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1

台灣異國淨土:歐洲田園與亞洲風格皆備的合歡山
分類:台灣



一張名片是辨識一個人身分地位表徵的工具,那麼如果就把這座我們每天生活的島嶼看作是名片,在這張名片上烙印下的肯定是地形的凹凸質感,寫下的無疑是板塊擠壓後的字跡。

台灣的多山不僅成為了地理特色,也從立體面間接擴大了島國面積,提供了許多休閒遊憩的秘境與去處。我在假日裡的去處,喜歡山更多於海,欣賞山的穩重與氣定神閒,靜聽山間林隙傳來集各種聲音於大成的天籟,心情似乎也獲得撫慰與平靜。

由南方縱貫北部的中央山脈,是山中之山,島嶼的脊梁,而在山脈中央的合歡山,更是山峰插天的心臟地帶。草原、高山等多樣的景觀,讓人覺得雖是身處同一處,但在不同季節、不同地點觀賞,總有不同感覺和美的經驗。

在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夏天的綠意總吸引了嚮往田園生活的旅人造訪,卡通影片裡的牧場生活,滿地咀嚼鮮美牧草的羊群,紅頂歐風的屋舍,勾勒出印象中鮮明的歐洲意象,綠地上還點綴了眾多的鮮豔花朵,整個氛圍顯得是生氣蓬勃。

而每每在夏天上合歡山,我就以為自己來到了阿爾卑斯山,一則避開山下惱人的溽暑,二來讓身心擁抱大自然重新獲得充電。從南投霧社上合歡山,途中必定經過的清境農場,就有著「小瑞士」之稱。仿歐風建築的民宿屋舍與青青草原放養的羊群,這些必備的元素一樣不缺,不過多了沿路擺放的攤販,形成獨特台灣觀光文化中的一景。其實這些都不打緊,重要的是自己放鬆的心情,莫將山下瑣事帶來山上,否則只是鸚鵡學舌,心沒到,就算真的到阿爾卑斯山也只是枉然。

待一路攀高到了武嶺,從這公路的最高點放眼望去,綿延迤邐的玉山箭竹草原,像是緩緩的綠浪,輕輕的朝人拍送過來,也讓人想在草原上翻滾,沾點泥土青草的氣息。在箭竹叢裡掙力生長的高山野花,不管是漫山舖野的紅毛杜鵑,或是散兵游勇的阿里山龍膽,還是電影真善美裡唱出的阿爾卑斯「小白花」白花香青,花色都是渾然天成,若要單靠人工調色只怕沒有那個準度,不管怎麼看,活脫就是不折不扣的阿爾卑斯山翻版。

而冬天的時候,這裡更是全台灣的焦點,正因為合歡山的海拔高度,克服了因為緯度不足的魔咒,在少見白雪的亞熱帶,所有的人都因為這難得一見如鵝毛的雪花而興奮不已,白皚皚的大地,也像是在阿爾卑斯山的雪國,合歡山莊傳來的燈火,讓人感覺溫暖,一如阿爾卑斯雪白大地裡的農舍。

若不想只是走馬看花,選擇步行在此間四通八達的登山健行山徑上,那麼你會有著更多的發現與想像。合歡山埡口是通往群峰的十字路口,你可選擇邁往具有難度的奇萊北峰,走向十分鐘便可攻頂的石門山,爬上仰之彌高的合歡東峰,任選一座,都能讓人體會一步一腳印的踏實,抬起頭來感受面對崇山峻嶺的卑微渺小,這時反而令我想到了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的跋山(trekking)經驗。

人們千里迢迢來到尼泊爾跋山,就像是進行一種儀式,也為了一睹隱藏在雲霧間世界屋脊的廬山真面目;在合歡山,登山者也抱著同樣期待,過程中與自己對話,更希望在登到高處後,可以用眼睛撫摸著起伏的台灣屋脊。在天氣晴朗的時候,若說可以從台灣頭看至台灣尾,可一點也不誇張,中央山脈北邊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南邊的關山一次看盡,周邊的名山百岳更不在話下。雖然對運動不足的人來說,有時不免氣力用盡,但那份登高望遠、腳踏土地的悸動會長久縈繞心頭,有時竟然也會有癮頭。不過和在尼泊爾跋山不同的是,尼泊爾跋山僱請挑夫便宜且容易,你只要專心走路、用心賞景即可,但在這裡挑夫不算盛行,所有的重量必須你自己一肩扛起,但這未嘗不是對自己心志的另一種磨練。

如果你只把合歡山當成一個景點下車拍照留念的話,那實在就太可惜了。對我來說,合歡山應該是一塊區域,有人說:「橫看成嶺側成峰。」角度不同,喜悅也不同,單就旅行的概念而言,在這區域裡面,它就同時擁有歐洲與尼泊爾的元素,我絕對相信這裡依舊有其他無限的可能性,等著人們發掘。


【刊登於2006年2月號Here Plus雜誌】

0 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