品消耗不遑多讓,大家似乎也應該考慮一下在影響民生最小範圍下如何減少油品消耗,不僅是國家安全問題,更是拯救生存環境議題。

限量加油卡

2007/08/29

想我波斯的粉絲們



「我不習慣沒有人找我握手的日子!」

當然這是句玩笑話,人生再怎麼絢爛,總會歸於平淡。不過說真的,在伊朗每天走在街上的一舉一動,總會引起騷動與注目的眼光。大膽一點稍微能講英文的,會走上前來和我們握手攀談,甚至要求合照,不過伊朗人問話三部曲:「Where are you from?」、「What is your name?」、「Do you feel Iran good?」如出一轍;膽子稍微小一點的和你點頭照面說聲salam,然後又害羞的哄笑走開(通常是一群女生);沒膽的只能在路邊行注目禮,但看得出眼神裡透露出對你的好奇。

在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宮殿(Chehel Sotun Palace),美術學院的女學生趁我在靠著柱子休息時,快手幫我畫了張素描;參觀完阿里之門宮殿(Ali Qapu Palace)後,莫名其妙被圍著簽名。諸如此類的事不勝枚舉,剛開始覺得新鮮,對於簽名、合影、握手、搭訕等要求一律來者不拒,享受那醺醺然的感覺,但時間一久,反而變成一種負擔,常常逛完景點休息片刻時,還得對於「粉絲」應接不暇,但又不忍拒絕他們,常常弄得每天精疲力盡,才能結束一天的社交生活。我終於能夠了解為何大明星為何有時對待粉絲不是那麼友善,畢竟他們也是人生父母養,我會累,他們也是一樣。

造訪伊朗的外國人不算多,除了大多數人對它的負面刻板印象外,早期不開放也有影響,近年來稍微鬆綁,除了美國和英國人取得簽證困難外,其他國家的人並不被排拒。有趣的是,走在路上,會聽到伊朗人朝你叫「Yangon」(音似),以為他們說我們是緬甸人(首都仰光),又以為是香港的誤發音,一直搞不懂是啥意思,問了幾位當地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後來才知道那是韓劇「大長今」主角之一韓尚宮(Jangkum)的名字,原來他們以為我們是韓國高麗蔘啦!大長今現在每週五晚間在電視頻道播出,雖然不喜歡韓國人,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文化影視產業攻城掠地的能力。

你想試試成名的感覺嗎?那麼到伊朗絕對體驗得到。但是當了兩週的「明星」,我的感想是:成名問題多,平凡過生活最好。不過我想,如果這麼受歡迎,我的書拿去伊朗不知道會不會暢銷?(作白日夢中)

畫我的女學生

簽名中,勿擾

打扮著妖嬌模樣,給人客攝來攝去

2007/08/28

新車上市



高鐵營運後,台鐵想要轉型成為區域型的都會捷運運輸角色,因此除了在都會區新增臨時停車站,擴大通勤族客源外,也啟用新車,以紓解「台鐵捷運化」後車輛不足的問題。

我在彰化車站碰巧捕捉到新購EMU700型電車正在試車的身影。由於原本全藍的車頭像是漫畫哆啦A夢裡小夫的尖嘴巴,因此被鐵道迷稱為小夫號或阿福號。現在的車頭塗上部分黃色,反倒看起來像是一隻鴨子,所以被台鐵員工戲稱為「鴨子號」。

不管是「阿福號」還是「鴨子號」,相較目前造型呆板的通勤電車,EMU700型不僅色彩較鮮豔,造型也因為那個凸出來的戽斗顯得有那麼一點設計感。目前只有一組列車(8節車廂一組)投入服務,預計在未來還有19組列車到位。從8月29日開始,想要先搭為快的人就可以在新竹與花蓮間搭到這組新車,雖然定位在通勤電車,收的是電車價,但並非每站停靠,所以速度上可媲美莒光號,未來去花蓮玩可以多個更便宜的選擇。

【阿福號搭車資訊】新竹=花蓮間3003次、3004次
停靠花蓮、新城、和平、南澳、蘇澳新、冬山、羅東、宜蘭、礁溪、頭城、福隆、雙溪、瑞芳、八堵、七堵、汐止、松山、臺北、板橋、樹林、鶯歌、桃園、中壢、楊梅、湖口、新竹

外形像鴨子的EMU700型電車


又捕捉到新的EMU1200自強號,外號「紅斑馬」

2007/08/27

小天使一、二號



之前的文章已經介紹過穆斯林的「五功」,而穆斯林除了五功外,還有「六信」:一、信仰真主阿拉,祂的神聖性是絕對的;二、信仰天使;三、信仰經典;四、信仰使者,相信穆罕默德是真主的最後一位使者;五、信後世,相信死後復活和末日審判;六、信前定,相信宇宙一切人、事、物的發生都是真主安排和事先制定的。

伊朗對我們來說實在太陌生了,陌生到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不但資料少,語言更是十萬八千里的不通,但在旅行途中,卻無時無刻不遇到小天使。我們不是穆斯林,但總相信天使會適時伸給我們一隻手。

話說在德黑蘭,因為要先到南邊,所以得先買臥舖火車票。說實在話,我沒有把握當天買車票是否能順遂,尤其看到售票處像是逃難的人潮之後。我拿著要去的地名,被波斯語指點來指點去,搞了半天還是摸不著頭緒(因為伊朗買火車票好像要先在外頭排隊拿憑證,再由警察一一放行至售票口,以免秩序紊亂)。突然一道光芒出現,一個會講英語的男子了解我的狀況後,叫我跟著他,本來我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為他是旅行社的掮客,想要賺我的錢,沒想到他像是摩西撥開紅海般,帶我直接穿過躁動不安的人群(算是插隊吧!),進了售票處,他跟警察和售票口的小姐嘰哩咕嚕講了一些話,我就順利買到火車票了,完全不用任何費用。

他說他跟火車站的人認識,所以順便幫我這個小忙。天啊!這個忙不但使我們行程照計劃走,而且有床可睡,不用坐在硬梆梆的椅子上17個小時,實在不是小忙。我再三感激他,他說如果我們有時間,歡迎到他的家鄉,在波斯灣中的一個小島:Kish island。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去,不過還是感謝他。不過上網看,這裡好像還挺不賴的。

而朋友出發前跟一位素昧平生的張大哥聯繫上,他是貿協駐德黑蘭的代表,出發前就用電子郵件寄給我們一些資料,後來知道他也是政大的學長,阿語系畢業的。朋友打電話給他,他馬上就開車來接我們,帶我們在德黑蘭遊車河,又帶我們到市區北方靠近山邊的達魯邦(Darband),這裡是市民假日最喜歡來的地方,張大哥笑說是德黑蘭的陽明山。我們在這裡抽水煙、喝茶,還告訴我們一些伊朗的現況,讓我們在即將開始旅行前有了更多的心理準備與了解。

雖然在德黑蘭是假日,但天使似乎沒有休息,也讓我們這趟旅行有了美好的開始。

2007/08/23

夜行,火車向南



伊朗首都德黑蘭在北部,在我們的旅行計劃中,準備到了德黑蘭後,就先到西南邊靠近伊拉克的大城奧華茲(Ahvaz),一路由最遠的地方玩回來,時間上比較好控制,而選擇的交通工具不是飛機就是火車。

雖然伊朗的國內班機票價便宜,但為了省錢(票價差額與省一晚住宿)以及期待更有趣的過程(後來果然被我們碰到了),我們選擇了六人房的臥舖火車,從德黑蘭到奧華茲,下午兩點四十五分坐睡到隔天早上七點,近十七個小時的車程,每人55000瑞爾(約美金6元),便宜到不行。而看似漫長的行程,扣掉睡覺時間,在火車上跟人的互動讓人不覺冗長。

跟我們同一包廂的是個比我還高的伊朗人,上車倒頭便睡,也許語言的隔閡,和他沒太多的互動,後來一個會講英文的熱心數學老師跟他換了位置;另一個是伊拉克人,這位老兄和家人同行,只不過眷口眾多,他獨自一人被擠到這裡,他的英文也不太靈光,但熱情有禮,還幫我們在狹小空間裡擺放行李,當然也和我們瞎攪和。

我從頭到尾把列車走了一遍,除了第一節車廂是餐車外,其他都是臥舖車。車上大概只有我們是東方臉孔,特別引人注意。但在連坐公車都得男生在前,女生在後,界線分明的伊朗,在火車上竟然男女雜處一室,並不用男女分開,真不知道這區分標準在哪裡?

火車上的餐車

搖晃的車廂分外好眠。下車前我送伊拉克人一個摺疊式的購物袋,謝謝他一路的協助與解悶。這不得了,他拿了禮物出去沒多久,又帶回四樣東西當作禮物,手鐲、兩條項鍊、銀筆,似乎是從家人身上湊出來的,我們雖婉謝不收,但包廂門口擠滿了他的家人,笑嘻嘻的要我們收下。戰火中的人民,依舊如此樂天大方,我衷心祝福和平的喜悅很快就降臨在他們身上。

不怎麼上相的Mr.Iraq,但是好人一枚

火車靠站休息,下來放風

除了聊天,火車上最好的事情就是看書

在火車上看夕陽

在走廊上玩耍的可愛小女生

笑得很開心的爸爸與長得很精實的壯小子

不只伊朗人對我們好奇,我們也同樣對他們懷有好奇心

火車上認識的這家人,竟成為此趟旅行中的最大感動

2007/08/20

初抵德黑蘭

地標自由紀念碑

從曼谷起飛到德黑蘭的滿漢(Mahan)航空波音747-400客機上,有許多位置是空的,或許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出入境的狀況。一直到下飛機,我都覺得自己好像在作夢,原本以為要到夢寐以求的地方困難重重,沒想到竟是幾乎不費工夫。旅行到現在,我愈來愈覺得,世界沒有什麼地方是到不了的,就看你願不願意選擇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

抵達德黑蘭是星期五,剛好是伊斯蘭國家的禮拜日,原本熱鬧的傳統市集巴剎(Bazzar)有八成商家都拉下鐵門休息,失去平日的熱鬧,第二天星期六恰巧又碰到伊朗的父親節(伊瑪目阿里誕辰,「伊瑪目imam」,意指最高領導人,阿里Fatima Ali是伊朗信奉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創始者),行程最後回到德黑蘭也是碰到星期五,所以我們在德黑蘭兩天半,全部都是放假日。

對這個已經有地鐵,佔全國六分之一人口的千萬大城,印象來自步行。我們坐錯公車,索性隨處而下,確認自己的方位後,開始一步一腳印認識這個城市。許多人跟我說德黑蘭沒什麼好逛的,景點不多,但換成步行,才發現城市的可愛之處。唯一令人不敢恭維的是交通,不僅馬路上車子橫衝直撞,見縫就鑽(大概是平常被限制太嚴,只好發洩在飆車上),連行人過馬路也是夾縫中求生存,險象環生。後來見怪不怪,因為全伊朗的城市都是如此,上了馬路,遵循的就是叢林法則。

人車爭道乃家常便飯

德黑蘭其實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北倚厄爾布士山脈(Alborz),山的另一邊就是裏海,伊朗最高峰5671公尺的達馬萬德山(Damavand)也就在這條山脈上,所以從市區望去山景雄偉,而山脈在夏天融化的雪水,也滋潤了這座城市。市區裡雖不見家家垂柳,戶戶垂楊,但主要大道上都有樹木遮蔭,去除不少暑氣。

市區遙望厄爾布士山脈

我們在路上漫無目的的踩街,因為是阿里誕辰,所以商家在這天為了感念聖人,在路邊發放點心、餅乾和飲料,實踐穆斯林「五功」(唸功、拜功、課功、齋功與朝功)的課功。可蘭經中提到,應將自己部分財產賜與孤兒、貧民、旅人、有求於己之人,這像台灣的作醮,希望每個人都能來吃,代表他的福份。每家的口味都不一樣,我們走累的就喝飲料,吃點心,倒也是另一種的遠足郊遊感覺。

連警察都放下手邊工作來吃小點心,還外帶打包

親切的書店老闆

市區看天書般的地圖 (因為全部都是波斯文)

2007/08/16

波斯美女集



繼義大利美女獲得大好評之後,再度獻上波斯美女集;上次手摔傷拍不多,這次則是受限於風俗民情,也算不上多,但我盡力了。

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除了手腕到手指的部分以及臉孔之外,女人的身體都算禁忌,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齡,女子都得包裹緊緊的,但在現代化的浪潮下,不見得每個伊斯蘭國家都是如此,我就在突尼西亞看過穿著細肩帶的辣妹。但在伊朗政教合一保守的制度下,這樣的要求可是沒有妥協餘地的,連外國人也不例外。

傳統的宗教學者和聖訓視女性為社會秩序亂源之一,女性現身公眾場所會誘惑和影響男性行為及思考模式,因此要求女性將自己層層包住。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忍不住跳腳,為什麼不把男人的眼睛蒙起來就好了,何必這麼為難女性?我也舉手舉腳贊成,但不免掉入性別論戰的泥淖中。換個角度,看來束縛重重,在多半為沙漠的伊斯蘭教地區,這樣似乎反而是最合適的裝扮。沙漠日照強烈,風沙襲捲,但每個波斯女性依舊白皙亮麗,出淤泥而不染,應該也多虧了這樣的服裝;而且黑色的頭巾也可以防止強烈的紫外線,保護眼睛不至於太早得到白內障(這與伊朗女子喜歡化煙薰妝有異曲同工之妙);要是台灣是個伊斯蘭教國家,溼熱天氣裡穿上這樣的服裝,不「著痧」才怪,也唯有這裡的乾燥氣候才能相符,順便擋住彷彿要把人吹乾的熱風。有些伊斯蘭國家並不強迫女性一定得包的密不透風,但為了抵擋惡劣環境,女性反而還是習慣包好才出門。服裝不僅反應宗教的要求,有時也對照著氣候環境的變化。

伊斯蘭世界要求女性外出必須蒙面紗的源起可追溯到可蘭經,男信徒在諮詢先知穆罕默德妻子關於宗教和日常生活事物時,必須隔著簾子,目的是在保護先知妻子的潔淨。延續至今,結婚後的女性,除了臉外,身體其他部分是不能讓先生以外的人瞥見的。

除了頭巾可以五顏六色外,在家或是沒有男人的場合,女人們依舊不脫愛美的天性,各式服裝依舊爭奇鬥艷。若是走趟bazzar(市場),最鮮豔亮麗的仍然是女性服飾,連性感內衣也不缺,內外的極端對照,呈現出十足矛盾壓抑的風格。

所以行筆至此,各位應該知道要拍這些照片實在是冒著風險,波斯美女蒙著頭巾,和西方不吝展現身材的辣妹比較起來,美感含蓄內斂,且更符合所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寫照。











2007/08/14

伊朗初印象



從女性被要求戴上頭巾那一剎那開始,就算是踏上了伊朗國境。女性戴頭巾並非出海關才要做的事,而是從飛機走出到空橋就得裹上,這個從一開始就不太一樣的國家,我們總共待了14天。

兩個星期的時間,我們由首都德黑蘭(Tehran)進出,走遍了西邊的幾個重要城市,熱浪城市奧華茲(Ahvaz)、詩人故鄉設拉子(Shiraz)、綠洲古城亞茲(Yazd)、被譽為世界之半的伊斯法罕(Esfahan)、玫瑰水的故鄉卡尚(Kashan),甚至裏海邊的羅須特(Rasht),計畫裡的或計畫外的都去了。在這個比台灣大上45倍的國家裡,我們總共按下2105次快門、說過208次的Salam(波斯語的問候語)、嗑掉5隻烤雞、搭乘4趟夜車、睡倒1次車站,握過無數雙手,接受無數次的協助與幫忙,最後完成了這次的旅行。

伊朗是個文明古國,從與希臘三次大戰的波斯帝國,到與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的安息,指的都是這塊高原之地;這兒也是絲路必經樞紐,古今不知凡幾的駱駝商隊東移西走,造就了東西文化的交流與物品貿易;而如今它是西方世界的眼中釘,依舊左右著世界的政局發展。它算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國家之一,但卻有著最熱情好奇的人民;伊朗雖也信奉伊斯蘭教,但屬於什葉派,並非佔多數的遜尼派。種族上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其傳世的建築工藝深遠影響阿拉伯世界,許多的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讓人眼花撩亂,也讓行程豐富不已。

在旅行的途中,我不斷在想,這樣一個美麗又友善的國家,一定要好好來介紹,打破一般人對它的不良印象,才不枉費我在旅行中受到最多的幫助,最多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