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2

「世界旅行大不同」開課


旅行如喝水般之必要

上學期在接下大安社區大學的邀請,開設「世界旅行大不同」的課程時,我其實有點擔心,自助旅行真的有這麼多的東西可以說嗎?課程結束後,我才發現,時間其實還是不夠用的,它就像一個無底洞,掉下去墜了許久還是無邊又無際。

在新的學期來臨之際,我依舊在大安社大開設同樣的課程,鉅細靡遺的和大家分享自助旅行的ABC到XYZ。

這個課程適合想自助旅行卻還沒開始行動的人,會讓你理解在旅行中所有會碰到的種種問題及解決方式;也適合已經開始自助旅行的人,藉由課程可以讓你旅行的技能愈磨愈亮,也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旅伴。

我一直以為,旅行或玩樂是需要學習的,而且要趁早開始,把它變成你的一種習慣,一種信仰,一種目標,內化成為自身價值的一部份,說什麼等到退休,等到錢賺夠才開始,抱歉,恕我說十之八九都是畫餅充飢,空中樓閣。套句廣告詞:「Just do it!」唯有行動才知旅行的美妙,唯有親身體驗才知旅行的療效。歡迎大家一起來!

臺北市大安社區大學金甌校區九七一期週課表

◎「世界旅行大不同」開課日:97年3月4日(二),每週二晚上7:00~9:40上課,共計12週。

◎洽詢專線:2391-5081(週一至五14:00 -22:00)

來自大吉嶺的汽笛聲



十八世紀人類發明蒸汽機後,穩定、大量而有效率的動力凌駕以往的一切來源,於是工業革命自大英帝國肇始,鋪天蓋地的改變人類生活,也改變了人類移動的方式與距離。

英國殖民時期的印度,在服膺母國的思維下,殖民者在境內展開鐵路舖設。蒸汽火車方便資源掠奪與調配,而印度的命運則如同籠罩在沖天煤煙中,迷濛又昏暗。象徵理性與進步的蒸汽機,似乎標示人類文明昂首進步的無限可能,但在殖民地,卻也許有著苦難或不堪的一面。

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的蒸汽火車頭是1889年到1925年間,由英國Sharp、Stewart和North British機廠,還有美國Baldwin機廠陸續生產的。我不知道目前總共還剩幾輛,但在我不斷追火車的過程中,至少數到了五輛尚存的蒸汽車頭,而且都是能動的,看的我是熱血沸騰。車頭維護的尚算不錯,用油擦得晶亮的識別牌見證了過往的歷史,這應該也是印度最後一批運轉中的蒸氣火車了。

見到我們在不斷的拍照,司機彷彿在炫耀般的不斷拉動汽笛,在以往能夠開動這些龐然大物,確實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一件事,但隨時代演變,蒸汽火車在全世界幾乎已經到了將近銷聲匿跡的地步。大量的燃煤,不僅製造嚴重的空氣污染,嚴苛熾熱的工作環境,更讓後繼的人望之卻步。昔日代表進步的符號,如今彷彿成為落伍的象徵。

以前在蒸汽火車頭上工作的人員最少有四名,一位司機、一位司爐,車頭前還有兩個人,必須不定時的在鐵軌上噴砂,因為山區鐵軌露水多,水分附著在鐵軌上,會使得輪子與鐵軌摩擦力不足,不僅危險也會耗費燃料,噴上砂之後,摩擦係數提高,蒸汽車頭跑起來似乎也更虎虎生風。


1979年的舊照片。請注意車頭前的兩個人就是負責噴砂的。
【照片來源: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 Socuety Photo by Roger Griffiths】


天雨路滑,出發前還是灑一下砂。


火車的動力就是來自於此。

登山鐵路的蒸汽車頭是屬於水櫃式車頭,也就是存放燃料的儲藏處和車頭是一體的,和煤水式車頭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另外附加煤水車,所以無法多載燃料跑長途,因此在中途設有加水及加煤站,否則單靠車頭自己的燃料載運量可能跑到中途就掛點了。


維修棚內的車頭。請注意N F上面的區域,這就是放煤的地方,水櫃式車頭。


運煤車來補充燃料。

雖然火車通往大吉嶺,但整條鐵路最高點是在海拔2257公尺的Ghoom,這裡有著全線最精采的風景,也是吸引人的最重要原因。在Ghoom的Batasia loop,火車沿著螺旋狀軌道繞行攀升或下降,天氣清朗的時候,車後的背景便是世界第三高峰,海拔8598公尺的康城章嘉峰(Kanchenjunga)。

蒸汽火車百餘年來如一日,慢行在大吉嶺的山間,過去如此,現在依舊,希望也看得到未來。


火車時刻表。


火車停在Batasia loop。


驚鴻一瞥的康城章嘉峰。也是我唯一看到的一次。


火車來了。


來了來了,看到冒著的白煙就知道來了。


蒸氣火車進入擁擠的山中市街。


維修中蓄勢待發的車頭。


登山鐵路的標誌。

2008/02/21

伊朗世界遺產參訪之旅



去年去了趟伊朗,始終念念不忘,在當地接受到的熱情與感動,心中默許有機會時一定要介紹給大家,洗脫大部分人對它的負面形象。

於是我規劃了行程,預計要在3月29日出發,帶著想要探索這個既好奇又神祕國家的朋友,一同重回伊朗。詳細行程及介紹請按連結。我們安排兩晚住在曾是絲路上商旅休息的圍帳旅館伊斯法罕ABBASI Hotel,並帶領大家用部份步行方式以求更深入了解我認識的伊朗景點與人文風情。若想更進一步了解或報名,可撥時報旅遊曾月卿經理:專線02-66083103,手機 0952391663和業務鄭絜如小姐:專線02-66083145,手機 0918996896,或是問我也行。

2008/02/20

最短的距離,最遠的速度



世界遺產之於我,是每次旅行不可獲缺的元素。不論有意或是無意,都想要一一造訪。這次第三度前往印度,只去了此行唯一一個世界遺產: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簡稱DHR)。

這條鐵路在英國殖民時期,由東孟加拉鐵路公司的Franklin Prestage負責築路,從1879年開始興建,直到1881年全線完工通車,而在1999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高度變化相當大,從海拔100公尺的西里古里(Siliguri),一路爬升到以產茶聞名,海拔2200公尺的大吉嶺,景觀多變;這也是條十分窄的窄軌火車路線,軌距只有610mm,比阿里山森林鐵路或是台糖早期的五分車還窄(762mm),所以車廂內只有三排座椅,而且還顯得十分的侷促擁擠,被暱稱為「Toy Train」。不過這已經算不錯了,最初的載客車廂車頂只有帆布蓬頂,裡面擺上一些木凳子就能營運了,後來才有一等、二等、三等乘客車廂。根據舊時資料,鐵路初期就已經每年能運載17萬4千人次,以及4萬7千噸的貨物,是沒有鐵路前的好幾倍。


右邊的是寬軌,左邊的是登山鐵路的窄軌。


小型的花樑鋼橋。


車廂內狹小的空間。

既然是客運用途,為何不採用寬軌或比較大的車廂營運呢?這條登山鐵路因為受限於地形,全程並無隧道,路段中出現三段盤高的螺旋路與多處的「之」字型路線,靠著不斷正反方向推、拉的力量,使得火車能緩慢攀高。迴旋空間過窄的結果與坡度的限制,當然無法容納更大噸位的火車,這不禁讓我想到阿里山的鐵路也是如此。


之字型鐵路的終點。


守在之字型鐵路轉轍器旁的道班工。

坐在上面速度非常慢,得需要點耐心,還好沿途都有好奇兼熱情的人們跟我們揮手打招呼,火車近距離從民家前經過,只要我願意,勾個幾件正在曬的衣服或是拿包雜貨店前的零食,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從New Jalpaiguri到大吉嶺只有短短88公里,卻花了近9個小時的車程,若坐shared jeep,大概只要三個小時。這也難怪跟阿里山鐵路似乎同樣命運,在公路興建好之後,這條鐵路漸漸失去昔日的重要性。


火車來了,眾人讓道,離民家十分接近。



速度慢,就一定有想搭免費順風車的兔崽子。

我們從加爾各答搭火車到New Jalpaiguri(NJP),火車抵達的時間很不好:凌晨3點20分,而且該死的準時抵達。本來心中祈禱說誤點吧!這樣就可以在火車臥舖上多睡一點,不用在半夜冷風中露宿月台,無奈天不從人願。在月台冰冷的磨石子椅上小寐片刻,上了幾次廁所,吃了頓早餐,看了點書,也混到九點快開車的時間。


凌晨三點多,只有喝杯奶茶取暖,坐在椅子上度菇。

雖然從同一個車站出發,但因為軌距不同,通往大吉嶺的玩具火車有屬於自己的月台。早期的火車全部採用蒸汽機車頭,我們坐的這一天一班的全路線列車,已改為柴油車頭,古董的蒸氣車頭已經退居到山上,只行駛在Kurseong到大吉嶺間。這也是目前印度僅存的蒸氣火車了,在一切都講究快速甚至環保的現在,加上機器日漸老舊,不知道它們究竟還有多少的歲月?是否在未來還能聽到老當益壯的氣笛聲迴響在山間?


上下行的火車交會。


日本來的電視台紀錄垂垂老矣的登山鐵路。

2008/02/13

維洛納的情人節



「Cappello 23」這應該是來到義大利遊人們會熟記的門牌號碼之一,它隱身如一般民家,卻又吸引數百萬計的人造訪。

會在義大利行程中排入維洛納(Verona),有幾分是衝著莎翁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而來,想看看羅密歐與茱麗葉約會的陽台,雖然明知這是個虛構的故事,大批遊客還是前來。來這裡像是一種儀式,敬佩卻告別自己那種曾經不顧一切愛的捨我其誰的慘綠歲月,年紀增長,愛情告別了,感情似乎只剩下秤斤論兩,買菜要蔥式的盤算。


茱麗葉透過此窗台和情人秘密幽會。如果看到現場環境,茱麗葉他爸不是故意放水,就可能是瞎了。

這個莎士比亞筆下的四大悲劇之一,就如同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有著音樂、音樂劇、電影、歌劇等不同的形式,人們歌詠這段淒美的愛情來祭悼自己逝去的愛情,得不到的永遠是最美。愛情最迷人的在於持續的動態過程,就像一首演奏中的浪漫曲,若要可長可久,需要更多的智慧與包容。我們都踏在前人的痛苦上,領悟愛情的真諦,而卻誰也說不得一個準。


一串串的紅心

我們到的那天,剛好是情人節,茱麗葉之家也很夠意思的在這一天免收門票,走在市街上,也紛紛掛滿了紅心,提醒人們今天是情人節的日子。據說摸了中庭裡茱麗葉像的胸部,就會得到永恆的愛情,這樣的以訛傳訛,不知道是哪個登徒子為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作出的解釋,但不可否認的,雕像最明顯也最光亮的地方便是胸部,也許這個世界太多的人寧願去摸胸,而不相信自己所吐露的真情才是自己擁抱愛情真正的加持。


部分光亮的茱麗葉雕像

門口的通道旁,寫滿了各式各樣的塗鴉與誓言,想必這都是情人們當下有感而發的肺腑之言。只不過義大利政府打算耗資約台幣630萬元,清除這些隻字片語,而鼓勵民眾改以電子郵件、手機簡訊等現代方式傳送訊息,由管理單位統一將訊息投射到螢幕上展示。

主其事者一定不懂愛情,我想。

祝福大家有情人終成眷屬。有眷屬的,把握當下;不成眷屬,在人生的路上,做個伴也好。


留言有些直接在牆上,有些寫在紙條上,再用口香糖黏上。

2008/02/12

【講座】碧海藍天希臘行



希臘,雖不是廣土眾民的大國,卻有無邊無垠的海洋,它拓展了希臘人視野與想像空間,編織出影響廣泛的歷史背景,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一個迷人的國度,懷古追思或縱情山水,都令人回味無窮。邀請大家一同揭開希臘的神秘面紗,同覽希臘的風情萬種!

日期:2月15日(五)晚上七點
講題:碧海藍天希臘行
地點:行天宮附設玄空圖書館敦化本館四樓禮堂 (北市敦化北路120巷9號)
雖然是行天宮的圖書館,但不是在行天宮喔!大家不要跑錯地方。

2008/01/15

【講座】想我波斯的美好時光



伊朗是古波斯帝國的發源地,歷經許多朝代更迭,稱得上是人類發展史裡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大部分人眼中,伊朗是邪惡軸心國,而在「主流媒體」長久洗腦下,我們對伊朗的印象似乎也是充滿危險。親自走訪後,我竟在這個國家碰到旅行至今最友善的人民及最多的回憶。

主題:想我波斯的美好時光

時間:1月20日(日)下午2點

地點:V1492旅行與閱讀俱樂部(台北市青田街12號)

免費講座

2008/01/14

吳哥窟美女



隨著柬埔寨的季節步入穩定的乾季,吳哥窟巴肯山的日落開始變得比較不受到天氣影響,這表示每到傍晚,就會有大量慕名而來的遊客步行上山,想要一睹落日的丰采。

太陽就那麼一顆,但山上的人頭可有上千顆鑽動,物以稀為貴,所以大家都搶著拍稀少的目標,但日落的光線格外柔和,如金粉的光芒灑下,再加上每個人都聚精會神的專注觀察,似乎臉上的表情也柔和了不少。

於是我的焦點從日落轉移到現場的人,說更精準一點,當然是美女,去了這麼多趟吳哥窟,卻始終未曾拍過美女以饗大家,現在來了!既有了這個念頭,就不只在巴肯山時所見到的,而是這次到吳哥所見的,殺必死啦!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巴肯山上的美麗天使


框住青春與美麗


西方美女看多了,泰國的美女也不錯


這裡也有一個


和平飯店裡的辣媽,更有母性的美麗

2008/01/10

我的2007到2008



離2007年年底,轉眼間也過了十天,十天前我在柬埔寨的吳哥窟,準備在這裡迎接2008年。

據說今年有五十萬人在台北市府廣場前,親眼目睹了101的焰火秀,跨年似乎變成一種集體儀式,而眾人的膜拜對象,轉變為那擎天而立的高聳建築,人們在驚嘆聲中告別過去,在歡呼聲中迎接未來。

當我從手機中接到朋友們的新年簡訊時,事實上我已經先偷偷的盜了一小時,與其說是盜,不如說是預支,因為終究得要還的。因為時差的關係,我距離2008年時慢下了腳步,台上樂手唱著「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的歌曲,似乎提醒著我們遠在家鄉的朋友已經在大聲的祝賀及呼喚我們了!

我從飯店出來,坐在巴士上瀏覽沿途的店家,許多店家如同以往的作息,紛紛準備關門休息,並沒有因為今晚是一年的最後一天而延長時間,日子對他們來說彷彿都是一樣的;轉個彎來到酒吧街,就像進入另一個世界,音樂、酒精以及狂歡氣氛隱約開始蠢蠢欲動。

酒吧街上多是外國人,在倒數時刻,大家都湧到街上,隨著震耳欲聾的音樂擺動。年一下子就過了,沒有預期中溫馨的祝賀,也看不到告別過去的溫柔,多的是無所節制的情緒抒發與藉氣氛裝瘋賣傻的人,我被四處飛灑的啤酒可樂逼得無路可躲,只好就地蹲下,在人潮中暫時躲去喧鬧與激情。

若說這個年有什麼收穫,大概是重新遇見六年前我第一次去柬埔寨時認識的兄弟吧!當時住在他們家,有著美好的經驗,在2006年重回柬埔寨時曾經找過他們,卻未有所獲,這次卻在小吳哥時重新遇見,才知道他們已經搬家。當年只有14歲,騎機車帶我跑遍吳哥窟的永盛,如今也是20啷噹的少年郎了,我在重逢中體會著這個年帶給我的回味與驚喜。


右邊是永盛,左邊是哥哥永成

2007/12/25

「繼續旅行,持續分享」歲末祝福


希望大家明年能像鐵杉自由伸展枝幹般的無礙


也希望大家明年也像梅花在枝頭吐蕊綻放,愈冷愈開花

今年對我來講,開始的比較晚。

年初因為意外左肩受傷,所以休息了一陣子。而今年因為不景氣,連帶外稿的機會也受到影響,但我始終沒放棄利用各種方式和大家分享旅行的美好。部落格的書寫不間斷,紀錄旅行時的心得與感想;今年有許多演講的機會,我像個傳教士般,苦口婆心傳播旅行的美好;我也如願以償的在大安社區大學講授自助旅行,將大家心中萬一的疑惑,試圖轉化成一萬個可以去旅行的理由;我也沒放棄自我實踐的機會,義大利與伊朗,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度,都帶給我豐富充實的旅行經驗與感動;當然我在國內持續進行的主題之旅,更和大家上山下海,共同擁有許多美麗值得珍藏的記憶。我珍惜且享受我所擁有的,也渴望在明年持續分享給大家。

生命原本就是一連串的旅行,我的旅行因為有大家在各時期的加入而顯得與眾不同。在此歲末年終祝福大家生命的旅程中天天愉快,只要我們保持一顆愉悅的心,時時都會有新發現。讓我們張開雙臂,迎接2008年的到來。「繼續旅行,持續分享」是我明年的座右銘,也與你共勉之。

2007/12/21

不奇怪很美麗的部落


當遊客們來往奔馳,嘻笑玩樂於花東縱谷公路與海岸公路上的各個景點時,奇美部落毫不招搖的靜靜隱身在海岸山脈裡,躺在秀姑巒溪沿岸最大的一個河階台地上。

這裡是阿美族中秀姑巒阿美這一支系的發源地,看它地處的瑞穗鄉,和花蓮卓溪或秀林比較起來,似乎算不上什麼偏遠地區,但行政區域的中央,並不代表地理上的邊陲。奇美要一直等到民國75年,部落聯外的瑞港公路才開通,就算現在有了公路,但也常常因雨坍方,離瑞穗似乎很近,卻又很遠,所以依舊保有相當純樸的色彩。

我對奇美的知悉很早,卻不算深入,如同一般人對奇美的印象,大部分都是因為它是秀姑巒溪泛舟的中點休息站,泛舟的人划完一早上的船,在這裡上岸吃午餐,再稍作休息就離開,不知道也不了解如何打進這個古老的部落。秀姑巒溪在這裡亙穿海岸山脈,因此奇美也與這條東部最大的河流息息相關,發展出許多特殊依河而生的文化習慣。

我們從瑞穗鶴岡追著秀姑巒溪呈九十度的大轉彎一路轉進奇美。奇美文化工作室的吳明季,原本是嘉義的漢人,因為來到花蓮就讀東華大學族群關係研究所,而關心原住民的文化;因為認識她的先生,而成為奇美部落的媳婦,如今希望帶動奇美部落進行一場深度旅遊的試驗。

作深度旅遊,是因為有所堅持,吳明季希望在不干擾部落生活的狀態下,創造出新型態的部落在地就業機會,藉由外來觀光客的造訪,不僅增加對奇美的認識,也讓部落的人們強化對自己文化的了解與自信,更進一步希望能夠建立起一個經濟模式,「透過實踐,為奇美部落找出一條脫離貧困、走活傳統的道路。」吳明季說。

但經營觀光並不代表要犧牲自我,遊客來到這裡,必須尊重部落的步調,以減少對部落負面的衝擊。而遇到部落豐年祭、捕魚祭、過年等活動,就不舉辦深度旅遊,但還是歡迎關心部落的好朋友獨自前來。

在2006年,族人以失傳多時的工法和儀式搭建做為家屋及集會場所的傳統茅草屋,牆面用竹片編織,屋頂用茅草搭建的屋子,是傳統阿美族的生活重心。茅草屋的重現,象徵具生命的傳統文化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也讓部落的年輕人有了心理上的支柱。

我們造訪部落的生活體驗簡單卻有趣,明季的先生Gazau先帶大家在河邊辨認並撿拾麥飯石,這是我們中午作「石頭火鍋」的必備材料。將麥飯石燒紅後,再把石頭丟進檳榔苞做成的鍋子裡,裡頭的食材馬上沸騰變熟,是奇美獵人在山裡最輕便的飲食,而且天然環保,展現原住民的智慧。接著我們到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泡腳,雖啥事也沒作,卻覺精神充實飽滿,Gazau一下不見人影,回來手中多了條黃藤,可以煮排骨,而滴流下來的水,也是在山裡解渴的妙方。

熱騰騰的石頭火鍋

有特色的餐點

中午回到部落,廚房媽媽早就準備好大餐,喝著「夢幻組合」(米酒頭+咖啡+國農鮮乳)和「二合一」(舒跑+米酒頭)、就著鹹豬肉、吹著徐徐微風、看著滔滔河水、聽著原住民的冷笑話、躺在傳統四面通風的茅草屋,不由得讓人發出「這才是人生啊!」的喟嘆。

這裡沒有華麗的設施,有的是回歸生活的體驗,在這裡,你才又覺得自己像個人,面對這片好山好水,心中一片澄淨,絲毫沒有罣礙。

拿酒彼此互敬

Gazau也善於用刀,山刀在他手中也能像美工刀那般輕柔

茅草屋裡閒聊也是部落的生活

本文支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社區通」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