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8

理想的晚上
分類:旅行生活



舒國治認識是在去年農委會水保局為了出版【沿著台灣去旅行】一書,邀請作家共同出遊中認識,我忝為其中一員。那次認識不少作家前輩,但至如今還有聯繫且投緣的,當屬舒國治。

那次的旅行並不十分適合我,與其說旅行,不如說是成果視察,水保局展示著他們在各農村的成果,繁文縟節搞得我是渾身不自在。那次最大的收穫,並非了解多少的施政成績,而是認識同為室友的舒國治。

我尊稱他為舒老師。他清癯高瘦的外表活脫像是武俠小說中仙風道骨的高人,個性也是。當我不耐時,為了保持表面和諧,頂多牙一咬就過去了,舒老師則是談笑風生中,表達對這次旅行必要性的質疑。對他來說,這樣上車、下車、吃飯、社交、睡覺的行程,不如他隨意的晃蕩。

是的,晃蕩。舒老師最出了名的就是晃蕩,資本主義社會中被不被歌頌稱讚的行為,就是他的生活寫照,現在流行的簡單生活、樂活,他簡直就是開山教主。當同輩的好友都已經各霸一方,他卻依舊不改晃蕩其樂。他的書同樣呈現了此種風格,陪伴了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雖非他刻意使然,但卻又無形中樹立了一種安身立命的典範,讓思緒能在喧囂中透過他的文字獲得暫時出走,連旅行時也都是,我多麼希望能有他對生活灑脫的一二。

我們昨日相約,原本要吃鼎泰豐,怎奈人多,轉換陣地同樣吃了麵條小點之類,再轉到一家巧克力專賣店,喝茶、吃巧克力、閒聊天。他熱切述說剛回來的旅行所見所聞,以及描繪他所期待與此次考察理想中未來的世外桃源生活。除了店家熟識之外,偶對落地窗外路過的熟人揮手致意,永康街簡直是他的廚房。

他說認識我之後便出了不少書,小賺了錢,所以堅持要請我,哈!我何許人也,我想這是在注重包裝的年代中,大家想要反璞歸真的投射吧!大家無法流浪,卻又潛意識隱藏流浪的血液,舒老師幫大家完成了這樣的夢想,而讀者也持續追隨,這是多麼爽快的一件事。

「希望每個月都能一聚」,舒老師臨別時告訴我,我當然奉陪,持續從他身上汲取對生活的想像。

舒國治作品:
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
門外漢的京都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與睡覺

2006/12/26

到底誰在看部落格之年終放送
分類:旅行生活



我的部落格從今年3月搬家之後,多了計數器。

說實在話,自己不是個重度流連網海的人,除了自己能力有限,有很大部分覺得一旦成癮,就無法自拔,而生活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等待分配時間完成,所以家中沒裝網路就是這個原因。不過我真的很佩服能夠在茫茫網海中彼此串聯,找到新大陸的朋友們,我常是搭你們的便車,潛水觀看網界的廣闊。

我把部落格定位在旅行心得與文章的分享,人數多寡不是我最重視的,與其大家都是不小心路過,我反而希望喜歡看我文章的人固定造訪,不過眼看即將突破10000人次,總是值得紀念的一刻。於是,我想玩個小遊戲。

有遊戲當然有獎品,只要你是進入我的部落格第9998、9999、10001、10002人次的朋友,我就送兩套自己製作的「世紀遺產系列明信片」;剛好第10000名的朋友,贈送我的著作【788分之1的感動:世界遺產紀行】一書。只要把瀏覽人次的完整畫面抓下來寄給我(方法:於左側找到計數器,按滑鼠右鍵,點選「用電子郵件傳送圖片」即可,信箱bason@cc.shu.edu.tw),就能得到獎品,為避免多人同時踏到同一數字,以來信時間為依據。

看到了吧!我的贈品都與世界遺產有關。世界那麼大,每個人在其有生之年都很難完全綜覽,所以選擇主題變成重要的事。世界遺產向來是我的旅行主題,雖是單一主題,但其範圍涵蓋歷史、地理、生物、政治、經濟、觀光、建築,一頭栽進去,才知又誤入另一廣大空間。

在造訪過程中,從頹傾的廢墟中訓練我的想像力;從斑駁的史蹟中讚嘆先人的智慧;從衰落的文明裡學習到歷史教訓;從豐富的生態裡窺見生命的可能。我從世界遺產中獲得許多智慧與養分,幫助我更了解這世界。我樂此不疲,更希望與大家分享。

我嘗試性製作兩套世界遺產系列明信片,向隅的朋友,如果你也願意珍藏這些我去不同國家的世界遺產所拍照片作成的明信片,每套五張,每套50元,歡迎寫信洽詢。讓我們一同繼續分享旅行與世界遺產的美好。

末祝新年快樂

2006/12/22

歲末幸福大串聯
分類:旅行生活



又是歲末。

一如往年,我又來祝福大家了,帶著滿滿的誠心。

朋友定義每人不同,不管你把不把我當朋友,但祝福不嫌多;而我始終相信,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也總需要朋友的祝福。於是我又來了!

今年對我而言是個特別的一年,除了持續旅行與寫作外,也因為考上領隊執照開始帶隊,能夠實踐我對旅行的看法,並和大家分享,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的部落格參加「2006華文部落格大賽」獲得決選入圍,今晚即將揭曉最後結果,在這一方小天地悠遊,我也覺得超幸福。

如果你在今年也有感覺到幸福,歡迎告訴我,讓我分享你今年的收穫,我會透過我的部落格,讓你的幸福跟更多人分享,把這份喜悅傳遞出去。莫以小幸福而不告訴我,幸福也是有感染力的。

我的生活似乎充滿了旅行或和旅行相關的事情,我樂在其中,因為我覺得這才是人生。我不想再祝大家工作順利,我看到許多朋友被工作壓力折磨,心中很是不捨,反而希望大家生活愉悅,多陪家人,多和朋友相處,所以記得別忘了找我啊!

祝大家新年快樂 找到自己的幸福

幸福分享,持續加入中…
【新加坡Yvonne】
I am in Singapore for a business trip and will be back next Friday.
I was quite unhappy few weeks ago but after I came back from Chiang Mai,
everything changes!!

【台北Angie】
雖然粉久沒跟你見面了,不過透過你不斷的clip,好像都還很親近。今年對你來說一定是很豐收的一年,其實我也是,在今年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而我明年也將「移民」去大陸。不過伊媚兒的好處就是無國界,我想等我過去之後,我一定可以有更多時間跟你分享我的生活的。

【新店Gloria】
今年對我們家而言,雖然時有病毒侵襲,但是在照顧小孩這樣平凡的事物裡,我也覺得很幸福,希望這樣的幸福明年可以持續下去,然後病魔遠離。

【旗山玉萍】
前天收到你捎來的耶誕卡覺得有小小的幸福,這幸福來自於因為旅行而結交朋友,我也喜歡旅行,旅行中對生活有不同的體驗是一種幸福與感動,旅行中認識朋友是一種收穫。

【埔里怡沁】
我覺得能平凡且快樂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事,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豐富生命的精彩度,過了2006,讓我們共同期待,有許多好事會發生在2007。

【台北貓小姐】
貓小姐今年最大的幸福,就是認識一群愛玩的怪咖,每個人有不同的才藝、個性,聚在一起就像一場歡樂嘉年華,不見面的日子,透過彼此的部落格分享生活心得。認識怪咖延伸出來的幸福,就是開啟了第一次的自助旅行,雖然短短5天卻可彌補一年工作的辛勞,明年當然還是要努力玩樂啦!

2006/12/20

【世界遺產專欄】澳門vs印度果亞
分類:世界遺產

左為澳門,右為果亞

15世紀大航海時期,歐洲人為了掌控香料,開始一步步沿著大陸邊緣,以武力打出一條通往東方的藍色道路,沿途不但設置許多殖民地,有些更因貿易發達,形成通商大城,而葡萄牙人無疑是海上霸權諸國中的佼佼者。

葡萄牙人在明朝嘉靖37年(1553年),開闢里斯本—果亞—麻六甲—澳門—長崎的貿易航線。其中果亞與澳門,更是殖民者進入印度和中國這兩個文明與物產大國的鎖鑰之地。直至今日,殖民者早已離去,但文化的影響卻在宗教、建築等各個層面留下歷史過往的蛛絲馬跡。

果亞位於印度半島西岸,面向阿拉伯海,具備天然良港與寬廣河道的優越條件,葡萄牙人1510年佔據此地後,便經此地將香料運回歐陸,而同樣藉這條里斯本—長崎的貿易航線,也將日本白銀運載到珠江口的澳門,滿足當時中國對白銀的需求。在1630年時,澳門已是僅次於果亞,葡萄牙在東方殖民的第二大城,兩地在當時國際貿易的地位如日中天。

葡萄牙人將白銀購買中國絲綢、陶瓷帶到日本及東南亞,再將東南亞的香料或物品,通過果亞帶到里斯本。里斯本不但成為歐洲香料的集貨中心,葡萄牙人更因此靠著龐大貿易利益,迅速建立起龐大的帝國勢力。

除了商業利益外,葡萄牙人也將天主教帶進果亞與澳門。明末清初對中國吸收西方文化扮演重要關鍵角色的傳教士,很多都歷經果亞與澳門的傳教生涯,最後才到達中國。但伴隨宗教而來的天主教堂建築,則入境隨俗,分別融合當地文化,形成建築語彙兼容並蓄的特色。

尖拱及簇柱的果亞教堂,內部壁畫藝飾是印度和歐洲文化交流激盪後所產生獨一無二的創作風格;而在「澳門歷史城區」內如主教座堂、玫瑰堂等建築,是中國最早一批天主教堂;議事廳廣場旁的盧家大屋,受到清末民居及西方建築的雙重影響,中式磚雕、窗櫺搭配西式天花板、鑄鐵欄杆,不顯突兀,反倒混搭出另一種嶄新風格。果亞經規劃的大道及綠意盎然的花園,使得當年有人發出「連里斯本也要相形失色!」的讚嘆;而彈丸之地的澳門,葡式風格依舊具體而微的表現在小廣場空間,乃至於相關建築配件中。雖然兩地相隔千里,但在歷史的同一向量中,竟存在如此多相似之處。

2006/12/18

員山慢遊三【農場】
分類:台灣



許多在員山的休閒農業主人都是頗有理念與想法的。

一走進去就像是到了熱帶雨林的「波的農場」,農場裡共種了40多種、近10萬多株的食蟲植物,種類包括外型像是薩克斯風的豬籠草、隨時都像有露珠的毛氈苔,和如同有著長睫毛大眼睛的捕蠅草等等,讓人目不睱給。老闆問我是否都沒被蚊蟲叮咬到,我這時才恍然發覺食蟲植物的環保意義,原來在園裡早就已經形成一個小型生態系,維持著自然的平衡,而不用藉助化學藥品。

園中除精采解說外,最特別的是豬籠草果凍。當豬籠草果凍往眼前一擺,許多人傻眼不知該如何吃,原來要從豬籠草底部往上慢慢推擠,就能夠吃到。豬籠草葉、根和各種香草熬煮的茶與果凍滋味清爽,有清涼潤燥之效,值得一試。

另一處「勝洋水草」,也是靠湧泉水,但這裡的水質含鐵較多,不適合飲用,卻十分適合水草的生長,養出了全台三分之二的水草。這裡教大家製作生態瓶,小蝦、水草自成一世界,看來不起眼的水草,卻隱含著生態的奧妙。

Data
◎波的農場
電話:(03)9232209 
網址:www.ete.com.tw/pos/
◎勝洋水草
電話:(03)9222487 

捕蠅草

毛氈苔

田字草

萍蓬草

2006/12/12

員山慢遊二【枕山】
分類:台灣



枕山是員山另一個明顯地標山頭,環繞其周邊,像是一個聚寶盆似的,我覺得好像種什麼就能活什麼,四季都有不同作物落地生根並收成。走在鄉道上,蓮霧、梨子、百香果、洛神花、李子,多的不勝枚舉,現在正是紅心芭樂和柿子的採收季,不僅有新鮮水果可吃可採,也讓城市鄉巴佬大開眼界。

而就座落在枕山山腳下的阿蘭城,小社區充分利用泉水與水果兩大資源。清澈冷冽的湧泉水在日據時期就被引至宜蘭酒廠釀酒,更奢侈的是,村內游泳池就是從地底源源不絕冒出的活泉水,泳池底部是天然岩床,小男生像下水餃一樣,撲通撲通的跳下池中暢快戲水;村中的男女老幼也都利用導引泉水的溝渠洗衣服,甚至還有冷水澡堂可供泡澡,看著這樣的光景,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有股懷舊味。

水果除販售外,過剩就拿來釀醋,這個點子頗佳,不僅解決滯銷問題,也趕上了現代人的養生觀念。家政班媽媽們研發了李子、金棗、金桔、檸檬、桑椹五種口味的醋,都是用水果自然發酵,和市面上只是用浸泡的水果醋不同。不管來游泳、泡澡、作醋,你在這裡感覺不像是觀光客,反而像是和他們一起過生活的人,而阿蘭城居民也都不吝和你分享這樣看來普通卻迷人的資源。


阿蘭城居民在溝渠利用泉水洗滌物品


像是時鐘的百香果花


洛神花

2006/12/05

生命換日線特映會
分類:旅行生活



一根手術線,可以縫合、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於一個小時;一根手術線,也可以為不同文化和國籍的人連結起友誼的橋樑。《生命換日線》是一部斷斷續續拍攝六年的紀錄片,從導演的眼光裡,旁觀一群穿著白袍趴趴走的醫療人員,像候鳥般,不斷穿越北回歸線、和國際換日線,進行國際醫療救助。 什麼是義診?改變一個人的外貌、是否可以就此改變他的人生?透過不同的真實故事,本片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文字取自國際園丁認養計劃部落格】


紀錄片是最近流行的片種。它某種程度真實反映事情的真相,當然不可避免的,有記錄就會有觀點,導演的觀點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但要在你看過之後。

羅慧夫基金會的海外援助計劃,一直默默的在柬埔寨進行中,我去了柬埔寨四次,所能做的只有帶衣物和文具,但他們做的卻可能改變這些人的一生。

每個人因為各自的專業與限制,能做的或許有限,有限並不代表卑微,莫以善小而不為,但保持這樣的關注卻很重要。當我們知道有一群人接受幫助,也有一群人幫助別人,這個世界開始美好,你也會發現自己是很幸福的,活著真好!

【生命換日線】這部片,除了來自影片本身的感動外,音樂是我格友海豚飛跨刀配樂,如果你也想要看,12月17日(日)下午2點30分在Y17青少年育樂中心三樓台北演藝廳舉行免費特映會,我們到時候見!

索票方法與網址:http://www.travelrich.com.tw/members/ncf/article.aspx?Article_ID=3949&CheckID=c791cd21-bfea-4ded-8b02-45f03a8a59f2

2006/12/04

員山慢遊一
分類:台灣



北宜高通車後,汽車可以快速呼嘯蘭陽平原而過,交通便利卻也失去耐心欣賞風景。宜蘭的美,在於田野、在於自然,這份悠閒要細嚼慢嚥才能體會。一次一個鄉鎮,你會發現原來有趣的東西真不少。

【員山湖埤】
員山鄉乃因一座海拔43公尺的圓形山丘而得名。山頂上的忠烈祠,在日據時代是神社建築,沿著126階的階梯爬至頂層,還見得到鳥居門與銅馬等日式遺跡。山丘雖不高,但鳥瞰蘭陽平原可是綽綽有餘。

在員山閒晃,山的感覺不多,反倒是水,成為構成員山鄉的重要元素。俗語說:「竹風蘭雨」,宜蘭雨是出了名的,也由於降雨豐沛,使得地下水涵養充足,在從山區進入蘭陽平原沖積扇時,受壓冒出地面而形成湧泉。仔細看泉水,會有許多微小的氣泡不斷往上升,這就是湧泉的證據。員山境內許多湧泉,大的成為埤塘,平時不但供灌溉水源,也是休憩之處,現在更成為外來遊客體驗鄉村之美的好地方,像是大湖、軟埤、太陽埤、雷公埤等等,都是因為湧泉之故而形成的。

規模小的湧泉則成為井水,提供居民日常生活的方便性。在地人沈大哥驕傲的對我說,員山雖然有自來水,但很多人都還是習慣用湧泉水,除了省錢,更有一份對水的情感。

員山眾多湧泉湖埤裡,我最喜歡的是太陽埤,它幾乎四面環繞丘陵,蓊鬱的森林綠意包圍湖面,只有一條小路通往外面,也因為如此,少掉人工設施,保存自然純美。早晨時,陽光灑在湖面上,閃閃發亮,煞是美麗。和其他幾個湖比起來,這裡更能擁有一整個寧靜空間,看點書、想些事,就算是發呆也挺好。

【刊登於95.11.24聯合報E2】

現在的忠烈祠,以前是日本神社

我最愛的太陽埤

雷公埤

2006/11/30

吳哥的真實與虛幻
分類:柬埔寨



天色從黑暗慢慢變為絢爛,在如號角的雞啼聲中,太陽緩緩升起,直至天空大亮,這又是一日的開始。

數百年來,小吳哥的日出伴隨朝代起伏,月有陰晴圓缺,日有東升西落,雖然國勢強弱不一,但太陽依舊會升起。走在黎明前通往小吳哥猶如石地毯的引道上,偌長的引道就像醞釀著音樂爆發的序曲,神秘的漆黑包裹著全身,緩緩醞釀著情緒。我就像一個朝聖者,在日出前趕路,偶爾抬頭望著直插雲霄的塔頂,彷彿是根指揮棒,冥冥中牽引著我的腳步,一步一步。突然一個不留意,第一道曙光露了出來,剎時間光線如樂音般流洩出來,竟毫無阻礙。

天底下就那麼一顆太陽,但小吳哥日出伴隨著宗教的靈性,而顯得與眾不同又能震撼人心。我站在第二道迴廊前的水池旁,仰望著上面的塔頂翦影,也俯視水池中的倒影,一邊是真實,一邊是虛幻,真實與虛幻讓人迷惑,分不清何者為真,何者是假,在真假之間,自有一番自我人生的思辯。

我回頭望,古牆上搖曳生姿的仙女們似乎也躍動了起來,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都因這陽光活了過來。在春分和秋分時節,據說太陽會從塔頂正後方升起,古代的工程精準,常常使人無話可說,只能張大嘴巴讚嘆。

2006/11/27

北宜邊騎邊玩
分類:台灣



媽媽曾告訴我:「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這不僅是安全考量,旅行時好像也適用。只不過大家放假時間都差不多,能跑的地方也有限,要怎麼避開人潮呢?

有人說宜蘭是台北後花園,不論你同不同意,許多人確實會在週休二日到宜蘭,而這股熱潮更在北宜高通車後達到高峰。但每次看到那大排長龍甚至動彈不得的車潮,玩興立刻全消。這樣一趟下來,不死也半條命。

遊玩最怕不順暢,當然包括塞車。因此我棄高速公路,改走被喜新厭舊的北宜公路,而且是騎機車。以前開北宜公路,總是膽戰心驚,餘光不時瞥見路邊冥紙,不斷提醒自己專心開車,根本無法分心;更重要的是以前車流量大,在前後都有車夾攻的情形下,很難在九彎十八拐中找到停車地,就算看到美景,多半驚鴻一瞥。機車隨走隨停,再加上現在車子少,可以好整以暇的輕鬆騎,也成為重型機車和自行車族的天堂。扣掉休息觀景時間,台北騎到宜蘭實際上花了1小時40分鐘,搞不好比假日北宜高還要快。

北宜公路蜿蜒曲折,但也有豁然開朗之地。位在23.4公里處的二格公園,便可展望雪山山脈末端的二格群峰,最明顯的當屬鋸齒狀山形的筆架連峰;而在台北、宜蘭交界之處的碧湖,更是可以居高臨下,俯望整個蘭陽平原,以及蘭陽心靈地標:龜山島。



騎機車好停車,若你認為體力還不錯,可以選擇短程步道,走個一小段,一方面換個觀察方式,也順便休息一下。像是二格步道、坪林的金瓜寮溪生態步道、碧湖的跑馬古道,都是不錯選擇。

車少了,連在公路上與藍鵲相逢的機會也變多了。利用假日來趟北宜公路機車之旅,愜意自在,享受陽光穿過森林灑在身上的暖意,微風吹在臉上的舒爽。你會體會到美國詩人佛洛斯特所說的:「分叉兩條路,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

【刊登於95.11.24聯合報E1】



2006/11/24

【年度最佳生活品味部落格】再過一關
分類:旅行生活



該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交給上帝吧!

「有部落格有什麼了不起?」根據媒體報導,全球的部落格即將突破一億個,在這部落格數量比肉眼可見的繁星還多,人人是作家、個個是攝影師的時代中,擁有一個部落格確實不難,但要經營一個部落格,且能夠持之以恆的話,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了。

說實在話,我對部落格的知識就像面對浩瀚大海,卻只在海灘邊撿拾貝殼的小男孩那般貧乏,電腦語法對我而言像是天書,每每看到別人美美的版面,只能乾瞪眼羨慕。對我來說,部落格是個平台,能夠和喜歡旅行的人分享互動,也就夠了。在這圖像當道的年代,我希望多點文字的描述(雖然不知道自己的文字是否能達到美的境界,努力中),而不是放幾張照片就算了事,旅行是需要想像的,文字可以增添想像空間,照片只是輔助,絕不可越俎代庖。所以我有所堅持,希望勾引出大家對旅行的幻想與熱情,不知各位發現了沒?

很幸運的,在入圍2006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生活品味部落格】之後,我又進入第二輪決選,這次73選27,我又闖過了一關。近三千個參賽部落格,在經過激烈的初審、複審,僅僅剩下132位決選入圍者,最後結果將於12月22日的頒獎典禮中公佈。

我向這些在自己領域精心耕耘的部落客們致敬,不過最後結果如何,至少我們曾在生命中留下雪泥鴻爪,我想,這也就夠了!一千年後,如果人類還存在,不知道後人會不會用我們現在看待古文明的讚嘆,同樣欣賞並了解我們現在所留下關於時代的紀錄?我雖看不見,但是期待著。

2006/11/23

阿曼國運昌隆
分類:阿曼



一晃眼又是一年,又到了阿曼的國慶,今年是36週年,算是個年輕的國家。去年此時受邀參加,今年依舊收到請柬,可惜因為當晚有演講,無法親自出席,所以只好請老婆大人代勞。

在開始之前,我還是特地跑了一趟位於遠企的場地,跟處長Mr.Suliman見面道聲恭喜,順便打個招呼,一年的時間不見,他還記得我是誰。我跟他說明了晚上無法參與,他不斷向我說:「這是個很棒的Party,你不能來真可惜!」其實不用他說亦覺得悵然,無奈這是人生,常常必須在許多衝突中做出抉擇。

在入口處一個大大的冰雕,描繪了阿曼的特色,椰棗、城堡與駱駝,讓我又想起了在阿曼旅遊的二三事,身邊的朋友剛好最近也去阿曼,為我帶回了最新的一些消息。旅行的樂趣在於:明明感覺是個遠在天邊的國度,但因為你去過,似乎又近在眼前,之間的關係就註定這樣被牽連了起來。

延伸閱讀:國慶酒會

2006/11/22

水瓶子的義大利
分類:旅行生活



水瓶子是我的貴人。

說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我對部落格僅有的一點點知識,都是他有耐心的跟我說明(事實上是他看不下去,直接幫我弄)。比起喜歡講一些聽不懂電腦術語的網路達人來說,水瓶子更平易近人,而據我所知,我不是唯一受惠的人,網路上許多部落客也曾蒙受他的協助。

除了網路知識外,水瓶子也是個喜歡旅行的人,他的主題是城市旅遊。他的部落格就是以此為主題,記載了他對各城市的觀察與記載,雖然我和他主題不若相同,但在知性與深度旅行這部分,理念卻是十分相近的,也是英雄惜英雄。

他將在本週五分享搭今年去義大利城市旅行的經驗談,帶大家用朱自清的歐遊雜記,以古今並陳的方式紙上導覽,對於明年即將去義大利的我,以及嚮往義大利的大家,都是不可錯過的,在此推薦給大家。

主題:義大利自由行
時間:2006/11/2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市建國南路2段201號1F 金石堂 我的書房
報名網址:http://blog.yam.com/macroforum/archives/2353415.html
大綱:
1.自由行的準備
2.歐遊雜記--朱自清
3.羅馬帝國
4.文藝復興
5.威尼斯畫派

2006/11/21

旅者的感觸又一篇
分類:柬埔寨



這一篇,也是此次和我一起出遊的團員朋友的回饋,徵得同意後,分享給大家。

「哈囉,這次吳哥窟之旅,有你詳細的講解,行前研讀的資料,才彷彿真正進入我的腦袋,可惜我因拍照而沒有跟上你的腳步,疏漏了很多精彩的片段,但這次旅遊給我很多的收穫,非常的感謝你!以下是我的這次旅遊的感想,與你分享。」

11月13日從柬埔寨返家後,在便利商店瞥見報紙的頭版,彷彿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這次旅遊5天歸來 ,感覺雖稱不上像桃花源記裡的晉朝武陵人經歷奇境一樣,但能從政治激情中抽離,心情也不若以前激動憤慨。或許有些人認為柬埔寨人貧富差距過大,而對那些貧窮人家,特別是小孩,抱著憐憫的心情,但我卻認為憐憫是站在優越的角度來同情他人,但是生活較富裕的我們真的有較優越幸福嗎?

在洞里薩湖中看到划澡盆的小朋友打著激烈的水仗,有人說那是他們故意吸引遊客的目光,以求討賞,但我感受的是他們天真調皮的一面,而湖邊兩旁高腳屋人家,慵懶的或坐、聊天或閒盪吊床裡睡覺,我看到不是家徒四壁、環境貧瘠 ,而是一派悠閒畫面,或許神廟外旁叫姊姊買明信片的小孩子,讓人不忍他幼小的心靈過早學會市儈,但是比起台灣的小朋友,我相信他們的世界更為純真。

缺乏想像力的我對於印度教古神話人物並無太大的興趣,浮雕上是刻劃哪些人物與故事,我亦不想費心去多加研究,但純以建築與美學的角度,吳哥的古文明令我感到讚嘆。從小吳哥最高迴廊仰望天空,看浮雲的流轉,以及大迴廊上光影的刻劃,這些畫面彷如照相地投射在我的腦海裡。

這數天的古文明接觸,參觀了很多的神廟,而這些神廟古城的建立,最直接來自宗教影響,尤其印度教。對於印度教,我除了輪迴與種姓制度外幾乎一無所知。我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每次看到各種不同信仰的人虔誠的禱告、頂禮膜拜,心裡總是非常感動,因為能夠面對神的謙卑與希望託付,讓他們祈禱如此專一,也使佇立或盤坐於前的神更顯莊嚴聖潔,可惜行程中沒有好好停留下來看柬埔寨人是如何的行禮,所以無法引發太多的感觸。因此對神廟遺址的偉大與其後代表的宗教意涵,尚無法進一步體會。所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雕刻很美吧!

對照現今暹粒人的生活,市區道路兩旁有獨棟別墅與河邊湖邊高腳屋人家,周達觀筆下真臘風土記裡的風土人情,對我而言,彷彿像一千零一夜的描寫。對於旅行所見,我不想悲嘆戰爭的無情與貧窮的遺憾,不是鐵石心腸,而是因為無能為力,所以只能告訴自己,不要再抱怨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太大,對於已擁有的,更應珍惜。

我深深記得在達松將軍廟後方,看見二棵大樹攀纏門之兩側,在門眉處合而為一後,矗入空中、挺拔而立的景象,這是一種不預期的驚喜,較塔普倫寺處處可見盤繞巨根的大樹,更令我印象深刻。

在手腳並用攀爬上小吳哥階梯時,彷彿有一種登高山攻頂的快感;在一口氣爬上塔凱歐寺的險峻階梯到達頂端、向下一望時,我真想喊出 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不過這恐怕是對神廟裡神的一種褻瀆!說不定喊出來後,我馬上會受到懲罰,摔的粉身碎骨吧!

我在想,若是我自己規劃的行程,我想大小吳哥,都應該待上一天以上,小吳哥的迴廊要慢慢一遍又一遍走過才能細細體會牆壁上雕刻的精細與故事情景的浩大;大吳哥城適合以散步健行的方式,走過乳海翻攪的長橋,穿越微笑的大佛城門後,漫步在參天大樹的林蔭間,讓陽光細細灑落在身上,看著大象載著遊客搖著大屁股從身旁穿越;更要走近鬥象臺下方 看清楚上面的雕刻,大象是否互相角力而呈現奮力的模樣;一一走近造訪12生肖塔 檢驗他們建築的形式是否都一樣。另外我還想在巴芳寺重建工程散置石頭堆中,玩尋寶遊戲;在遮天的大樹蓋下,感受涼意小憩一番;更想體驗坐在巴戎寺高處,看著微笑的佛沈澱心情冥想,直到滿天落日餘暉時,感受是否會有一股清涼的風吹來,驅走躁熱。

我不知能否把我的心情確實以文字紀錄下來,回來後這幾天如火如荼的加班,有些感觸未及時寫下,或許已被遺漏,有些畫面可能藏在記憶的某一角,將來待某天可能不預期的浮現。但我這幾日一直存在的感覺是,完全不想看電視新聞與報紙的政治社會版,因為此刻這些新聞更顯得荒誕不已,這才發覺原來這些是擾亂心情的負面因素,只能告訴自己心遠地自偏,多想想在吳哥窟外搭乘熱氣球鳥瞰吳哥時,高度雖不高,但那首英文老歌Top of the world的旋律在我腦海中想起,迎著陽光,世界彷彿就在腳下的新鮮心情。

2006/11/17

鐵母雞遊世界
分類:開卷有益



雪美是聯合報的旅遊記者,這是個聽來令人羨慕不已,但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的工作。她最早是跑政治線,所以給我的第一眼印象,是外表看來有種冷靜到不行的表情。而初次認識雪美是在看她的報導之後,因為她報導的主題很多都是便宜又好康的旅行資訊,在報紙眾多字海中,很能吸引我的注意。如果各位需要隨時更新資訊,請鎖定每日聯合報旅遊版。

後來有機會見到並認識她,才發現報導的內容不只是工作而已,而是她自己也身體力行的一種旅行方式。有些從事旅行報導相關工作的人,對於旅行可能一竅不通,他們的「旅行」常常是來自於業界的行銷招待,希望藉由報導能夠佔據版面一角,進而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這樣的旅行報導只是業界傳聲筒,這樣的工作也只不過是來稿照登。

如今,雪美化身「鐵母雞」,將省錢的旅行方式出版成書,對我這個再有錢也要省錢旅行的信徒來說,裡面有些撇步也是令我感到新奇有趣的,在此推薦給大家,希望也對大家的旅行產生實際的省錢效果。重要的是:開始旅行吧!

書名:鐵母雞遊世界
出版社:聯經