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洞里薩湖
在中南半島的柬埔寨,有著東南亞最大的湖泊:洞里薩湖,這座湖我去了很多次,行程不外乎坐在小船上,由船家伴著嘟嘟作響的引擎聲,載遊客到湖上觀看水上人家的日常生活,異國情調加上新鮮體驗,已成為必遊景點。
我們來到以黑面琵鷺聞名的台南縣七股鄉,這個季節黑面琵鷺正在家鄉避暑,還沒到牠南飛的季節,但從龍山漁港坐船去遊七股潟湖,是除了看鹽山、賞琵鷺外,另一項有趣的經驗。潟湖是因為海灣被沙洲所封閉而演變成的湖泊,位於鹹淡水交會之處,常被認為沒有開發價值,但這是對人類而言,對於鳥類或其他的動植物,這裡反而是它們的天堂,孕育了無數生命。
坐船出發去潟湖囉
這裡曾是台灣歷史上的台江內海,這個存在於17世紀的大潟湖,長度約數十公里,後來由於日漸淤積而不復存在,只剩下七股潟湖可供憑弔,印證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感,其餘都被闢為魚塭或是成為新的都市重劃區。
放眼望去,來往的船隻與景色,都不禁讓我聯想到洞里薩湖,一片天蒼蒼地茫茫的景象,像是來到了世界的盡頭。這片鹹水之地沒有水上人家,但卻有著密集的養蚵產業。這點倒跟洞里薩湖很像,只不過洞里薩湖的湖面上,是用木籠浮箱養著許多魚類,作為湖上居民的收入來源;而在七股,海面上浮著的蚵架,隨著水深不同發展出浮棚或平掛的方式,豢養著有「海中牛奶」之稱的蚵仔,也是七股居民眼中賴以維生的「海金」。
這張照片有沒有像到東南亞小島度假的感覺?
滿載而歸的蚵農
散在海面上的蚵棚架
一串串的蚵仔是蚵農們辛苦的成果
新鮮肥美的蚵仔在海中成長
我們的船往網仔寮島開去,這個無人島其實是海上的沙洲,沙洲不只有防洪的功能,更成為防止台灣海峽大浪來襲的最佳防波堤,而沙洲與本島間的寧靜內海,就是養育蚵仔最理想的地方,緩波平浪就是牠們成長的搖籃。
靠近無人島前,藍天白雲加上碼頭,又有種到達東南亞某個不知名小島遺世獨立的感覺。海灘邊難得見到細緻的沙粒,一支漂流木孤獨的躺在上面,讓我想起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情懷。雖是無人,島上的海濱植物卻是生長的茂盛,木麻黃、馬鞍藤、濱刺麥等等都各據一方,儼然成為新的島主,人在這裡反而顯得多餘了。
*潟湖生態探索之旅預約專線(06)7875168 台南縣七股鄉龍山村211-7號
站在定置網上的小白鷺
沙灘上招潮蟹搓揉成的小沙球
世界盡頭一枯木
濱刺麥被風吹的不停奔跑
來到這裡心情有如光芒萬丈
4 迴響:
原來台灣也有這麼有趣、漂亮的地方,下回一定要找機會去看看...
木馬
我的書出版了
把你的地址&郵遞區號e給我
寄一本請你指教^^
八月女生
先說聲謝謝囉
祝新書大賣
從RSS看到文章標題就笑了
對也
那天我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吳哥窟的洞里薩湖!!! :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